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辨识性别的色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156-01
  “女汉子”和“男妹子”带来的思考:
  近两年,网络上流行两个关键词抓住了我的眼球――“女汉子”、“男妹子”。去年,某卫视播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红透了两岸三地,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5对可爱的父子。记得某一集,天天和cindy接到任务要出去找食材,天天顺手将篮子递给了cindy,天天的爸爸郑重地叮嘱:“天天,记住你是男孩子!”转头对cindy说:“cindy,记住你是女孩子,你不能替哥哥扛下这些力气活!”两个孩子当时认真的点点头,可几分钟后,cindy又将 天天篮子里的重物全扛了过来。天天的爸爸无疑是一位优秀的爸爸,他知道男孩子的责任感,应该从小着手培养,女孩子的内秀,不应用体力大小来体现。可是,处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有几个家长会有这样的认识呢?
  从事教育工作的同仁们体会更为明显,幼儿园里有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第一个冲上去的几乎都是女生;女生和男生发生矛盾,甚至小小的肢体冲突,处于下风的却换成了男生;如果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有些小男生就会“嘤嘤”的哭泣起来,身旁的女孩子却拍拍他的肩,洒脱地说:“没什么了不起的,别在意!”。类似于这样的现象举不胜举,这些现象不断地提醒着我们:让幼儿期的孩子清楚地辨识性别迫在眉睫!
  一、“女汉子”和“男妹子”成因分析
  1.来自家庭教育的影响:
  21世纪的今天,每个家庭几乎都是“非常6+1”模式,即双方父母四人加上年轻的小夫妻共同照顾一个孩子,在这样温室中成长起来的男孩子格外脆弱、娇气。反之,有部分家长着眼于竞争激烈的今天,深怕自己的女儿会在竞争中吃亏、落败,于是,一味的教育自己的女儿好强好胜、什么都要去争、什么都不能输给别人。在幼儿期,女孩儿各方面的发展本来就要比男孩儿要靠前一些,在这样的教育下,更加显得女孩儿务必的强势,而男孩儿处处落于下风。
  其次,有部分家长出于某些原因,喜欢把自己儿子当女儿打扮,女儿则当做男孩培养。这些虽然在某些方面能促进幼儿良好品质以及竞争能力,但却不利于孩子以后的性别意识以及个性成长。一位朋友的儿子长得粉粉嫩嫩,比女孩儿还好看。她也乐意给儿子偶尔别个小发夹什么的,用的杯子、小被子、小衣服等等大多都是女孩儿偏爱的色系。如今,孩子读小学2年级了,常常哭着不想上学,因为同学经常会取笑他“娘娘腔”,为此,我的朋友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2.幼儿园性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男女不分厕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都存在一个问题,幼儿园不分厕,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厕所的门口男孩和女孩同时进进出出,有的小孩子还在偷偷的笑,因为幼儿园的不分厕,所以孩子不愿意在幼儿园上厕所。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孩子在上中班的时候已经知道害羞,幼儿园分厕对孩子性别意识的认知有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幼儿园也在尝试这种做法。他们认为,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2)女教师的影响,出现“女性化”教育
  幼儿园出现“女性化”的教育对幼儿有一定的影响,要改变教师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幼儿的性别化过程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男孩女性化,女孩子的女性化过强,幼儿的思维表现出了保守、单一、缺乏创造性,对问题总是追求唯一的、正确的、能得到教师或家长赞许的答案。幼儿的举手投足、语言表达等也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女性特征,游戏中习惯于妈妈、护士、女营业员等女性角色的扮演,女教师的一言一行、服装、习惯都是影响幼儿性别意识的发展,而“男子汉”的勇敢、坚强在绝大多数男孩儿身上已荡然无存。
  (3)教师和家长的交流
  幼儿的性别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来培养他们的性别意识,父母也是培养孩子性别意识的关键,幼儿园老师对幼儿性别教育的不重视也影响到和家长的交流,很少去交流和探讨孩子的性别意识的培养,家园教育的不一致也是影响幼儿性别教育又一个影响。
  二、在游戏中鹰架幼儿的性别意识
  游戏是孩子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应该通过怎样的有效途径来重塑男、女孩子的个性呢?我们想到了――游戏。结合我园具体情况,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找到了利用游戏的途径来鹰架幼儿的性别意识的方法。
  1.游戏材料,区别选择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必备,也是影响游戏进行的重要因素。我在选择游戏材料时,常常会给孩子提供不同颜色如:粉红、蓝色、黄色等等,从色彩上暗示性别的差异:不同性别的孩子游戏材料类型也不同,比如:在中三班进行建构游戏时,鼓励男孩子去领体积大,任务重的大纸板大积木。男孩子在拼接房子的时候,女孩子则细心地站在旁边帮忙扶好,或者拎着“油漆桶”仔细地给房子“刷油漆”或钉钉子等等。
  2.因“性”游戏
  性,是性别的性。人们常说:因材施教,这个“材”也有性别之分的,性别的不同,在选择游戏以及游戏的要求也要有所不同。例如,大三班孩子们每次在做音乐游戏的时候,一般男孩子会形成两派:一部分快乐地跟着女生一起舞动一起游戏,另一部分男孩子就开始“缩边边”,毫无参与欲望。针对以上现象,在以后的游戏中,老师将孩子们会分成男女两部分进行游戏,其内容也不一样。拿音乐游戏《马蹄声声》为例,在女生游戏时,我与她们一起摆动肢体,重点让她们体验蒙古舞的柔美;而男生,我则重在要求他们扮演奔马,体验马儿奔跑的速度与快乐。在晨间活动时,女孩儿一般自发的开始角色扮演游戏过家家、扮老师什么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会鼓励男孩子自由玩耍和开展竞技类游戏。如:斗鸡、滚铁环、斗牛、打野鸭子等等,这些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兴奋度、主动性、竞争性、攻击性,对小男子汉来说,这些是非常必要的。在形成这些性格要素的时候,孩子的顽强毅力,抗挫折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次输了,没关系,从头再来。即使摔倒了,在没摔坏的情况下,孩子也会笑着爬起来,坚强地继续玩。
  3.“公主游戏”与“野性游戏”
  在大二班开展角色游戏《孙悟空打妖怪》时,很多女孩子开心地拿起头纱、项链等打扮了起来,男孩子则争着商议谁扮孙悟空、谁来做猪八戒等问题,男生女生很自然的分成了两堆,各自热烈地讨论着,有的甚至已经开始了游戏。准备时间已经超出了很多了,我连着催促了几次,孩子们才不情愿的回到场地中央,有一个居然还说:“老师好烦哦,我们不想玩打妖怪,我们想自己玩!”这话让我哭笑不得,同时,我开始深深的反思:除了区角游戏,孩子们大多数的游戏形式是老师组织全班男女小朋友共同参与一个游戏,的确很难照顾孩子们在性别上的差异与要求。由此我想到,能不能为孩子提供分性别参与的游戏呢?于是,“公主游戏”与“野性游戏”就在孩子们的期盼中诞生了。
  幼儿期是人生性别角色发展的第一重要期,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尤其是游戏活动,对幼儿的性别角色认识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们还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让幼儿对性别角色的认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提倡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性别认知的发展,实施一致的幼儿性别教育,改变传统刻板的教育观念。让幼儿在早期教育中受到良好的性别教育,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心理环境,健康快乐的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379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