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桦实生苗与组培苗造林对比试验初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西南桦是广西珍贵乡土用材树种,为了对比不同苗木种类造林生长表现,结合西南桦推广造林项目开展了实生苗和组培苗造林对比试验,实生苗和组培苗各造林250株,分5个重复,每个重复50株,造林后2a进行测定,胸径和树高生长都差异显著,组培苗明显好于实生苗,后期生长表现还有待观察。
关键词:西南桦;实生苗;组培苗;造林
中图分类号:S792.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833166
西南桦 (Betula alnoides Buch Ham.ex D. Don) 是桦木科桦木属乔木树种,分布于印度半岛北部、缅甸、印度支那半岛各国及中国,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广西和云南。西南桦具有速生、树干通直、材质优良、纹理美观、不翘不裂、易于加工等优良特性,广泛用于高级建筑装饰和高档家具制作,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颇具发展前景的珍贵速生用材树种[1]。西南桦对土壤适应性也较广,生长地以砖红壤性红壤,山地红壤、红黄壤、黄壤为主,石灰土上不见分布。西南桦要求土壤湿润而排水良好,虽耐干燥瘠薄的土壤,但生长速度显著缓慢[2-6]。目前,西南桦的造林主要使用实生容器苗,组培苗造林还在试验阶段,造林成效还没有显现出来,文章结合西南桦人工林丰产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开展了实生苗和组培苗对比造林研究,得出了初步结论,但因西南桦轮伐期较长,后期生长数据有待持续观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造林用实生苗来自百色市田林县,组培苗来自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均为广西种源。
1.1.1 实生苗
种子先在沙床上培育,长出2片真叶时移栽到轻基质容器中继续培养,苗高30cm,根茎0.3cm以上为合格苗,造林使用。
1.1.2 组培育苗
具有良好根系的组培小苗移栽到轻基质容器中,经过炼苗及室外培养,选用苗高30cm,根茎0.3cm以上的合格苗造林。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开展实生苗与组培苗对比栽培试验,设5个标准地,每个标准地分别种植实生苗和组培苗各50株,在百色市那坡县那马林场平流分场7林班6小班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地块造林,株行距2m×4m,2014年3月造林,造林后实生苗和组培苗采用相同的松土、除草、施肥等抚育措施。
1.2.2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 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016年3月对2a生幼林进行了调查,主要进行了胸径和树高的测量,胸径单位厘米保留1位小数、树高单位米,保留2位小数。苗木胸径和树高生长量见表1和表2。
2.1 不同苗木类型对胸径的影响
分别对5个标准地组培苗和实生苗幼林胸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个处理中组培苗的胸径都大于实生苗的胸径,平均值分别是2.0868cm和2.7486cm。对胸径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培苗和实生苗胸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组培苗的胸径生长量明显大于实生苗的胸径生长量。
2.2 不同苗木类型对树高的影响
分别对5个标准地组培苗和实生苗的树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个处理中组培苗的树高都大于实生苗的树高,平均值分别是3.15m和2.79m。对树高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培苗和实生苗的树高生长存在显著差异,组培苗的树高生长量明显大于实生苗的树高生长量。
3 讨论与结论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组培苗和实生苗造林相比较,在2a生时组培苗显示出了前期生长快的优势,胸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都和实生苗存在显著差异,明显好于实生苗,造林前期生长表现良好。
组培苗造林还在试验阶段,后期生长表现如何还有待观察,不能根据2a生的生长表现判断后期成效。树干通直度,病虫害发生及树木抵抗各种灾害的能力还有待时间去观察和测定,得出更准确的结论,这也是项目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曾杰,郭文福,赵志刚,等.我国西南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3):379-384.
[2]刘英,曾炳山,裘珍飞,等.西南桦以芽繁芽组培快繁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6):715-719.
[3]樊国盛,邓莉兰.西南桦组织培养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0,20(3):147-151.
[4]李荣珍,庞正轰,苏付保,等.不同造林密度对西南桦生长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22(11):109-110.
[5]冯立新,庞正轰,陈荣,等.西南桦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5):27-29.
[6]刘庆云,姜远标,付强,等.不同施肥处理对西南桦幼林生长影响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2):40-44.
作者简介:苏彬(1977-),男,广西那坡人,广西那坡县国有那马林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培育;冯立新(1979-),男,吉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森林培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986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