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减轻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慢性病患者由于治疗周期较长,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继而导致其不配合或者是拒绝临床医疗服务的开展,影响其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引发诸多医患纠纷。所以,本文此次将从心理护理、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及健康教育教四方面对护理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 慢性病 焦虑 抑郁 护理进展
  前言: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广泛存在,不仅使得临床医疗服务无法顺利开展,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当前进展的医患对立形势,产生的影响较为深远。所以,就减轻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进展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丰富当前理论研究内容,另一方面则可以为实践运用提供借鉴依据,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指导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mental nursing)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积极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促使其始终处于最适宜的身心状态的一种护理模式[1]。慢性病作为当前临床最为常见的病症类型,患者治疗周期往往较长,特别是家庭经济负担较为沉重的情况下,其心理失衡现象更为明显。所以针对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需要临床医护人员对其投入更多的关注精力,运用体贴、安慰性语言来不断宽慰患者,探寻其负性情绪的诱发因素及患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继而针对性予以解答,以此来提高患者对于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同时,开展良好的心理护理还能够及时总结患者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反应特点,根据上述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影响慢性病患者自身的感受与认知,扭转其存在的不良思想认知,辅助其适应医疗机构中全新的人际关系,促使患者始终保持在一个平和的心理状态。
  2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依据社会学定义,是指一定物质及精神手段下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无偿帮助行为的总和[2]。其并不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但是能够利用物质与精神手段提高其对于现实刺激的应对能力和顺应性,继而实现阻止事件对于患者健康的损害作用。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其社会支持主要源自于家庭、亲人、病友、临床医护人员等几方面。作为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患者生命,其他家庭成员对其关注和呵护程度将会直接决定其是否继续接受治疗。亲人对于患者而言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并非所有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够称之为亲人,因而来自亲人方面的支持主要为精神层面。病友自身对于临床治疗的积极程度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性病患者,如果有一个积极、乐观态度的病友陪伴在患者身边,那么即可以利用正能量的传递来提高患者精神面貌,促使其主动配合临床各项工作开展。临床医护人员作为直接与患者接触的人员,其态度的好坏与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具有直接关联性。通过不断提高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度,可以促使患者主动寻求社会帮助,大幅提高其社会支持利用度,对于持续维护和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而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是指人们对于自身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项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通常而言,成功将会增强其自我效能,反之则会降低自我效能。而自我效能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孔令娜[3]等(2012)经临床研究证实,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对病情的控制、治疗存在着较大的疑虑、担忧,使得自我效能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受其影响,导致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水平随之降低,并且进一步影响到了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的分泌水平以及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释放。作为神经递质,上述生化物质将会直接参与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以及精神状态的调节工作中,使得其免疫抵抗能力持续下降和焦虑、抑郁的进一步加重。所以,为了能够提高慢性病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对其开展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积极鼓励患者在面对疾病的折磨和挑战时做出勇敢的抉择和实际行动,依据其病症实际情况来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通过不断指明患者取得的成就来提高其自我效能以及对自身抉择行为的认可,将会有助于患者病症的治疗,为其缩短康复进程及重新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4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指利用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来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助于健康的行为或者是生活方式,规避危害身体健康的风险因素,实现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护理模式。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人们认知水平及树立健康意识,针对慢性病患者而言,如何消除或改善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成为病症治疗的前提与基础。临床医护人员应着重向患者强调慢性病治疗的长期性、艰巨性,促使其了解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身应该注意那些问题、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在不良事件出现时能够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并将上述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患者,对于晦涩难懂的问题则应以列举实际案例的方式加以说明。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将与患者病情有关的教育材料影印成册并分发给患者,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指导体系,降低其焦虑、抑郁情绪所带来的不利
  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焦虑抑郁情绪的普遍存在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为了降低该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医学界对此开战了深入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干预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健康教育等,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无论是对于临床还是患者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善玲,徐玉林,杨新丽,等.早期系统心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1(15):73-75.
  [2]韩桐师,万憬,徐珀,等.内科门诊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0(09):1321-1323.
  [3]孔令娜,周颖清.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生命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5(20):4548-45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355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