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教学重心转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已有十余年的历程,已占我国本科院校的三分之一,正处在转型期。其中许多高校的教学工作地位出现了反复波动的现象,表现出错位、越位和缺位等。教学工作的正确定位就是要合理处理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等教育系统分层分类现象以及院校自身的地域特性等三个方面分析,探讨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心转变轨迹。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重心;转变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1-0036-03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一些高职高专通过升格、合并等途径,形成了一大批本科院校。截至2011年5月,全国普通本科高校820所,其中属于90年代后新建的普通本科院校有317所,占全国本科高校的38.7%[1],正处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质的转型期。教学是提质的基础。许多领导专家都在说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始终难以摆到正确的位置,出现错位、越位和缺位的现象。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是高校的基础工作,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文化创新都要围绕人才培养而展开。然而,一些新建本科院校难以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从而导致教学与科研的错位;没有找准自己在整个区域高教系统中的生态位,从而导致教学工作的越位;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地方属性,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存在教学缺位。因此,针对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问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地位的合理转变,实现科学定位。
  一、教学与科研从相互“漂移”与“错位”向“共生”转变伯顿・克拉克(B.R.Clark)在研究了英、美、德、法、日五国高等教育后,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程度地出现 “教学漂移”(Teaching drift)与“科研”(Research drift)现象[2]。我国近代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赋予救国图存重任,缺乏“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洪堡精神,那种“漂移”现象尤为突出。如果抽象地讨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则容易造成似是而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等弊端。显然,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其教学定位存在差异。因此,应考虑不同高校的基础、类别、层次等要素的差异,才能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定好位。
  在科研与教学之间,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教学与科研是“两张皮”。学校升本之初,认为本科与专科最主要的区别是重视科研,把学校的重心转移到科研方面,把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向科研倾斜,在教师的聘请、晋升、奖励、绩效工资等方面主要以科研为参考指标,从而导致教学边缘化。也有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脱胎于专科教学,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存在畏惧心理,科研人才和科研平台缺乏,从而过分强调教学的重要性,忽略科研应有的地位与作用;教师科研意识淡薄,没有把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融入到教学之中,沦为“教书匠”,导致学生创新意识不强,难以真正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还有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分离,为教学而教学,为科研而科研,导致科研成果与实施高质量的教育教学、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出现零相关甚至负相关[3]。
  如上所述,新建本科院校没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导致教学与科研的错位,最终难以落实教学中心地位。从与科研的关系这一角度来探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定位,最主要的是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正如欧内斯特・博耶(Ernest L. Boyer)所言,“当代高校类型多样,它们负有各种不同的使命,高校科研本身并不构成问题。问题在于只针对某些院校合适的研究使命,却泛化到其他的高校,用一个‘伯克利模式’的统一标尺去衡量所有高校,导致了科研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也招致了对高校科研的一系列反对意见”[4]。在此基础上,他将学术工作划分为四个类型:发现的学术研究、综合的学术研究、应用的学术研究、教学的学术研究。博耶把 “学术研究”概念外延做了扩展,将原来被忽视的“综合”“应用”“教学”的研究纳入到“学术研究”的范畴中,且与经典的“发现”研究相提并论,从而为高校科研的多样化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4]。至于某类学校从事哪一层次的学术研究,则依具体情况而定。博耶对“学术研究”的扩展,一是强调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二是克服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障碍,提高教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5]。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科研经费与高层次科研人才短缺,科研队伍分散,方向不凝练等局限性,难以独立开展以创造新知识为目标的“发现”研究,一般侧重“应用”研究与“教学”研究,且科研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有利于促进教学,有利于人才培养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促进教学,教学支撑科研,形成“共生”关系。科研应有意识地与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及教学手段更新相结合,统筹安排,从而使人、财、物不仅为科研所用,而且为教学助力。另外,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内容、科研方向的选择、科研成果的转化应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相结合,重视最新学术思想、科研成果积极向教学内容渗透、转化。
  为了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共生”和“和谐”,新建本科院校应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自我评估的导向作用。例如,加大教学在绩效工资改革、评先评优及教师职称和职务晋升中所占份量,增强教学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执行教学门槛性指标,凡是教学不达标者,加强进修;加大考察教师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的相关度,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大纲、教案、课程设计、学生毕业论文等方面的深度、广度和前沿性考察与评价,激励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渗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和了解相关学位的前沿领域。
  二、教学工作从“学术型”人才培养向“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转变在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内涵已在传统大学的基础上不断向两端延伸,向高端成长出一批研究型大学或一流大学,向低端延伸了一大批新建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短期大学,等等,逐步向多层次、多类型的复杂高等教育系统演变,但各层之间界限呈现出模糊性和过渡性。从新建本科院校或高职学院,到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它们在办学特色、使命、结构、功能、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是我们探讨高校教学定位时必须高度重视的因素。高校之间的这些差异与多样性,决定了教学定位的差异性。因此,不能抽象地讨论高等院校教学的地位问题,必须回到高等教育的现实生态中作具体的分析[6]。   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得到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毛入学率达到26.5%[7],且很多地区远远超过这个数值。根据马丁・特罗(Martin Trow)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当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由精英高等教育转向大众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类型与规模、本质、功能、课程以及教学形式、学生、教师、学术标准、学术管理形式、领导决策、入学与选拔、内部管理等方面在量与质上呈现出不同的特性[8]。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实用性、多样性成为其改革的主要宗旨与方向之一。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教学应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特色。
