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教育改革视阈下的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研究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和重点。文章从我国当前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养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立足终身教育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依据资源配置原则,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能力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毕业教学设计和新入职教师的暑期培训六个方面,提出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策略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教师教育改革;职前之后一体化;发展研究
  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与教师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在教师职业发展终身化的背景下,教师的培养教育逐步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和重心。教师作为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一个职业,迫切需要一个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不同阶段都需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来拓展专业视野和丰富专业内涵,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一、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概念解读及构建该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依托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终身教育理念作为指导,依据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规律,对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规划,建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既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1]。该体系不但是终身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诉求,也是基础教育和高校师范教育的发展需求的客观反映,在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下成为一种必然。
  过去的教师教育不仅背离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而且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传统教师教育的弊端集中表现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脱节以及培训内容的陈旧落后。首先,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往往不是由同一个机构来实施,高等师范院校与各级地方培训机构、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各自为政、相互分离、未能实现教育合力,未能实现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中小学基础教育实践资源的协同整合。不仅培养方案缺乏整体设计,而且课程内容低水平重复,造成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缺乏连续性、过渡性和整合性。其次,职后培训表现为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教学知识更新速度缓慢和教学方法滞后,而且对教学研究前沿理论缺乏了解,开展的教学研究不多,即使有,也是理论居多,研究成果没能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为了消除传统教师教育的种种弊端,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就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地整合,实现教学理念和技能的持续更新,从而达到促进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完善的目的。
  二、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研究现状
  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研究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因为它为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英美德等发达国家已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2]。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研究主要依据终身学习理念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及研究重心是课程设置的一体化。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培养目标缺乏阶段性,各阶段课程内容脱节,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高等院校针对师范生的职前教育课程难以适应基础教育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实际需要,而职后培训多是空洞的理论培训,不能与实际教学有效结合。因此,要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必须贯通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各个阶段,构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个案研究
  以新乡学院师范专业的职前培训课程作为个案,2011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分析―评价―创新”的研究思路,对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梳理。职前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师范教育与教学实践脱轨,师范生所学知识不能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能力,多数师范院校不注重师德的培养。
  新乡学院学生的职前教育课程时间为三周,授课对象为全校各个专业的2011级学生。主要教学内容:每位学生发了一本由新乡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编撰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手册》。让学生了解就业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另外,求职的前期准备、求职过程应注意的问题、重点讲授了就业计划的制定。然而这样的课程针对性差,无法结合具体的专业。比如,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应该怎么制定就业计划等。学校应鼓励各个院系开设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的职前教育课程。比如,外国语学院应开设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课程和英语教学方法论,加大对英语教材分析的课时比重。合理科学地课程设置,提高师范生的课堂驾驭组织能力和英语专业知识,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外语教学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教学的实践中,为毕业后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做好扎实的准备[3]。另外,结合学生的专业认真指导学生制定就业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就业计划。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且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要求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研究模式建构
  (一)培养目标的职前职后一体化
  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遵循教师发展的阶段性原则,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不能盲目地制定高标准的培养目标。教师职前教育要以坚定从教信念、把扎实的专业能力培养以及提高综合素质作为目标;职后培训应把夯实职业理想教育、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目标。高等师范院校必须与各级地方培训机构、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通力合作,制定出符合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的分阶段的培养目标,消除职前和职后教育课程重复现象,最大限度地合理优化现有资源,建构一体化的培养目标。比如,新乡学院英语专业(教师教育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在初中、小学、学前教育、英语培训机构等从事英语教学的合格师资。具体的课程应不断地根据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进行调整。具体内容包括三大方面: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和实践育人教学。(详见《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职前职后一体化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创建“学科专业”与“教师专业”并重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以及教育实践的环节。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但可以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水平,而且可以强化基本的教学技能,为日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基础。职后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具有实用性、合理性和连贯性,可分为实践课程和理论研讨课程。通过不同层次的课程学习,促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加强专业能力素养
