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规模羊场常发疫病的鉴别诊断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为了扶持畜牧业的发展,国家对养殖业实行奖励政策。羊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养羊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不少农民开始从事养羊。养羊不仅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能为农民创收。然而,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羊场容易引发疫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会给养殖户们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主要分析羊场几种常发的疫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关键词 羊场;规模养殖;疫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107
  受国家政策影响,养羊业也成为热门的畜牧养殖业。羊肉味道鲜美具有滋补的功效,羊皮可以制药,羊毛能够制作衣服,羊奶的营养价值高。由于国家以前对养羊业不够重视,导致我国养羊业的经验和技术不足。随着养殖户的规模越来越大,羊场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羊场疫病。疫病对养羊业的危害最大,它不仅会造成羊群的大量死亡,而且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羊群的一些疫病还会传染给人群,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1 小反刍兽疫
  1.1 发病原因
  小反刍兽疫就是我们俗称的羊瘟,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
  1.2 临床症状
  表现在病羊的温度上升到40 ℃以上,一个星期左右体温下降,鼻腔会流出一些分泌物,发病时是浆液性后转为黏脓性,并出现打喷嚏、鼻塞卡他性结膜炎。口腔出现溃烂,口腔黏膜有干酪样病变,咽喉和舌头开始溃疡,舌头背后糜烂甚至出现坏死,后期严重时,整个牙龈、舌头和唇部纷纷坏死,并伴有恶臭味,同时出现出血性腹泻,导致羊脱水、衰弱、呼吸困难。
  1.3 病理变化
  该病发病时,羊的消化道会出现糜烂性损伤,瘤胃、瓣胃和网胃也出现少量的损伤。偶尔会出现瘤胃乳头坏死的情况;皱胃伴有出血和坏死的症状。盲肠、结肠交界处和直肠严重出血。淋巴结肿大、脾脏坏死、支气管炎及胸腔给水导致的胸膜炎。小反刍兽疫病的病情十分严重,属于国家规定的一类传染病,必须引起重视[1]。
  2 羊巴氏杆菌病
  2.1 发病原因
  羊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寄生虫感染和长途运输,导致羊营养不良,动物的机体能力下降,呼吸道的巴氏杆菌会造成内源感染。
  2.2 临床症状
  该病根据病程3种类型:急性、慢性和最急性。急性型症状是,发病时体温升至41~42 ℃,出现呼吸急促,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并伴有咳嗽现象,颈部和胸部以下出现水肿现象。先便秘后腹泻,该病的病期通常为2~5 d。慢性型症状病羊开始消瘦,羊鼻流出黏脓性鼻液,并伴有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现象,有时颈部和胸下部会出现水肿的现象。随后病羊出现腹泻,且排泄粪便恶臭难闻。体温下降,衰竭而死。
  2.3 病理变化
  发病期间,病羊的皮下会有液体浸润以及点状出血的情况。羊的胸腔会有黄色的液体渗出体外,肺部会出现淤血、出血,肝发生病变,偶尔有黄豆或者胡桃大小的化脓灶。病程比较长的羊最后因为身体消瘦而死。
  3 羔羊大肠杆菌病
  3.1 发病原因
  羔羊大肠杆菌病又称羔羊大肠杆菌性腹泻,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的时间一般在冬春两季,且发生在刚出生没多久的羔羊羊群。
  3.2 症状
  根据临床上可分为两种类型:肠型和败血型。肠型的发病羊群在出生7 d内的小羊。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40.2~41 ℃,出现下痢,3 d后病羊的粪便由黄色变成灰色,粪便变液状,并含有气泡,有时候也会伴有黏液和血液。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达15%~75%。败血型的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视力出现障碍、磨牙、四肢僵硬,行动失调等现象,关节会出现疼痛。
  3.3 病理变化
  患有肠型的羔羊大肠杆菌病的羊只死后尸体严重脱水,其小肠、大肠和真胃体出现黄灰色半液体,黏膜会出现充血、出血及水肿现象,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发红。败血型羔羊大肠杆菌病羊只胸腹腔内有大量积液,腕关节肘关节肿大,滑液浑浊,胸膜充血,大脑沟常有脓性渗出物。
  4 羊沙门氏菌病
  4.1 发病原因
  由于都柏林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羊流产沙门氏菌引发羊腹泻,或者引起怀孕的羊只流产。该病传播主要通过羊群交配、人工授精或消化道感染羔羊。
  4.2 临床症状
  根据发病的病症分为两种类型:下痢型和流产型。下痢型高发期主要是那些出生15~30 d的羔羊。发病初期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腹泻,排除带血的比较臭的粪便。患病以后羊只比较虚弱,需要卧地躺着。抵抗能力差的1~5 d就死了,抵抗能力强的15 d后可痊愈。流产型的羊沙门氏菌病发病后羊只体温上升,精神不振厌食,并伴有腹泻症状,母羊的阴道有分泌物流出。
  4.3 病理变化
  下痢型羊沙门氏菌病羊只死亡后尸体消瘦,肠道内流出稀薄液体,伴有小血块,脾脏充血,心外膜有出血点。5 魏氏梭菌病
  5.1 发病原因
  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革兰氏阳性的厌气大杆菌年引起,发病突然。5种类型: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羊黑疫和羔羊痢疾。
  5.2 临床症状
  病羊离开羊群不愿意走动、独卧独爬,虚弱,腹部膨胀,排便困难,粪便颜色变黑变软。病羊精神沉郁、流口水、抽搐、磨牙和摇尾,最后衰竭而死。
  5.3 病理变化
  病羊胸腔、心包内有积液,心内外膜、心包、心冠状脂肪初学,小肠黏膜发红、充血和出血。胃底黏膜及幽门周围黏膜出现大小不同的斑块,胃表面坏死、肝脏肿大,质地脆弱如煮熟状,心外膜有针尖大点状出血点。
  6 羊布氏杆菌病
  6.1 发病原因
  羊布氏杆菌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危害动物的生殖系统,引发流产、不育不孕和各种局部组织病症。
  6.2 临床症状
  羊布氏杆菌病在临床上的表现不明显,大多数的羊只被感染,都是隐性感染。这种病菌感染能力特别强,在干燥的土壤中可以存活37 d,在阴冷和胎儿体内可以存活6个月。
  6.3 病理变化
  这种病临床上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发现。因此患这种疾病首先被注意到是因为流产,母羊流产前病羊会出现食欲减退、萎靡不振、口渴、阴道流出黄色液体。流产后母羊的胎衣无法排除,引发子宫内膜炎。公羊患病以后会行走困难,辜丸上缩,拱背,食欲减退,羊只逐渐消瘦,渐渐失去了配种能力。
  7 结语
  随着养羊业的发展以及养羊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养羊也逐渐走向了规模化。但规模化过程要加强养殖场疫病防治工作,加强养殖场的饲养水平和卫生水平,制定严格的检疫制度和疫苗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金玉.浅谈羊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及常发羊病的防治措施[J].科学种养,2016(3):123-124.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990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