  虽然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系统的类别和层次逐渐明晰,但受“本科院校培养理论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职业型人才”等传统精英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上,新建本科院校乐于学习老牌本科院校的理论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其相关的培养措施。然而,大众化高等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需要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合理分工,找准各自的生态位。正如美国教育家伯顿・克拉克所言:“对各高等院校进行分工已经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因为这有利于不同单位全力投入不同的工作。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不同类型的、适合于不同学生的一般教育,复杂程度不等的研究(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最侧重应用的研究),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因院校分工后产生了各类相应的组织结构而得到承担。”[9]
  新建本科院校大都从高职高专合并或单独升格而来,由于其发展的继承性,在应用性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其发展的局限性,没有强大的基础性学科专业,仅设置了相关的基础课程,只能为所培养的人才奠定必备的理论基础。新建本科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既不同于高职高专培养的职业型人才,也不同于老牌本科院校培养的理论型人才,而是现代产业行业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可见,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分层分类而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应从培养“学术型”人才向“产业对接型”应用人才转变。
  另外,为了更好地了解并落实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地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定位,应清楚地了解应用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职业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区别,以更加科学地理解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具体教学因素、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三、教学服务从“哑弹性”向“对接性”转变
  新建本科院校有大批学生毕业,但所学知识在社会上发挥不了作用,成为了岗位上打不响的“哑弹”。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并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站”[14],这在客观上要求高校应结合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考虑自身的功能。美国社区学院给我们提供很好的经验与借鉴。单就教学而言,社区学院区别于其他高校最大的特征就是定位于社区,扎根于社区,从社区中汲取营养,又反哺于社区,这也是它成功的关键所在[15]。具体体现在:其一,根据当地需要确定自己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且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种类繁多、灵活多样,满足地方需要。其二,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各种条件,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更为务实丰富,满足地方人才培养需求。其三,在承担普通高等教育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成人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素质和企业员工技能,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各种教育服务。其四,非常重视与地方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如社区学院为地方组织团体和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和员工培训;地方企事业成为社区学院“工学结合”的教学基地,且为社区学院提供兼职教师,校企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16]。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1/3,且大部分位于地级城市,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并接受地方政府的管理。而且,新建本科院校招生主要面向地方,学生就业也以地方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属于地方性院校,地方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之一。虽然新建本科院校在科研方面 相对于老牌本科院校有诸多不足和局限,但在教学方面和地方经济社会联系更直接,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企业的大力支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各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新建本科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地方性特征及其优势,决定了其教学定位必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适应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高校也会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好支持,以促进自身进一步发展。另外,如果把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教学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各有特殊性,与同类院校在教学等方面也呈现出区位特色和比较优势。
  新建本科院校如何落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学定位呢?当前尤其需要在以下方面采取积极的行动:其一,在宏观层面上,新建本科院校要科学处理好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二,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体现地方性,建立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机制,鼓励开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主动服务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三,新建本科院校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的联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政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机制,共同组建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合作兴办地方所需专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基地,合作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合作加强“双元型”师资培养,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在合作中实现互惠和共赢;其四,重视用人单位对学校教学和毕业生的评价,并以此作为调整与改革学校教学及其人才培养的依据之一,也即加强教学服务为现代产业服务的“对接性”。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在外力推动下,迅速实现了层次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张,但对教学工作属性捉摸不定。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正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质转型,需要认真思考教学工作的功能和基础地位,科学处理学校教学与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及时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小琳.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1,(23):19.
  [2][美]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译者前言).
  [3]李克勤.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和谐发展的瓶颈与消解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1,(6):66―69.
  [4]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0―31.
  [5]周川.从洪堡到博耶:高校科研观的转变[J].教育研究,2005,(6):26―30,61.
  [6]王一军,龚放.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教学定位的再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2):61―67.
  [7]2011年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110706(2).
  [8]谢作栩.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01,(11):1―8.
  [9][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91.
  [10]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5):5―8.
  [11]任淑淳.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共性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58―60.
  [12]郑锋.关于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1,(5):77―79.
  [13]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32):20―22.
  [14][美]德里特・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小洲,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总序.
  [15]李青合.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的成功之道[J].现代教育科学,2011,(5):141―144.
  [16]王志敏,王一曙.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24―125.
  (责任编辑:侯秀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434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