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孕产10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胎盘早剥16例,子痫5例,早产3例,产后出血18例,剖宫产69例;对照组发生胎盘早剥3例,早产31例,产后出血4例,剖宫产36例。观察组上述各情况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宫内窘迫10例,围生儿死亡5例,低体重儿11例,阿普加(Apgar)评分(7.16±0.58)分;对照组发生宫内胎儿窘迫3例,无围生儿死亡,低体重儿3例,Apgar评分(9.11±0.65)分。观察组上述各种情况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会增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会对母体及围生儿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临床要做好预防及管理。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妊娠结局;相关性
  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通常伴有相关的并发症,具有病情发展快、病情危急的特点,会对产妇及胎儿产生极大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患者106例与同期健康产妇100名比较,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孕产妇10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8.5岁;孕1~4次,平均孕次1.5次;产1~3次,平均产次1.4次;体重49~91kg,平均体重64.5 kg。对照组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7.5岁;孕1~4次,平均孕次1.4次;产1~4次,平均产次1.3次;体重48~89kg,平均体重63.2kg。两组年龄、孕次、产次、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孕妇每周产检时,记录其妊娠期血压、心率及临床症状;孕妇分娩时,则记录其分娩方式、早产、胎盘早剥、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及宫内窘迫等情况。
  1.3评价标准
  妊娠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高于140/90mmHg,或高于基础血压30/15mmHg,为妊娠高血压。根据新生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喉反射、肌张力、皮肤颜色等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证明新生儿机体功能越好。胎儿窘迫的判断标准:24h尿雌三醇值低于10mg,胎心率低于120次/min,或高于160次/min,羊膜镜检查可见羊水呈黄色至深褐色的浑浊液体;围产儿死亡则包括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产妇发生胎盘早剥16例,子痫5例,早产3例,产后出血18例,剖宫产69例;对照组发生胎盘早剥3例,早产31例,产后出血4例,剖宫产36例。观察组上述各情况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新生儿结局比较
  观察组发生宫内窘迫10例,围生儿死亡5例,低体重儿11例,阿普加(Apgar)评分(7.16±0.58)分;对照组发生宫内胎儿窘迫3例,无围生儿死亡,低体重儿3例,Apgar评分(9.11±0.65)分。观察组上述各种情况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是产妇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之一,具有发展迅速、影响大的特点,发展到重症阶段,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会对母体及胎儿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高血压、水肿、头晕、蛋白尿、头痛眼花等。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导致患者血液浓度及血容量减少,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减少,胎盘发生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几率增加,胎盘中的DNA及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影响到部分酶的合成,降低酶的活性,特别是糖原酵解酶减少,会大大降低葡萄糖的利用率,胎儿对氧及营养物质的摄取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发育障碍。此外,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患者的胎盘储备受疾病影响也会降低,特别是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者,一旦发生微弱宫缩,则胎心会突然消失,如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持续发展,则会进一步引起胎盘早剥,发生早产、难产、胎儿窒息、胎儿窘迫等一系列不良妊娠,因此针对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患者,如果胎儿持续4周体重无增长、胎心监护异常、羊水过少则尽量考虑终止妊娠。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性疾病会增加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会对母体及围生儿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临床上要做好预防及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1686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