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革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已经显现出对农业生产服务的严重不足性,新型的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的构建还不够完善,农民很少通过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站获取农业相关生产与销售的市场信息。而相关服务网站或信息传输途径也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现代农民生产与生活的需求,导致大部分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价格低廉、农民收入微薄,很难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这使得新型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亟待强化。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运行机制
  一、农村信息化服务现状分析
  在经济的新常态下,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迅速发展,农村信息服务系统传统发展模式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对农村信息化服务认识滞后。很多人认为硬件投入到位标志着信息化的完成,但是硬件到位后没有软件的支撑,则所有硬件都会成为没有灵魂的僵尸;软件到位后没有资源的支撑,所有软件都会变为没有灵魂的活僵尸。同时,软硬件需要不断的维修,信息资源需要不断的更新。所以硬件建设仅仅是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开始。第二,信息接收设备短缺。虽然“网络村村通”工程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农村电脑普及率也相当低,仅达到26.5%,这使得农民接受现代网络信息极其困难。究其原因:一是农民购买力不足,买不起;二是,终端设备价格太高、信息费太贵;三是缺乏适合农民的终端。第三,信息服务不适应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农产品种类繁多,农业生产的可控制性交叉,加之农业涉及面广,信息源宽泛,这就决定了信息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而目前农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村社会化信息服务发展滞后,导致缺乏多样性,个性化服务,往往造成农民的需求与政府提供的服务相脱节的现象。
  另外,农村信息资源匮乏,有效共享程度低。农村信息组织不规范,低水平重复开发和建设方面问题突出,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低;缺少准确性、实用性、时效性、预测性强的信息,信息深度挖掘不够;信息来源可靠性差,致使不少失真信息和过期信息存在和传递。同时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在乡镇级、村级信息服务站由于资金短缺,不能配备足够的硬件设备,致使信息采集、处理的手段落后,信息服务水平仍处于低端。很多地区农民培训工程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政府也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信息服务工作难以为继。也缺乏农村信息化人才,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和农村,又有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的情况是懂
  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体系的正常运转和职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有效的运行机制。农村信息服务面广、涉及内容多,实施起来综合交叉性强,这就需要建立政府、企业、科教机构、社团与农户之间既分工又协作的运行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龙头企业及科研机构在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信息资源、部门、人才、资金多方面的优势集成与共享,形成行政、事业、企业、社会互相联动,中央和地方协调一致的信息服务工作机制,提高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二是逐步建立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国家举办与国家扶植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充分激发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新活力,让信息服务逐步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走向市场。三是探索合理的农村信息服务利益分配机制,协调好政府、社团组织、涉农企业、信息企业以及广大农户等各方面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信息化服务的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化、信息效益实现最大化、信息收益分配公平化,保证信息服务产生的各种利益能够合理共享、利益均沾,最终营造多方“共赢”的信息服务新局面。
  三、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
  1.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度
  政府作为农村信息化服务的主导力量,应加大农村信息化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村信息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应尽快结合本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和出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构建一个完善的农村信息化推进政策法规体系。由于基层服务体系投资力度不够,一度造成农村信息化服务 “最后一公里”建设进展困难。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建立农村信息化专项资金,使现有的农村科技计划向农村信息化方面倾斜。同时引导社会资金、风险资金参与农村信息化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许多地区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信息服务平台,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到位,许多农民都未听说过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站,更不必说对其进行应用。政府应对基层工作者进行相关的培训,再由他们将相关信息传递到农户。同时可在农村设立各种宣传条幅,让农户了解农村信息化的服务模式并加以应用。
  2.改进市场交易方式
  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技术、设备、人员、资金等方面拥有优势,可为有关政府部门和其他农村信息用户设计、建设网络中心、网站、网页,研发、出售相应的软件,帮助培训人员,并且把信息服务与开展技术咨询、出售相应软件和收购、销售农产品相结合,为农民提供更加配套的服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销售也被逐渐应用到农产品销售方面。企业可构建电子商务拍卖平台,为大量分布广泛的交易者提供网上零距离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从拍卖申请、招标竞价、电子支付、配送服务等一条龙服务。
  3.培养大批技术人才
  公共机构中的农业院校通过中等职业教育、高等院校教育和结合三农的实践有计划的开展分专业、分层次培训,造就一批知识技术比较全面、勇于创新、能胜任农村信息化服务及其管理、宣传、推广工作的人才。农业科研院所中的专家队伍应通过技术研发,满足农村信息需求调研与评估、信息资源开发与分析处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贸易的预测预警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为政府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4.拓宽销售渠道
  乡村合作组织通过上网、手机短信、电话咨询或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为会员收集、布信息。建立统一农产品销售合作联盟,使农户生产与市场对接。与批发市场、外地运销商建立固定联系,在外地设专门推销本地产品的销售点和信息窗口,引导会员产销。个人作为农村信息服务系统的最终服务对象,应该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培训,增强农村信息化意识,同时应用农村信息化服务系统,确定农产品需求情况,参照专家预测建议进行下一期农产品合理种植。农民传统的销售方式不是自己直接去市场上销售,就是农产品大量被收购。第一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第二种方式收购价格过低,都不能满足农们的需求。农民应借鉴现代技术和新的传播途径,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如:使用微博展出最新农产品信息、通过微信进行销售、在网站上发布供应信息等。通过农村信息服务系统每个个体的描述,是每个个体职能清晰,同时又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了具有特色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4579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