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趋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民族声乐具有民族性、科学性、时代性的艺术特点。分析声乐的表现形式独具一格的审美趋势需要对其文化的发源进行探究。本文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角度对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审美趋向进行全面的解析。
  关键字:中国民族声乐艺术 审美趋向
  随着民族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声乐艺术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了独具一格的特色审美趋向。而对于这些民族性的声乐艺术审美特色,主要集中在下面几方面。
  一、民族声乐的起源
  民歌的起源,基于国家的传统民俗风貌,传于民间的百姓之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形式,通过口口相传的传输形式将劳动人民对生活感受进行传递。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这一艺术行式也不断发展、完善。
  伴随着中国悠久传统历史的发展,其中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都为我国的特色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不同区域的民歌之间,有着鲜明的区别。而区别的根本就是当地民风与民俗对审美角度的区别。
  民歌的审美特色,是人们对生活斗争的一种自我愿望的展现,是通过歌声表达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憧憬生活的愿望。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领域内所涉及的范围也逐渐的广阔起来,从而形成了我国形形色色的区域声乐文化。
  二、审美发展的规律
  在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中,其审美的发展模式主要通过下面两种形式来进行表达。
  第一,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发展形式及传统审美观点,并伴随着现代声乐观念的发展而不断精益求精。
  第二,要创造更具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就需要传承传统的艺术形态,提高新的审美意识。以此来打破原有的框架,从而实现对民族声乐的全面发展。
  民族声乐的发展模式在进行审美角度的选择上,应当从实际的审美需求出发,借鉴国外的声乐发展形式以及表现形式,在原有传统的艺术上提高审美,立足于传统,实现民族声乐的发展。
  三、声乐审美的运动性心理发展
  不同民族对美的事物的感知都存在不同的运动性心理,因此在表达上,都有各自的不同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实现了对实际审美的全面发展。如,在我国的现代民族声乐发展中,其唱法继承了戏曲、民歌、等传统演唱方法的精髓,同时借鉴了西洋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演唱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从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形式来看,这种改革模式下的声乐发展模式,是建立在结构心理上的一种变化形态。
  民族声乐的审美观点,从上面的心理角度来看,体现了在稳定的发展中,应用运动惯性,通过民族的发展模式完成对心理的运动性发展,这样在人们的大脑内部能够更好的唤起对形态美的赏析,实现对美的快感支配。这是由群众文化沉淀不断积累发展而来的,是十分珍贵的宝藏。
  在审美的思想活动中,如若审美的对象总是那么的单调,那么这种演绎活动在人们反反复复的赏析中,就会逐渐变得乏味,缺乏了新鲜感,出现审美上的疲劳。听众的审美在不断提高,因此为满足听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就需要站在新的审美角度上去审视现有的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让人们能够在声乐的表演中,看到民族声乐得不断发展。
  四、声乐艺术表演中所受到的审美影响
  纵观我国艺术的发展历史,民族声乐的成长离不开人们对审美角度上的转变。而这与我国自有的生生不息的自然地理生存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出于人文心理的审美区别,这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都极大的影响到了社会的发展。
  在审美态度的转变过程中,通过对现有的审美角度的改变,人们在对原始的自然情怀上的转变,也出现了一定的转机,这种形式,对于排他性现象的出现,也能够很好的体现。只有真正的应用其他的理论认知,才能够确保理论形式上的艺术改变,并通过这样的现象,实现对基本民风文化的保留。在这样的审美心理改变的情况下,实现对已知因素的分析,从审美的心理角度上实现对精神上的解脱,最终实现对民族艺术的审美趋势调整,使民族声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艺术的演绎不分民族,因此在表现的形式上,应当建立在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展现出艺术无国界的特点。艺术在演绎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建立在相互感染相互学习的多样化环境下的。因此做好相互借鉴,就成为了对艺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从这种形式中实现对自身艺术展现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实现对民族声乐在艺术展现上的发展。
  五、声乐艺术在表现方法上的转变发展
  任何的声乐艺术在对美的展现发展上,都是从原生态的行为唱腔到现代化艺术化的美感唱腔发展的。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中,主要有以下的发展历程。
  最开始,声乐的表现从原生态唱法中逐渐脱颖而出,并以一种特殊的表现特点体现出当地的生活习俗。这种表演,建立在人们对生活丰收的喜悦,因此其审美是建立在最朴实的生活上的。这种唱法,就是最原始的唱法,通过简单的鼓点配乐,从而完成对声乐的配合处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在原生态的美学表现上,也展现出了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丰富多彩。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并不意味着耕种养殖,因此随着人们生活形态的逐渐转变,人们更热衷于次生态的艺术表演。这一形态的出现,建立在对原生态表演形式的一种升华。通过对现代文明的赞扬,并以剧情的发展模式来进行演绎表演。再或者通过一种自嘲或者讽刺的形式将社会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展现,其审美的角度也逐渐发生了偏离。而这一类的声乐艺术的转变,就造就了新的时尚形态,伴随着社会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成为了代替原有原生态形式的另外一种民族声乐。表现的形式上,还站在原有的声乐歌唱艺术上,通过新的演绎形式进行文化的传播演绎。
  再往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认知,人们对异种族文化的探求的步伐逐渐加快。在这种发展中,有的借助异民族的声乐表现形式来展现本土特色,也有的借助本土的声乐特色来对异民族文化进行宣传。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形式是必然的。因此需要以此来增加人们对新型审美角度的认知,通过新风格的技巧展现认知,从根本上完成对同发展行为的有效学习,并实现对新型美感的贯彻。
  在这些转变的过程中,是从民间到学院的转变。最早的表演人员均为基层的农户,而后期的表演人员则变成了相关学院毕业的学院派。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影响的根本就在于人们对美的审视度的转变。并因为这一转变导致艺术展现形式上的全面调整。从原本的基层民风直面展现到后期的借用全新艺术体系的新发展,这不仅能展现出民族特色,同时也从审美的高度上进行了提升。对于不同民族的唱腔形式上,也通过区域化的调整,从固有的民俗特色展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学声乐艺术。这一转变,是我国民族声乐在艺术审美趋势上的华丽转身,是代表着我国声乐艺术实现了时代性转折的重要变化。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出现了从衣食到精神需求的转变。声乐表演,通过一种艺术形态的技艺演奏,让听众接受到更加纯美的艺术演绎,在丰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也陶冶了人们日常的生活情操。声乐艺术的表演,其本质在于为人们展现一种艺术的美感。因此只有人们能够欣赏到其中的美,才能肯定艺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民族声乐的审美角度,已经不能够满足已有的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审美提高的探求,从而有效的改变人们以往的审美形式,促进声乐艺术趋向于人们的大众审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玲.中国民族声乐审美心理的发展[J].华章,2014,(10):120-120.
  [2]朴荟霖.声乐演唱风格的趋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3]吴妮妮.文化转型中的中国民族声乐现代性历程[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王卓.论传统民歌创编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J].艺海,2014,(12):40-44.
  [5]孙艳丽.中国当代民族唱法发展趋向研究[D].聊城大学,2007.
  [6]李欣鑫.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再认识――以习惯性思维为切入点[D].曲阜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080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