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品朱耷《安晚帖》诗画,悟“真”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朱耷又名八大山人,是我国艺术史上一颗耀眼而璀璨的明珠,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形成水墨画独特的“真”情。本文就朱耷在《安晚帖》中融入的道家、禅宗、遗民真性情的淋漓尽致的流露做一个浅谈。
  关键词:禅学 归真 遗民 水墨画
  一、生平简介和《安晚帖》的创作背景
  八大山人(约 1626―约 1705),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朱耷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他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弱冠为诸生。明亡以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满的态度,在奉新县耕香庵落发为僧,时年二十三岁。后隐居进贤县介冈及永丰县睦冈等地。顺治末年,当他三十六岁时归南昌,回到青云谱 (青云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时间,才使这座道院初具规模,并在这里过着“一衲无余”与“吾侣徙耕田凿井”的劳动生活。他想把这里造成一块世外桃源,以求达到他向来“欲觅一个自在场头”的愿望。但这个“自在场头”毕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统治之下,“门外不必来车马”是不可能的。后来自筑陋室,名“寤歌草堂”。晚年生活孤苦,在此情境下创作了惊世名作《安晚帖》,画中真实再现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朱耷在这个草堂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
  二、前朝遗民的“真”情
  由于朱耷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他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上图中我们看到画中只用水墨表现了一条鳜鱼,这条鱼最大的特色就是白眼向人。自满清立朝,他有一腔国恨家仇,不得不隐姓埋名以避杀身之祸。他画的这幅画,鳜鱼孤寂冷清且有点僵直,停住在深水中,鱼眼向上翻,白多青少;鱼嘴张而不语,一腔痛苦和愤懑可向谁言?朱耷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他的反清复国思想。“他这个明代宗室子孙,之所以成了和尚,后来又去当道士,除了被满清政府的不容无奈之举之外,还有作为皇室子孙对亡国的遗民情结。正如伯夷、叔齐采薇首阳山那样,不肯臣服于新王朝。国破家亡,复国无望,这使他的作品无意中真情流露出前朝遗民对旧国的忠诚和不与清统治阶级为伍的情感。”
  三、空明广阔的禅宗“真”情
  众所周知,大苦难必须用大智慧来化解。在大明朝国破家亡之初,朱耷皈依了佛门,借佛教思想来安顿他那战栗惊恐的灵魂:在朱耷患癫疾被迫离开佛门,精神上极为痛苦之际,佛又是他最重要的精神依靠。他用禅宗的无念心法和关于“空”的智慧化解了心中的痛苦,他的晚年艺术也因而呈现幽冷孤寂的独特魅力。“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是朱耷晚年杰作《安晚帖》中所提诗句,此句道出朱耷的思想境界。朱耷明白,只有海涵一切、空明广阔的心灵,才能映照出无边的晚霞,才能看到更加美丽的风景。朱耷以诗诉情,表达自己内心对禅宗哲学的理解,“空”的智慧渐渐融化他心灵深处的国仇家恨。他选择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解脱方式。朱耷所画的鸟的眼神就与此相关。禅宗认为,一切有办法,皆如梦幻泡影,都是虚实、幻而不真的。禅宗的“空”观强调的就是不要沾滞、执着于世界的表象,应当关注自我生命的真实感受。过去的荣耀也好,富贵也罢;欢乐也好,痛苦也罢,全都是些妄想,只有超越妄念才能直指本真,从而发现生命的真实。不执念于过往,放空,是禅学对朱耷最好的慰藉。
  四、返璞归真、执简喻繁,道家“真”情
  朱耷在《安晚帖》中的艺术真可谓是简约至极。所说的“简”,顾名思义就是简单、少。但是从朱耷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绘画之“简”的真正含义是要用最少的笔墨来表达内心最丰富的思想情感,是空灵、静虚的道家智慧。朱耷深悟“简”的妙谛,他把无穷境界蕴于简之中,虽然只是一石一鸟,然而千岩万壑亦不能过之。在中国画里,简到极致就是“空白”。我认为,朱耷晚年的绘画作品,最妙的地方就是他对画面空白的处理,是真正的“无画处皆成妙境”。范曾对朱耷晚年艺术简约的风格极为推崇,他说:朱耷的画简约至于极致,那是真正的妙悟不在多言,真正的至人无为、大圣无作。朱耷的画渐渐趋近了他语言符号的本身,简捷清醇、精微广大,扫净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一切的事功媚俗。朱耷的杰作《安晚帖》之六,画面的中央是一尾眼神怪异的鳜鱼,除了这尾鱼之外,再无一物。朱耷题诗云:“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 ”大片的空白给人以寂静、幽暗的一池湖水。我们在朱耷的这幅作品中看到朴实无华的水墨形式。老子的“真”就是“道”的自然存在形式,就是事物的“朴”,反映在作品中的情感必须发自内心,表现在作品的形式就是朴素、简约。崇尚自然、淡泊和朴素的老庄美学对朱耷绘画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在朱耷的花鸟画作品里看到是一种朴实无华的水墨形式,这是由于他对自然提炼出“真”的结果,而不是矫揉造作的外表姿态。也正是朱耷对“真”的追求,在他的画面里没有华丽、鲜艳色彩的装饰却显得鲜活而生动,从而产生《安晚帖》中极简的画风。
  朱耷是一个鲜活而生动的生命,他集一生的坎坷情感汇聚成晚期的绘画思想,《安晚帖》中极简、极空、极愤懑的情感交织杂糅,形成独特而鲜明的朱氏“真”情绘画语言。关注真实的生命体验,朱耷追求无依无傍、不沾不系的孤独精神。所以,朱耷所创作的《安晚帖》是一个独立高标的经典永恒作品。
  参考文献:
  [1]贺存锋.道家思想对八大山人花鸟画“简约”的影响[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4(11).
  [2]闫春英.真空妙有――八大山人的禅宗思想渊源[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李宏伟.八大山人晚年的绘画思想研究[D]. 扬州大学,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093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