  专业能力的提高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关键。针对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科研能力薄弱的问题,要经常聘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学,接受学科专业前沿信息,为教师创造进修机会,到国内外院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教育理念和手段,从而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比如,新乡学院每年都有骨干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访学,或者进行课程进修。从前年开始增加了暑期到国外短期培训的机会,使教师,特别是英语专业教师扩大了视野,增加了知识。每学期都有详细的邀请专家学者来讲学的计划,并严格地把计划付诸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还要加强高等院校与中小学基础院校的有效沟通,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动态及基础教育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并将了解到的信息运用到对师范生的职前教育中。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热爱教师职业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然而对师德的认知和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职前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师德认知、师德情感的培养,职后教育主要注重师德实践能力和师德意志的培养。师德建设单靠教师自身的内在驱动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加强教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培养高校教师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为广大教师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4]。同时,还应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激励措施。对那些注重师德建设,一切为了学生,一心扑在教育事业的教师给予奖励。奖励不仅仅是精神奖励,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为他们教学、科研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带头作用,为学生做出表率。真正做到把育人融入到教学中,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五)加强毕业教学设计工作
  毕业设计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成长的桥梁。它可以有效地把职前教育内容与职后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多年来学生的毕业论文,尤其是人文学科学生的论文,严重脱离实际,普遍存在抄袭的现象。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成长出现断裂。毕业教学设计必须与教育实习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实习的环境中经历分析、规划、行动、观察、评价和调整等过程。毕业教学设计的实行融通了课程学习、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进而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就业并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成长的对接[5]。天津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借鉴和深思。这种改革把学生的毕业教学设计与教育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增强学生实习的动力,也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乡学院外国语也进行了毕业论文改革。2011级的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从原来理论性强或者纯理论的论文向教育实践转变。学生的论文必须与教育实习挂钩,与中小学教学相关,在具体的实践中完成。学生的论文中必须有数据、问卷和调研情况总结等。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把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可以消除学生的就业焦虑情绪,为他们的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六)加强新入职教师的暑期培训工作
  新入职教师的暑期培训是把握好职前教育与职后实践的最后一道关口。新入职教师的暑期培训至关重要,因为暑期过后他们就正式成为一名职业教师了。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个人的心理方面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尤其是能否进行角色的成功转换,是培训成功的关键。每所学校都有暑期培训方案,时间各不相同。短则几周,长则两个月。大多数学校流于形式,不注重培训效果。然而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的暑期培训却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2013年的暑期培训为例。时间为两个月。学校统一培训一个月,主要是集中于新入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展,比如,聆听各种报告,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及各种岗位。还举行了一系列增强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趣味活动。然后各个院系负责具体的新入职教师的备课讲课、专题讨论学习以及专家当面指导等等。内容丰富,方式灵活,新入职教师收获颇丰,为暑期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保障。新乡学院每年举办新入职教师培训。一般来说,分为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培训。教务处、学生处负责基础知识培训,各院系负责专业知识培训。提前备课、分组讨论、试讲和点评等。培训还分为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尽可能让新入职教师到国内重点院校参加暑期短期培训。不足之处,新入职教师讲课时,没有学生参与,这也是客观条件导致的。以后一定会得到改善的。
  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研究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和重点。文章首先分析了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方案和建议。这六个方面分别是培养目标的职前职后一体化;课程设置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加强专业能力素养,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师德水平;加强毕业教学设计工作,为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成长搭好桥梁;加强新入职教师的暑期培训工作,把握好职前教育与职后实践的最后一道关口。
  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实践,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它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通力合作、取长补短,消除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的脱节现象,建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运行机制,使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完美融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有效、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熊国勇,陆晓雁.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生物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内涵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13(12):16-19.
  [3]刘慧,罗昊.高师院校英语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衔接策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640.
  [4]刘慧,罗昊.高师院校英语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衔接策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641.
  [5]丰向日.毕业教学设计: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成长的桥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9):36-38.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236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