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太极拳动作的锻炼要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太极拳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健身拳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太极拳家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良好的方法,大大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但由于在解放前,武术界门户之见很深,保守之风较重,这些拳论大部分散于各种书中,有些甚至是代代抄传,没有著书问世。
  【关键词】 太极;拳术;动作要领;
  【分类号】G633.96
  一、心境用意
  练太极拳最重要的原则是“心惊用意”。这指的是在运动时,心神专一,意气不断地ling换,使任何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没有顾此失彼的乱动。这个原则应始终贯串在整个练拳的过程之中。
  (一)用意指导动作
  练太极拳时,未动之前,端正姿势,呼吸自然,意存丹田(脐下小腹部),屏除杂念,耳入不闻,视而不见,处于一种无思无虑状态。自觉全身安排妥当,已经心平气和,然后开始动作。既动之后,全神贯注地不断用意来指导每一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和圆活性,动作过程中内部与外形的开合虚实和旋转变换务求上下相随,内外合一,“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意想劲道,动必合法。太极拳家孙禄堂曾引用《周易》“系辞”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这句话来性用练太极拳时“净中触动动尤静”的情况。
  (二)练太极拳多年的内体感觉
  如果能够认真做到心境用意,常年坚持练太极拳,则会使有关部位的神经都处于一定程度的兴奋状态,导致气血循环加速,经膜和毛细管扩张,开头会出现发热、发胀、或出汗,手指肚平时比较饱满。
  二、身法中正
  (一)上下一条线
  身正指的是身法“中正不偏”,“上下一条线”。太极拳的身法,主要是“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处处不使身体个福分散漫消失中,要表现出中正、大方、严正、舒展、和顺的形象,符合“心境用意”的静态要求。
  (二)虚领顶劲 尾闾正中
  太极拳身法的轻灵、空松、圆活,全凭腰、胯、胸的运转和协调动作,使在任何角度都能够保持全身的平衡;进退,旋转,不论手足如何伸缩,身法必须保持中正。最忌前俯后仰,弯腰屈背。拳术界有句成语:“低头腰弯,栓手不高”。太极拳也不例外。“虚领顶功”和“尾闾正中”是太极拳身法中正不偏的标志。“虚领顶劲”也叫做“提顶”,头顶百会穴轻虚的往上领起,似乎顶着一个分量不大的物件,与臀部的尾闾脊骨程垂直,有对拉拔长的意思,这是身法中正的首要条件。由于尾闾负担上体重量并作为动作定向的舵手,因此“尾闾正中”在“立身须中正安舒”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含胸拔背 气沉丹田
  按照上述“尾闾中正神贯顶”的练法,身体是中正不偏了,但如果没有“含胸拔背”和“气沉丹田”的协调动作,含胸拔背就会值僵僵地得不到运动,腿部也只有随着腰部得左旋右转而左右旋转,得不到一升一降的上起下落的弧形运动。所以要有“含胸拔背”和“气沉丹田”的练法来扩大它的活动。
  三、内外放松
  (一)从轻缓中求得内外放松
  肢体内外充分放松,是和心静用意同样重要的一个原则,是贯彻“用意不用力”、减少动作用力不当的重要措施运动时,在心静的前提下用意引导肢体内外各个器官、关节和肌肉放松,逐步做到全身不该用力处毫不用力,内外各部分无一处不松。陈鑫的拳论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关节,处处开张”。这就是说运动时要静心不乱,动作轻灵细腻,肌肉、皮肤和骨节没有一处不放松之处的地方。
  (二放松能够提高力量、耐力、灵敏、技巧
  在心静的前提下,用意引导全身放松,是我国古代保健养生的方法(如静坐功、静行功、气功等)所采用的主要修炼方法,它是跟腹式呼吸结合起来的。因此,太极拳是跟这些养生方法殊途同归的。而太极拳的优点是,在适当调整运动亮的情况下,能分别适应于疗病保健、增强体质和练习技击不同需要,这也是太极拳的适应性极为广泛的一个原因。
  (三)放松的检查
  初学太极拳时,首先检查身体各部分的放松情况,以避免怒目、强项、挺胸、耸肩、突肘、拔腰、屏气和故意抖擞精神等毛病。先做到胸部、一部分肌肉群以及骨节放松(例如肩肘关节和胯膝关节放松),然后逐步扩大检查范围到全身内外各部分,这是由点及面逐个解决的学习方法。发觉有僵硬不放松处,随即用意引导放松。练太极拳时轻轻运动,处处放松,好比转炉炼钢一样,将身体内任何不放松的僵硬点,在百炼中将它摧毁无遗。
  四、姿势正确 举动轻缓
  (一)姿势和内劲
  太极拳作为内功拳的一种,它是采取“由内及外”和“以外引内”双管齐下的方法来提高运动效果的,既强调“心静用意”来引导内脏器官和不随意肌进行活动,并带动外形,又非常讲究姿势正确和举动缓轻来配合内动。在意识引导下要求举动轻缓,不徐不疾,并在动作过程中处处保持姿势端正,使动作趋于正确,其目的在于深入锻炼到肌肉内层,要练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使内脏和肌肉的活动精密地协作,“意动形随”,“内外合一”。每个姿势和动作同时还要包含技击作用。“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进退缠绕,好像面前有人在推手一样。这是内功拳由内发于外,并由外敛于内,内外交修,心身合一的特点,也是静功和武功的不同点。
  (二)轻缓是为了发展重快
  太极拳举动轻缓,是疗病保健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增强体质,提高无数技巧中快与重的特殊训练方法。练太极拳所以必须缓慢,就是为了“运劲须无微不到”;开头就是用快速练法,必然处处滑过,做不到处处都能恰到好处。只有练慢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后才可开始由慢到快,快后复慢,既能慢到十分又能快到十分,如此反复开始锻炼,始能极虚极灵,又能极重极轻,快慢轻重,随心所欲。
  (三)严格要求、认真纠错,力求动作准确
  掌握一个正确的动作,要经过多次反复,及时纠正,不断改进,在实践中巩固提高。如果开始就不注重动作的正确性,形成了错误动作定型,想提高技术是很困难的。只有对刚学习的学员强调要求他们的每个,打的每个部位都要完美。
  【参考文献】
  [1]武术.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6
  [2]薛晓媛.大学体育概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1
  [3陈龙,刘秀平.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0,(8);71.
  [4]全国体育学院普修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214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