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联网技术助推检验检疫信息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工作模式、监管手段已经跟不上时代节奏了,引入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检验检疫工作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是质检信息化中的一大热点和难点。引入物联网技术,设计一套专门应用于质检工作的现代化核心业务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在检验检疫中通关服务、智能监管、实验室检测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物联网;RFID;检验检疫;信息化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质检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工作模式、监管手段已经跟不上时代节奏了,引入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检验检疫工作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是质检信息化中的一大热点和难点。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支持。引入物联网技术,既能够帮助质检工作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保证了质量安全的监管要溯源可考核、可验证,还解决了事业发展和人力短缺的一些矛盾。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因此,尽早引入物联网技术,设计一套专门应用于质检工作的现代化核心业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在检验检疫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在我国也称为传感网。在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 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技术原理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技术、通信技术组成一个覆盖多种事物的网络,实现网络中物品的自动识别、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减低人为干预。
  二、物联网技术在检验检疫中的应用展望
  1.在通关服务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帮助工作人员实现现场办公、移动办公,提高工作效率。由于检验检疫本身业务的特点,对信息采集的及时性、移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现工作信息的动态采集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引入物联网技术,以检验检疫现有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先进的移动终端,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处理各项日常业务的便捷手段。该技术的应用,将开创 “随时随地查询业务”、“随时随地开展业务”的检验检疫现代化工作模式,为检验检疫实时提供和记载更准确的数据与信息,从而方便执法、规范执法,在有效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效率的同时,强化执法工作的准确性。
  目前,深圳检验检疫局开发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国检E通),可以为企业提供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通关服务。江苏检验检疫局研发了“国检通”,实现内部与外部服务流程的深度融合,在查验现场,检验员持工作手机可以直接登录CIQ2000系统完成施检登记、证稿拟制与审核、现场查验、移动执法等工作。“国检通”移动应用项目,充分满足移动状态下检验检疫工作的需要,实现了检验检疫工作的“随时随地、触手可及”。
  传统检验检疫流程长,手续繁琐,应用终端局限于电脑,限制了各项业务的移动性和及时性,工作效率低下。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较少,往往一个检验员一天要到多个企业实施现场检验,回来后再把资料导入CIQ2000系统,而且从受理报检到出证放行还需经多位人员经手,由于相关人员出差、开会等原因造成的延误放行事件时有发生。现代物联网技术和3G技术的引入,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点。检验检疫人员可以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成为了新型智能的管理者。
  2.在智能监管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在监管领域的应用,将使监管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让整个监管系统变得“可视化”,增强了对进出口产品的管控能力。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企业现场监管,数据可以实现实时传输,一方面可以直观体现现场检验检疫结果,同时还能对检验监管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进一步提升人员工作的规范性。
  以食品监管为例,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信息可追溯等优点。食品从生产开始,植入统一编码标识,利用安装在食品生产流通关键点的RFID读写器,可以达到自动记录食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在整个供应链的流通记录,信息保留在物联网数据控制系统中,实现数据的查询和追溯。通过网络,消费者在食品供应链信息平台上,“可看见”食品处于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状况,掌握食品“健康状况”。在加工环节,传感器上传的实时数据传递给物联网系统,当发生参数超标时,数据处理系统会及时报警并记入在案。监管人员可随时调出记录进行查阅分析。在活体动物监管中,引入RFID技术,使每只动物都有了身份证,而且将自始至终记录它生长过程、管理过程、监管过程、检测结果、运输过程和销售环节。通过RFID编码标识,饲养员可以用手持RFID设备能及时记录信息并传回检验检疫系统,大大地提高了监管工作效率。在水产品监管中,应用物联网系统采用RFID技术为每一个水产品提供唯一身份认证信息,包括宗系、产地和伤病履历以及养殖环境参数等 ,实现了水产品在“养殖场到餐桌”整个过程信息可溯源。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还可以监测水域的溶氧、PH值、亚硝酸盐、氨氮浓度等指标转换为智能化信息,养殖户得到传感监测数据后,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降低了养殖的盲目性。
  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监管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手机对监控点进行数据或视频监控,也可在手机或互联网上调用录像进行回放查看,通过远程操作对工作对象进行智能监管。在除害处理工作中,引入物联网不但能精确自动监测除害处理的浓度、温度、湿度等数据,检验检疫人员还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这些数据。同时,通过手机上网,可实时看到除害处理点的高清监控视频,察看除害处理点的工作情况,实现了实时监控,不但节省了人力,还保证了除害的效果。   3.在实验室检测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大部分检测机构还是传统的检测模式,存在流程复杂、需手工多次输入样品信息、检验周期长、样品信息不保密等弊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检测系统的智能化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条码、射频技术和互联网,实现样品、检测设备、服务器及终端设备的互联,实现检测系统的智能化。在样品受理过程中可采用编码技术,将不同型号的产品、不同检测项目赋予一个特定的编码,在以后样品检测的流转过程中,通过编码识别器进行确认即可,极大地减少了样品受理时间,减少了样品标签上文字记录,样品信息保密性大大提高,降低了人为因素对样品检测结果的影响。
  样品受理完毕后,进入样品检测流程,射频技术将自动记录样品流转的时间、数量等信息并反馈给业务系统,同时提示样品检验人员做好接受准备。检验人员接收样品后,经过样品制备,检验人员扫描条码后,样品信息直接连入检验设备,同时开始自动记录数据并计算,检测结束后,直接将检测结果传至业务系统进行记录,无需人为输入结果,在减少工序的同时,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管理人员可随时登陆业务系统,查看检验进展,及时调度。检验状态通过服务器发送至网站,方便委托方进行远程查询。
  三、结语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质检、智慧质检”的工作环境不再是遥远的话题,检验检疫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尽早引进物联网技术,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检验检疫,让质检人真正做到智能工作,享受工作。
  参考文献:
  [1] ITU Strategy and Policy Unit (SPU).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R]. Geneva: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 2005.
  [2] 曹林青,张兵.闫巍.国检E通助力检验检疫事业发展[J].中国检验检疫,2012,(8):22-23.
  [3] “智慧”检验,“感知”监管--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检通”项目建设出成效[J]. 信息化建设,2012(2):36-38.
  [4] 何建崎.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科教纵横,2011,(12): 266-266.
  [5] 殷勤.运用物联网技术提高检验检疫监管效能[J].信息化建设,2010(8):52-52.
  [6] 周振,赵德安.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水产品信息采集系统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3000-3001,3094.
  [7] 华京君,邓小波,万修芹等.物联网技术在产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12):103-104,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457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