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物流园区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作用更加突出、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结点、推动物流园区建设,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分析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德国、美国、日本等物流发达国家的物流园区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物流园区的未来发展对策。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 物流园区 国际经验 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三产比例结构优化,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些年来,物流产业发展速度迅猛,社会物流总额从2007年的75.2万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213.5万亿元。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对于加快物流运转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推动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升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也是加快商品货物流通的必然要求,更是满足产业升级、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促进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增长的内在需求。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果
  第一,国家层面对于物流园区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2009年和2011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均把物流园区建设作为重点工程与内容。201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规划中确定了全国物流园区的总体布局。
  第二,物流园区数量显著增长。根据《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物流学会),2010年我国各类物流园区共计754家,对比2006年的207家增长率为264%,对比2008年的475家增长率为58.7%。“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使用车购税资金对符合条件的物流园区项目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物流园区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中。
  第三,出台了物流园区的相关标准。2009年我国成立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继出台了《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GB/T 21334-2008)》、《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GB/T 24358-2009)》等物流园区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为物流园区的市场规范化与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山东省还出台了《山东省物流园区等级划分与评定(DB37/T 2114-2012)》的地方标准。
  (二)存在问题
  第一,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功能不突出。多式联运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是影响多式联运过程中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中转效率的关键节点。目前,我国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数量较小,同时也缺乏先进的货物换装平台与设施设备,与国外先进国家还具有较大差距。
  第二,物流园区的建设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近些年来,尽管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园区数量不断增长,但是由于一些区域缺乏系统的整体规划,导致在同一地区出现了物流园区同质化现象,从负面上增强了同质化物流园区之间招商、运营等方面的恶性竞争,降低了物流园区的使用效率,也不利于整个区域的物流发展。
  第三,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物流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的生产运营环节进行控制,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益。可以说,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趋势。我国已有物流信息化的成功应用案例,例如浙江传化物流基地,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易、配货等功能,提高了货物中转效率,增加了企业的收益。然而,我国许多省份、地方也在通过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手段推广物流信息化的应用,但是大部分仅仅停留于规划或设计层面,还未真正运用到实处。
  第四,物流园区相关人才不足。人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物流园区的发展也需要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撑。客观的运营市场决定了对物流园区相关人才的内在要求,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知识与实操性经验。目前,相关人才要么缺乏系统的物流运营与管理的知识,要么缺少丰富的实际运营与管理经验,不能满足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经验
  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强、发展水平高,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营、设施设备等多方面均具有值得我国借鉴学习的经验。
  (一)德国物流园区发展经验
  第一,政府规划建设,企业具体运营。德国政府负责统筹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当物流园区建设完毕后,通过租赁或出售的方式,将物流园区的运营权转向单独的物流园区运营企业,由该企业进行自主独立经营。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主要是对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而运营企业主要是对他们自己的一些物流方面的设施设备进行投资(刘长俭等,2006)。
  第二,多式联运功能突出。多式联运功能是德国物流园区的重要特征,德国物流园区的选址重点考虑紧邻港口,靠近铁路编组站,周围有高速公路网,中心内至少有2种以上运输方式相联(汤珏等,2008)。例如,多尔鹏货运中心内部拥有铁路、公路、内河航运三种运输方式。德国物流园区的多式联运特性有效地促进了德国多式联运的发展。
  第三,技术先进的设施装备。德国的仓储设施以高架立体仓库为主,实现了存取自动化,是设施装备具有高技术水平的表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物流园区的货运存取效率,而且所需相关运营人员的人数也较少。例如,不莱梅物流园区建有tchibo公司的两个高架立体现代化仓库,可存储15万个托盘,仓库实现了货物进出库的存取、分拣、配货、包装、配送等功能的全部自动化,而整个仓库只有56名员工进行操作。   (二)美国物流园区发展经验
  第一,公铁联运功能发达。美国具有众多大型铁路货场,由于具备公铁联运的货运需求,逐渐在物流园区内部建设了公铁联运中转平台,通过该平台完成公路与铁路之间的货物转运。
  第二,海铁联运功能发达。美国具有海铁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主要分布于东西海岸港口之间,此类物流园区主要以集装箱作为标准装载单位,是美国国际多式联运不同运输方式转换的重要门户。例如,美国重要的集装箱港――洛杉矶港,3条贯通美国大陆的干线铁路在此交汇,在其主要集装箱码头都建有铁路线,集装箱在港区卸下后,通过铁路到达纽约的时间仅为5天。
  第三,载运单位形式多样,技术先进。集装箱是美国公铁联运和海铁联运采取的主要运载单位,而美国公铁联运还具有半挂车等技术先进的载运单位。同时,美国的载运单位均具有标准化的特性,这也是美国物流园区运转效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第四,经济上的优惠政策。为了吸引相关企业入驻物流园区,提高物流园区的吸引力,美国政府从经济上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圣安东尼奥市政府规定了入驻园区的企业可以在前10年不需要缴纳财产税(王颖星等,2012)。
  (三)日本物流园区发展经验
  第一,国家统一规划物流园区布局。1969年,日本提出了全国范围物流体系宏观布局规划,以划分的物流区域为服务对象,规划了物流园区布局体系。日本对土地的利用非常重视,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首先必须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许素琼等,2013)。第二,具有科学的建设与经营模式。日本的物流园区基本采用“政府统一规划集资、行业协会组织集资、企业自主经营”的建设模式。若行业协会的筹集资金不足,日本政府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朱明建等,2007)。第三,不断完善的政策法规文件。日本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对物流产业的政策法规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流通业务市街地整治法律》(1966年)、《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1977年)、《中小企业流通业务效率化促进法》(1993年)、《综合物流施政大纲》(1997年)、《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2001年),极大促进与规范了日本物流园区的发展。
  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策略
  继续以政府主导为主。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把握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大方向,从国家、地方层面具体出台支持物流园区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特别要重点解决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土地落实困难、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
  避免物流园区出现同城同区域同质化现象。结合城市产业结构布局、工业布局规划、商贸产业布局规划等多种因素,从顶层的物流园区设计角度出发,由地方政府统一进行物流园区规划,避免物流园区同区域而定位功能相似的同质化问题,利用同区域不同功能的物流园区组合最大化区域内部的物流运转效率。
  加强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建设。多式联运是我国未来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我国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数量匮乏,不利于多式联运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推动港口、铁路与公路的无缝衔接,打造海陆联运与公铁联运类型的物流园区。集中研发多式联运中转站的布局技术,建设海陆联运与公铁联运的水平换装中转平台,其目的是按照多式联运的要求加快货物换转水平,提高一体化运营效率。
  继续推进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利用物联网、数据挖掘、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区域内建立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促进不同物流园区之间、物流园区与货主之间、物流园区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实现物流信息的自动采集、实时查询与追踪、智能调度、货物状态监控等功能,全面提升物流园区的自动化水平,从而降低物流运营的相关成本。
  进一步加强物流园区的标准化工作。目前,我国出台的物流园区相关标准尚未构成体系层次。行业发展,标准先行,基于国内的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从物流园区的生产作业规范、运营服务、节能与安全等多方面开展研究,规范物流园区在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中的一系列技术要求,推动物流园区的有序稳步发展。
  强化物流园区相关的人才培养。成立针对物流园区的培训机构,既针对物流专业的在校学生开展物流园区实际运用操作经验的培训,同时针对物流园区实际管理人员提供物流园区运营专业知识的理论强化学习,从多方面提高我国物流园区相关人才的职业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1986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