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互联网金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具有更多发展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互联网金融得以快速发展的动因包括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市场需求及互联网渠道,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今天。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视角分析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特点及本质属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视角;互联网金融
  在市场改革面前,我国的金融领域改革滞后于整个市场化进程,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日益普及,对传统经济及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并逐渐影响到整个金融领域,金融模式中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时期的新兴金融,其主要依托于互联网及通信技术,从资金融通到支付实现了金融领域的新跨越。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断蔓延至传统的金融边界,成为金融行业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早在1999年,互联网金融率先在美国产生,当时互联网金融业态第一次出现于互联网货币基金,当时将其余第三方支付首次连接的公司便是美国的PayPal公司。之后到2005年,P2P网络借贷模式应运而生,之后又成立了众筹股权融资模式。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步较晚,是以2013年余额宝上线为主要标志,之后我国互联网金融跟随着美国的发展步伐不断发展。仅仅三年时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呈现五种业态。其中支付宝、财付通等形式称之为第三方支付,此外还有拍拍贷为代表的P2P网络信贷平台,还有类似于阿里贷、京东金融为代表的大数据金融,还有一些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及众筹融资平台等。
  2.商业银行视角下的互联网金融特点
  在金融服务模式中,互联网金融可谓是新兴起的,它的兴起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不同,它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
  2.1金融资源可获得性强
  作为社会主体,需要不断获取社会资源,而在获取的过程中机会相同便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如果在获取金融资源时,不同的社会主体其获得的机会不均等,便出现了金融排斥。特别是社会主体是弱势群体时,无论是途径还是方式都欠缺的环境下,要想获得金融服务困难和障碍较大。这也是在传统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小微企业或个人客户需要从银行贷款时,往往会受到金融排斥。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所有人获取信贷的机会是均等的,并且信息相对对称,过去的地域限制得到突破。
  2.2交易成本相对较低
  依托商业银行融资,会面临多种困境,例如小微企业或个人客户较为零散,且他们的需求各异,银行在整合他们信息时难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信贷投放过程中,商业银行的成本较高并且审核流程繁琐,最终导致效率较低。但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无论是哪种规模的企业或个人客户,其信息都是经过云计算等技术得到信用评估,如果贷款方存在违约等现象,将会直接降低其信用评级,此时如果贷款方再次出现违约现象,其违约成本将会更高,这样也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过程中的成本,凸显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2.3资源配置相对去中介化
  传统的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扮演的角色是金融主体,因此对贷款方的信息识别受限,双方面临的问题无法及时匹配,时常会出现贷款方不能及时获取资金,而银行方面迟迟找不到需要的好项目。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寻找到需要的资金,而供应方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甄别信息,寻找与其自身相匹配的交易,这样的模式下有去中介化的作用。从交易的角度来看,采取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贷款方与资金提供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接触,实现了信息对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资金提供方的鉴别能力有限,不能及时识别信息,并且需要承担相应的信用风险。因此,很多情况下,资金提供方依然将互联网金融作为能够实现交易的中介职能。换言之,去中介化是今后一个时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现阶段依然处于相对去中介化的发展阶段。
  3.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
  3.1互联网金融绕不开信用中介
  在融资交易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也是之所以会出现金融中介机构的直接原因。传统的商业银行在这期间起到了润滑的作用,将双方的不确定性因素消除,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正是有了商业银行的存在,在逐步促使社会信用得到大力发展,我国金融业的繁冗离不开商业银行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那么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能否脱离信用中介的身份而存在呢?理论上讲,只要是交易过程中有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金融风险,金融中介就应当持续存在,这是降低交易风险,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在现实中,互联网金融的形式能否时双方的信息绝对对称,并且让交易过程的信息完全透明化、公开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要想使信息实现绝对公开,即便是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也需要高额的成本,例如对于隐私保护、社会安全等方面的成本,维护这些内容的成本常常会明显高于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收益。也就是说,即便是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依然需要信用中介在中间起一定的桥梁作用,因此,互联网金融离不开信用中介。
  3.2短期互联网金融不具信用创造功能
  在商业银行中,其在信用创造功能方面重要是依靠活期存款及贷款来实现的,抑或是投资业务等,最终实现盈利的目标。商业银行中的货币通常不是单指现金货币,它还包括存款货币,也就是说当货币以存款的形式存在时,主要客源满足支付及流通两种功能。因此,商业银行除了具备信用、支付两种中介功能外,还有信用创造功能,且后者是基于前两者基础之上产生的,这也是传统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主要区别所在,在履行各类功能时,商业银行最终实现了盈利的基础目标。而发行的基础货币量与货币乘数是构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能有现在规模的主要成因。
  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来说,商业银行的上述功能,互联网金融同样适用。要想广泛吸纳群众的资金,势必要具备一定的信用创造功能,这是满足其他企业或个人资金需求的保证,也可以因此拓宽融资渠道。值得注意的是,要想使互联网金融的内部循环顺畅,必须同吸纳社会存款来实现资金的流通,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存款,将无法实现信贷业务的正常运转,也无法实现货币乘数效应。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要想具有一定规模的信贷业务,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商业银行,都应当首先具备信用创造功能,否则信贷业务将会受到限制。但是,现阶段来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尚不具备信用创造功能。无论我国的哪类金融机构,但凡是需要吸纳公众的存款,都必须遵循一定严格的准入门槛,如果互联网金融需要吸纳公众存款,同样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门槛,否则没有公众存款做基础,其信贷业务将不复存在,同理,信用创造功能也会失去原本的意义。但是从现在的形式来看,互联网金融自身运行的机制受到众多质疑,特别是面对风险控制能力,尤其是当个别P2P平台倒闭后,对于互联网金融质疑的声音更大。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监管机制还相对缺乏,需要相关的监管部门给予更多的监管,以规范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一个时期内仍然存在信任层面的硬伤,信用创造功能也因此得到缺失。
  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拥有众多特点,例如其获取资源的能力较强,并且在具体交易过程中的成本较低,在资源配置方面相对去中介化,这些特点都是它优于商业银行的地方,因此互联网金融有很大的市场,在今后一个时期,互联网金融应当得到更加规范的监管,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将不良交易驱逐出互联网金融市场,使整个市场按照良性市场的方向发展。
  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因来看,由于其融资渠道更经济,对于金融服务发展或融资的思想及信息技术层面正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加之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监管成本较低等诸多因素,这些都共同导致了互联网金融能够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会因为其比商业银行具有更加经济的金融服务而明确化,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监管的成本低,这两大因素决定了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同时也会对商业银行带来更加强大的冲击力。
  此外,信用中介是互联网金融必须遵循的内容,由于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并未具备信用创造职能,因此这个时期的很多功能需要商业银行来弥补和发挥金融服务的相关功能,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势必会拥有信用创造功能,届时,其自身会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对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冲击,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定要明确自身不可弥补的弊端在哪里,及时排除,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刘勤福,孟志芳.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新金融,2014,03:14-18.
  [2]戴国强,方鹏飞.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基于影子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研究[J].金融论坛,2014,08:13-19+74.
  [3]王静.基于金融功能视角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及对商业银行的冲击[J].财经科学,2015,03:56-65.
  [4]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基于“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视角[J].财经科学,2015,05:34-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977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