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帮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高职院校招收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因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各个地区的经济收入与平均水平各有悬殊,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大学生的贫富差距也逐渐拉大,贫困大学生的人数呈现出增长状态。根据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资助帮扶情况来看,国家政府已经制定出一系列关于贫困生资助帮扶工作的法律法规,高职院校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帮扶工作已经得到一定的改革与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与缺失。要想有效解决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帮扶问题,必须对资助帮扶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措施,这样能够促使大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起到一定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大学生 资助帮扶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现代社会中,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帮扶工作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贫困生认定标准不够统一、各类资助评定条件的描述和实际操作的标准缺乏统一、监督力度不够、专业评定队伍与组织机构的匮乏、学生思想意识不强及社会力量参与不够等,因此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进行研究,不断更新与改善资助帮扶的评定手段与方式,鼓动更多的社会力量进入到参与助学的工作中来,采取各式各样的有效措施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并为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达到物资帮扶与精神资助相互统一的目的,以此来提高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帮扶实际效果。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认定标准不够统一。因高职院校资助帮扶的对象主要为贫困大学生,故要想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一系列高职院校资助帮扶政策,并逐步提高资助帮扶的效率及水平,则必须做好贫困大学生的认定工作。但就我国目前的贫困大学生认定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贫困大学生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认定方法较为笼统,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与解释。加之高职院校对于贫困生的认定方法,大都为学生提供生源地所开具的贫困证明,但因各个地区的贫富差距存在差异,对于贫困的划分标准不一致,政府人员的思想意识上也有不同,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资助帮扶评定人员对于学生的贫富情况模糊不清,在具体的辨认时也存在较大的困难。
  第二,资助评定条件的描述和实际操作的标准缺乏统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接受贫困资助时,一般都会提交申请书。而评定人员也主要参照学生上交的申请材料。但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奖助学金管理形式、方法来看,高职院校对于各类贫困资助条件的概念描述与实际操作标准缺乏一定的清晰度与明确度。在这样的情况背景下,给高职院校在评定的实际操作统一认定标准增加了难度。这也就难免会出现某些学校的管理工作者在做具体的资助工作时,在学生贫困的基础上优先考虑的是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某些学校的管理工作者则可能更为侧重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某些学校的管理者可能更看重学生的家庭情况。因此在资助评定条件的描述比较笼统的情况下,缺少实际的可操作性,且容易造成某些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第三,专业评定队伍与组织机构的匮乏。因资助帮扶工作牵涉到个人的经济利益,故我国教育部门及高校内部,逐渐建立起与贫困大学生资助帮扶政策有关的部门和服务中心,但是配置的人员相对都比较少,更没有相对专业的或者专职的评定人员。加之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开展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时,主要是由班级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为实际负责人,而辅导员和班主任一般都兼具多种资助扶贫以外的工作,基于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学生又多,一般也很难做到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一一核实,更多的时候是靠学生自己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和平时的经验积来作出判断,评定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故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保障一定的质量,使评定工作真正落在实处,确实具有较大的难度。
  二、提高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帮扶工作质量的具体策略
  第一,规范评定工作程序,深入了解贫困生情况。高职院校要科学确定资助帮扶对象,不断规范评定工作的相关程序,从大一新生报道开始,从各个渠道多方面地收集学生的信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可以采用让学生填写“家庭贫困情况证明”、“家庭情况调查表”及“个人补助申请表”等,同时还可让班级辅导员与班主任及时观察学生的平常表现及生活行为,并积极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与看法,以此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必要之时还可以安排人员进行实地调查。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代表、班级干部及任课教师代表等参加民主评议会,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评定贫困大学生名单时,必须以科学、规范与公正为原则,最终确定受资助学生的名单。同时定期展开座谈访问,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尽可能的知根知底,了解贫困学生的经济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来调整贫困生档案,以此能够保障贫困生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第二,构建并不断改革资助帮扶模式。高职院校应当按照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积极构建并不断完善改革资助帮扶模式,并将奖学金与助学金从形式上和途径上明确区分开来。奖学金指: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表现为主要的参考依据,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助学金指:以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基本的判断标准,是一种资助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对于学生养成自立、自强与独立的精神品质会有一定阻碍,极易使学生产生惰性,故高职院校应当适当减少这种形式的帮扶。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自立自主意识,促使其健康发展,首先,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学校内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给予学生丰富的实践与锻炼机会。其次,高校可以结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积极并主动为贫困大学生办理无息贷款与低息贷款,以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家庭困难程度。再次,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不断完善学生的学分管理,让学生在获取学分的同时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还能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最后,学校可以提供平台鼓励贫困生学生创业,这样不仅降低他们的实践创业的成本,也提高了贫困生成功的机率。   第三,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及政治素养。因现代社会的贫富差距较为悬殊,贫困生因为自身的经济条件本就困难,在社会各种消极事件与不良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与不正确的价值观。如果不及时对这些学生实施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则学生会加剧这种心理状态,从而出现懒惰与不思进取的思想,甚至连诚信意识与基本的道德品质都会丧失。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及政治素养培训工作,帮助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积极引导其走向正确的人生发展轨道,并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扩展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与阳光心态。
  第四,积极开展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的根据目的,不但要在身体素质上达到标准,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贫困,可以为提高人的激励意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以降低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故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够勇敢面对贫困,便可以起到激发自身斗志的作用,并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家庭状况;反之如果不能面对贫困,则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积极性,增加心理负担,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自闭症及自卑敏感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逐渐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可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科,安排专业的心理医师为学生进行交流与辅导,针对已经患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学校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干预及疏导,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帮扶问题,既牵涉到经济利益,也涉及到各种社会问题。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认定时,政府应当起到主导作用,包揽主要责任;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并遵循公平、公正与公开的原则;各类社会力量应当体现出关爱、尊重与风险的精神,以此来为贫困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培养高尚的情操及积极向上的心态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对现阶段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帮扶工作质量提出具体的策略,即规范评定工作程序,深入了解贫困生情况;构建并不断改革资助帮扶模式;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及政治素养;积极开展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吴建强.基于心理文化向度的高职院校资助模式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15,(08).
  [2]黄小奇.通过建立考证的资助体系提升高职院校贫困生职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7).
  [3]莫欣妍.关于高职院校构建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的思考[J].湘潮(下半月),2015,(08).
  [4]张红.新时期高职院校贫困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探究[J].中国培训,2015,(14).
  [5]吴迅.浅谈高职院校贫困生“能力式”资助模式的构建[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4,(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006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