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一种实用的校企资源结合方式,广泛的应用于职业化的人才培养。目前国内以校方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模式迅速成长并大量实践。以机械类专业为例,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寻找学校与企业的契合点,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方式的新途径。
  【关键词】机械专业 校企合作 模式创新
  【基金项目】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W201435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43-01
  一、高职院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
  校企合作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指学校和企业间一种实用的资源结合方式,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主,广泛的应用于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成为世界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模式。[1,2]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以校方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迅速成长并大量实践,主要以学校对企业的技能型人才的输送和供给为主要合作方式。由于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的程度有限,我国的校企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学校与企业自由联系沟通的一种状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意愿不够强烈,同时教育收益的滞后性,使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获得参与合作期望的回报,使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一头热”的现象十分显著。[3] 同时,由于机械类专业的特点在于对实践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校内的实训不能满足高水平企业操作环境的需要,因此在校企合作中相对于其他专业企业需要提供的技术训练与保障使得企业对人才培养付出更多。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设一直面临困难,在以人才供给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受市场的影响较大,人才需求量受不确定的因素影响较多,维护长期的校企合作并进行成熟的机制建设是校企合作中势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解决的方法在于如何实现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使校企合作的路径畅通,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共同为主的合作关系,找到共同的契合点实现共赢。
  二、高职院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包括“订单培养(冠名班)”、“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并由此衍生出的其他项目,如校内工厂、校外实践基地等已广泛使用。[4]这类合作模式都是在国外职业化培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实际的合作过程中这些合作方式都各有利弊,主要的问题也集中反映在企业的积极性不够,合作意愿不足的问题上。因此各院校也在不断的积极尝试各种可以调动企业积极性、可行的并适合地域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我们机械类专业以高技能人才输送为合作契机,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探讨新模式下校企合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深度的校企合作强化需求、改善环境、创造条件。
  1.强化企业需求,创造校企合作新契机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需要通过获取环境中的资源来维持生存,没有组织的资源全部是自给的,都需要与环境进行交换。由于组织的生存需要周围环境满足其对资源的需求,因此往往需要与周围环境中其他组织进行相互协作。企业的发展生存所需要的资源不能完全独立拥有,企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技术创新的研究等自身欠缺的资源依赖于学校的程度较多,由此产生与学校相互合作的意愿契机。因此强化企业的需求需要在人才培养和提高技术研究水平方面进行加强。
  我们在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契机,塑造良好的专业人才口碑,使技能人才的培养获得企业的认可,形成从人才“入口”到“出口”的良性循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从知识到技能,从素质到品质的全方位课程覆盖,强调知识的专业性和技能的实用性,注重职业素质与品质的培养,按照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习规律分阶段进行,根据专业课程的内容和性质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企业的生产周期和经营特性决定企业在技术改革创新方面投入的研究时间和成本十分有限,需要依靠学校的研究环境进行技术创新,我们根据专业性质及合作企业的需求共同进行技术的研究,使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人才实现优势互补,节约教育与企业成本,不断创造校企合作的新契机。
  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改善校企合作环境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怎样能获得企业的更多主动性。校企合作获得政策和法律层面支持力度的改善及完善是需要时间的,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通过与企业不断的交流反馈总结经验,在现有的社会环境和企业发展状态下不断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能动性,使其作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院机械类的校企合作实践中以大赛为依托的赛事合作成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之一。这种合作关系中,企业对高技术水平学生的需求,是使企业主动参与到合作中来的契机。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符合其需求的技术人才,需要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从组建校企合作工作室开始,从学生的兴趣培养、技术提高、职业素质养成等多方面进行。经过赛事历练和工作室中的企业技术问题解决的真实体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对职业的责任感。
  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中另一种新模式体现为以专业资源对接并服务企业的实践活动。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学校设备的换代及技术的更新直接影响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实践经验方面的差距。排除生产需要,企业受生产成本的制约使其对于先进仪器的接受程度低于学校。学校可以在先进专业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使教师解决生产实践的能力不断提高,具有技术创新研究的素质与水平,能在与企业对接和服务的合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建立校企合作交流平台,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
  校企合作创新难的重要环节是创新路径不畅,具有合作的契机确定合作的方式后,校企合作从构想到实施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合作,校企合作交流平台的建立就是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交流平台的建立体现在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的即时性,企业对技术研究的需要、技术的创新、人才的需求可以及时与学校的人才资源、教师研究方向水平、专业资源服务领域等细节情况相匹配,使学校和企业在相互合作中的需求都得以沟通和释放。交流平台的运行机制根据双方研究共同建立,通过合作机制保障校企合作的效率与水平,为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创造畅通的路径和条件。
  总之,通过对我院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实践,寻找学校与企业的契合点,调动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创造利于校企合作沟通和发展的交流平台,为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欣欣,赵立民,欧阳河.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路径 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34期8~13
  [2]欧阳河,吴建新.以学生成长为目标 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基于《职业教育法》重新修订的视角.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36期8~18
  [3]杨红荃,崔琳.法制视域下德美日三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析.教育与职业,2016.320~24
  [4]尹伟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经验与展望――基于江苏省的调查研究.职教论坛.2015.34 59~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217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