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联动 合作双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课改实践的推进,项目课程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程模式,为了对项目资源及教学质量进行检验,同时以企业的工作实践、真实的工作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促进整体性学习的情境。我们以服装专业为试点,选派优秀学生下到企业,进行了“企业研修生“模式的探索。研修生们带回了企业技术岗位的流程和技术标准,提高了生产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学习与生产实践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毕业后“反哺”企业,逐渐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校企合作取得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校企联动;企业研修;教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46-01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其中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主要途径就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本原要求。将企业的真实产品以项目的形式引入课堂,赋予课堂真实的项目载体,并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负载与项目中,实现项目驱动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评判项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吻合度,检验项目教学的质量成为我们将课改进行下去的关键。为此我们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进行了“企业研修生”模式的初步探索。
  二、“企业研修生”模式
  企业研修,不是简单的劳务派遣,也不是大范围的中间实习,而是在项目教学中筛选部分学习能力强、技能掌握快的学生下企业就某一个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钻研和进修。通过短期的进修实践,结合企业的反馈以及研修生的评价考核,检验项目教学与行业标准的吻合度,指导并纠正项目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下面就服装专业教学中“生产流程设计”项目为例,阐述“企业研修生”模式的实践过程。
  1.调研筹划,组建项目团队。通过企业调研,选择技术部门分工相对细化的合作单位作为学生下企业研修的对象,并邀请企业的技术主管参与到团队中。校内外联动,组建一支包括服装专业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在内的项目团队,以保障研修活动的顺利实施。同时做好“研修生”的筛选工作,必须是在项目学习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专业上能起到一定引领作用的一批学生。做好研修前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化,以员工的姿态投入到企业的研修中去。
  2.分工落实,确定任务方案。项目团队成员一起研讨,将研修项目“生产流程设计”中涵盖的工作任务、教学目标与企业的技术岗位、岗位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加以对应,确定研修岗位、研修内容、研修时间、考核评价以及指导师傅等细节,制定相关的文件文档,为学生企业研修活动的实施做好前期保障工作。例如企业研修任务书:对工艺员、CAD操作员以及制板员等“生产流程设计”项目中的岗位有明确要求和规定;企业研修记录表:要求学生记录下每一天的工作及想法;企业研修鉴定表:包括工作效率、工作品质、责任感、纪律、服从、合群等等,由企业指导师傅填写;还有企业研修资料的相关要求等。
  3.评价考核,巩固研修成果。最终的考核由企业师傅和老师一起组成考核团队。师傅根据学生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表现填写研修鉴定表、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现场点评,肯定学生的付出和成绩,同时也指出专业能力中的欠缺,为学生指明以后努力的方向。学校老师则根据学生的研修记录、研修资料、还有回校后课上“小老师”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评定。在13级服装专业企业研修生调查问卷的反馈中,参加企业研修的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学习模式好、对专业提高快,希望学校能多提供这样的锻炼机会。
  三、实践成效及思考
  (一)成效展示
  1.专业零距离,“小老师”示范引领。企业研修不仅对专业的项目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检验,同时有效促进了项目资源的开发、设计与改进。学生熟悉并掌握了工作岗位的技术流程,带回了企业经验,参与教学活动,为专业教学注入了“鲜活”的资源。专业的零距离,生生互教互学,学生的经历分享比老师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更能感染学生。学习合作小组,就由她们来做“小老师”,指导同学,并且参与课后对组员课堂作业与纪律的考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气氛更加浓烈,提高了堂课的教学有效性。
  2.校企联动,研修实践合作双赢。研修活动是企业对我们学校文化、学生专业素养的一种检验。企业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扭转了对我们中专学生比较片面的观点,从中发现“好苗子”,确定培养目标,增强了用人单位对我们学生的认可度与信心,加深了校企双方的合作联系,扩大了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渠道。校企合作,获得双赢。
  (二)体会思考
  虽然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实施的“企业研修生”模式得到了合作企业和学生的一致肯定与认可,但我们只是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还需要不断改善并持续推进。
  1.扩大研修队伍。研修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优秀学生,也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施教。在研修任务、研修岗位的难易程度上加以区分,使学生都能接触到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感受到企业生产的真实氛围,提高工作的成就感,增强专业的自信心。
  2.细化研修项目。在后续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企业研修任务不够细化,学生一知半解,导致她们到企业研修的开始阶段存在着被动接受,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最大化地整合知识技能。所以应不断完善研修项目的细化工作,例如在“生产流程设计”项目中设计好“工艺员的一天”、“CAD操作员的一天”,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工作岗位职责与内容,使企业研修更具有指向性,以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张云龙.中职服装专业“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纺织教育,2009(8).
  [2]孔凡成.国外校企合作中职教育改革模式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6(4).
  [3]崔志钰.情景融合:职教教学的应然视角[J].江苏教育,201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213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