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水利工程的作业中往往会对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造成破坏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随着我国水资源越来越短缺,调水工程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工业的迅速发展,这也是增快我国水土流失的大部分原因,也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为了有效的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必须要采用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本文将着重探讨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的应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利工程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833064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保证国家的建设,水土保持一直是影响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工业化的进程导致很多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需要提出措施进行控制,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这样才能够将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用处,发挥水土保持的真正作用,解决或改善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水利工程设计中水土流失的特征
1.1 以点或线状分布的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占地施工的面积比较广,并且多修建于偏僻的山川、河流地区,施工及其的不便利。在施工的过程中周围附近的植被会遭到破坏,或者裸露、或者被占压,植被减少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且当水利工程水库、大坝的修建时,地表的原态遭到了破坏,大面积的地表裸露在外,也会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在经过山地、谷地等地方修建时,水土流失的维护工作便很难展开。
1.2 被破坏的植被难以恢复
由于水利工程的永久性的大量占地,这会导致土地一直受到建筑物的占用,土地被建筑物所固定和长久的占压会直接的导致当地的植被无法恢复,使得水土保持的性能失效。现在的建筑多为混凝土的构造,长期的占用,会导致土地的肥沃程度降低,植被恢复的可能性极低,难度也十分大。
1.3 水利工程设计的多样化,造成多种形式的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设计涵盖了防洪、港口、环境、农田等多类别的项目,而导致的水土流失现象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由于在建设的过程中引发的水力作用、重力作用会引起多种侵蚀的状况发生,山体滑坡、塌方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严重的会引起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1]。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作用
合理的生态修复举措能够有效的促进水利工程设计,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改善水体流失的现状,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使得水利工程设计能够在整体水平上有一个提升,并且对其发展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2.1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生态修复能够促进植被的生长,使得植被有所增加,提高土壤的肥沃力,使得土壤的蓄水功能能够有所提高,有效的防止了水土流失的发生。水利工程的修建是为了除害兴利,对于地下水和地表水起到调控的作用,加强生态的修复,平衡生态环境,能够更好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河床的压力。
2.2 促进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
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控制和调配水,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导致的水土流失情况依然很严重,并且水中的泥沙含量十分多,导致了水资源总量的减少。通过生态修复之后,能够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让水库中的水资源更加充足,提高蓄水量,不仅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期限,还能够让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建造
3.1对不同的治理区域进行不同的规划
鉴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的地区地理气候环境不一,在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治理。就地形地貌、气候、水文、严重程度等等进行实地的考察,进行分析问题的实际现状,才能够进行相应的治理工作。只有结合当地的详情才能够找到治理的突破口,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治理工作,因此,合理的区域规划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3.2 实行退耕还林措施
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长,对于具体的应对方式,都有了相对的累积经验。但是对于生态修复而言,最简单最好的措施便是进行退耕还林,这样能够最直接的改善水土流失的问题。我国就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相关措施,有效的保证生态修复的进行,能够顺利的解决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问题。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设计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必须要科学的加强水土保持。利用生态修复保证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稳定发展,加强人们对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建造意义,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述明.生态设计在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水电站设计,2015(3):99-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988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