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国家对森林资源的重视,我国林木种植面积在逐渐扩大,油松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主要种植林木之一,为了进一步扩大油松面积,油松营养杯苗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雨季造林效果更好,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明显优于以往春季裸根栽培,油松具有更好的抗旱能力,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因此,油松营养杯也成为重点抗旱造林技术。
  关键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81
  油松属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一种较为常见的常绿针叶乔木,喜光与干冷气候,只要土层深厚,排水性能好,即便是酸性与中性土质也能健康生长,具有良好的耐旱与耐瘠薄能力。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春季时节天气较为干燥,传统的油松种植方式难以实现高成活率,尤其是在干旱年份,油松成活率最高为50%。随着科技的发展,油松营养杯造林技术被应用到抗旱造林中,在雨季造林成活率通常在95%以上。因此,有必要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进行研究。
  1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油松情况介绍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西部,属于华北植物带与内蒙植物带交界地区,森林覆盖面积达到27.6%,林木蓄积量为395万m3,主要种植林木有油松、柏树、杨树、杏树等,其中油松种植面积较大,并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但由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春季气候干旱,在春季种植很容易出现死亡情况。因此油松营养杯培植被应用其中,极大了提升了油松成活率。
  2 油松营养杯苗的培养
  对于油松营养杯苗培育一般需要2a之间,第1年主要是用种子繁殖育苗,其操作方法与常规育苗方式基本相同,在第2年春季时节将油松幼苗移至营养杯中培育,在雨季到来时进行造林[1]。要做好培育工作,应选择适合的育苗地,将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点作为主要培植地点,保证周围无积水,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并在周围架设保护措施;设置好作床,保证苗床宽度,控制在1m左右,长度可自行确定,深度应与装满土后的育苗袋等同,为了便于管理,应保证2个作床之间留有半米左右通道;确定营养杯规格,一般将塑料袋作首选,厚度大约在0.3mm,高度为10cm,直径为9cm左右即可。在早春苗木萌动以前进行装袋,去除其中的残次苗木,在装袋时,要将袋放平,装1/3土,保证根系舒展,再装入1/3图将苗盖上,然后将袋提起,避免窝根,让苗木处于袋中间位置,将图装满以后敦实,并放置在育苗床中,防止透风。但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在营养杯底部打几个小孔,孔直接控制在0.5cm左右,如果不为其打孔,就会导致苗木通气透水能力较差,苗木也很容易死亡。并在营养杯之间填满土,避免出现透风情况,及时浇水灌溉,确保其健康生长。
  3 油松的移植造林
  当油松营养杯苗在装袋后的90d左右,就会进入雨季,这时就可以进行山地造林。选定造林季节。使用油松营养杯苗抗旱造林,在整个生长季节都可以进行,但最合适的季节莫过于7月上旬~8月下旬,这时正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雨季,雨季与热季重叠,更有利于油松成活,不仅缓苗时间较短,总体长势也会很好[2];确定苗木规格。通常情况下,当移栽苗高度达到20cm左右最好,这时的苗质最为优质,长势过高的营养杯苗在上山时搬运较困难,还会加重造林成本。如果长势过小,营养杯保护难度将会加大,同时还会使其抗逆性很差;明确移植坑规格。对于移植坑的大小应根据营养杯规格确定,只要保证是土体直径的2倍左右即可,深度只要比营养杯上口稍低即可,最好进行深栽,保证坑壁垂直,坑口与坑底也应保证一致,防止出现锅底坑。
  在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中,要实现高成活率与良好长势,就要确保土体完整,营养杯苗须根也要完好无损,不出现根系断裂或撸根情况[3]。因此,从搬运开始就要做好工作,应轻拿轻放,防止出现暴力行为;在植苗回土阶段,要踩实坑壁,防止散坨伤根;在移栽营养杯苗时,应实现深植,在栽植应将营养杯去除,保证栽植深度在25cm以内,这样才能使油松更具抗旱能力。
  国家对森林资源的重视使得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油松种植面积逐步增大,但由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春季气候较多干旱,并不利于油松成活,为了转变这种情况,油松营养杯培育方式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雨季栽培保证油松成活率,促进了苗木生长,将土坨一同带动上山进行造林,还可以减少了油松苗缓苗情况,提高了成林率,只要后期加以适当保护,防止人畜伤害,基本可以实现1次成林,并且成林率将达到99%以上。
  参考文献
  [1] 郑宇淇,宋爽.阜新蒙古族自治县7大创新机制完成大规模荒山造林[J].辽宁经济,2010(07):12-13.
  [2] 杨利雅,张立岩.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329-334.
  [3] 杨志勇.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4(03):120-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442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