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慧城市插上“互联网+”翅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对话主持: 《软件和集成电路》杂志总编辑郭嘉凯(左)
  对话嘉宾: 威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马龙(右)
  南京朗坤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魏小庆(中)
  2015中国软件大会“对话CIO”环节,主持人邀请业内嘉宾共同围绕“互联网+智慧城市”的主题,就如何在“互联网+”的形势下,借助新的建设运营模式,为智慧城市的全面推进提出了可借鉴的思路。
  众所周知“互联网+”已被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互联网+”所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智慧城市的互联网化是深耕智慧城市的趋势,如果智慧城市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将会发生什么?
  Q:“互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马龙:在过去几年中,智慧城市的推进过程更多是一种技术和项目的推进。但随着“互联网+”行动规划的出台,已经形成了互联网的战略,战略就要有理论、有思维。这种提升如果跟智慧城市结合起来,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过去智慧城市或信息化建设,政府就是甲方,负责发包,IT服务商作为乙方接包,双方是一种建设的关系,建设完了要交钥匙,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了。政府更需要的是一种服务,由此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甲乙双方变成共同建设、共同运维、共同合作,这是一个变化。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在政府,有专业的队伍提供服务。这样当讨论到“互联网+”这种理论战略时,才能够真正引入智慧城市,双方才能对接上。
  魏小庆:的确这几年我们围绕着智慧城市业务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也有很多感触,“互联网+”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理念上的变化。当这种融合到来的时候,我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的乙方关系已经变成合作关系。我们知道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单靠财政的投入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通过“互联网+”来配置更多社会资源。通常政府给我们一个特许经营权,我们通过技术、资本的投入,为政府,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后,在运营中回收利益,这样我们就跟政府成为了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Q:目前是否有可借鉴的案例?
  马龙:从硬件角度来说,威海云计算中心在2013年的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企业投资运营维护,政府来购买服务。我们现在按照国家要求,把省市县各级层面都整合起来,实现云中心的集约化,减少成本、提升效率,同时也解决了人才资源缺乏的问题。从服务方面看,我们联合神州数码和威海企业共同建设投资市民网,这就是市民融合服务平台,到2015年我们能够提供1700多种服务,其中包括购买日常“水电暖气”。过去这几项分别在不同的系统里,市民需挨个去查询,现在我们通过整合,把市民日常用到的9个帐单一次性地整合推送,由于实名注册,就变成了1项服务。
  Q: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传统制造业和工业的转型升级机会在哪?
  魏小庆:从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来说,应该包括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民生、社会的治理各方面,对于区域经济助力的转型升级,工业云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一些中小企业,对其转型升级是非常关键的。目前政府在着手打造一些智慧园区,发挥规模效应,整合一些产业,我认为有很多机会。
  马龙:针对这个话题讲一个威海的例子,我们和北京数码大方合作,在威海建了工业设计部门。现在还是在设计层面合作,为企业提供服务,这个服务是什么呢?是购物服务的方式,我们通过培训,第一年免费使用,政府买单,一年以后你觉得实用,继续使用,只要按需按流量付费就行。
  魏小庆:一方面政府在买单,另外政府也基于工业云平台可以做管控和集约化管理。我们国家有很多工业化的园区,其中对园区的管控,甚至关系到整个城市安全的应急机制和响应,政府的监管完全可嫁接到这样的工业云平台上来付诸实施。所以我认为,工业云应该是作为我们智慧城市建设当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Q:智慧城市的发展要为城市带来怎样的改变?
  马龙:以威海为例,我们现在想提升三个方面,第一是政府的治理能力,对城市的治理。第二是要提升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第三是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支撑,这也恰恰是“互联网+”智慧城市非常好的时机和作用。
  魏小庆:我们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也经过了几个阶段,从感知到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系统辅助决策,在经济发展方面给我们带来若干的价值,服务老百姓。最终我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应该是走向一种成熟完善的应用阶段。其中大数据、云计算这样的新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大数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的治理、环境污染预测、灾害预防、公共安全的前瞻性预测等,都能起到很好作用。
  (据现场对话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424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