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烨雨,青年作者,山东济宁人,本科就读于临沂大学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担任校刊《文心》主编。现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写作学硕士。为合肥莫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约作家,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
  1
  漫长的暑假很快就过完。八月末,我拖着大堆的行李来到这个南方的大学报到,准备继续读研。这里的天气闷热得让人窒息,在阳光下站一小会儿就能把人晒晕。报到的当天人很多,乱糟糟的。学校里到处都是刚经历完高考顺利考入大学的新生,表情紧张茫然。看到他们,我想到曾经的自己。和他们一样,初入大学时对遥远的未来怀揣着希望,也很清楚梦想的来之不易。如今突然回首,才发现现在的自己,为着追求梦想,已经走过这么长的路,并且依旧还在路上。
  大学里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毕业之时,高中班长曾费很大的工夫,把曾经的同班同学再次聚在一起,大家都想看看彼此的变化。那段时间,我一直忙于大学的各种聚餐、K歌,但最让我期待的却是与高中老同学的见面。大家围着桌子坐成一圈,像是从未分开过一样,分享大学四年里遇见的趣事,诉说着各自的遗憾与收获。而说到最后,往往都会扯到我们那疯狂的高中三年,为着梦想那么纯粹地坚持着的时光。
  大学的时光,我们成长很多,也变得成熟起来,不再矫情和单纯,也不再轻易把梦想挂在嘴边,习惯了隐忍和掩饰。此时此刻,我们都已清楚,当初考上大学,的确让我们离最初的梦想更近一些,但有些人把握得住,有些人却松懈很多,失去一些珍贵的品质。
  聚餐时坐在我旁边的高中挚友,饭后聊天的过程中,他突然问我喜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我来不及反应,一时语塞,很难给出答案。然后我反问他,他却朝我摇摇头,他说他更怀念高中时候的自己。
  这件事唤起我很多关于高中的记忆,的确很多人都在发生着改变。后来,我也问过自己,到底喜不喜欢现在的生活。短暂的大学时光,自己是否做到百分之百的珍惜,是否还在坚持高中时努力要完成的梦想呢?我发现至今都很难给自己一个答案。唯一肯定的是,这一路走得很慢很慢,虽然中途也产生过很多次要放弃的念头,虽然依旧不够优秀,但为着心中的一点点光,依旧很笨拙地朝着自己喜欢的人生努力着。
  初入大学时写在宿舍墙壁上的那句“走就走到碧水蓝天深处”,至今都被清清楚楚地记在心里,也不断地激励着自己。
  2
  我生在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考上大学这件事,对当时的农村来说,有着太多传奇色彩。父母平时忙于工作,虽然很少给我压力,但因为自己对学习一直抱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在高中之前,我的成绩一直都是年级前五。年少的时候,我就被周身的人贴上“三好学生”的标签。从此我就不敢去逾越它,生怕自己无法契合别人眼中的自己。
  高中时课程突然增多,同学之间的竞争压力也渐渐增大,即使我像以前一样努力,但成绩却不再那么出色,最终沦为老师眼中的差生。我的性格因此发生很大的转变,内向孤僻起来。
  彼时的班主任喜欢按照考试成绩的名次排位。高考临近,老师开始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优等生身上,很多差生就像筛沙子一样被筛出来。可能当时的班主任看我比较老实,竟然让我和当时在班内排名第三的同学做同桌。我至今对班主任心存感激,对一个性格敏感又自卑的男生来说,受到关注和理解,其实是蛮幸福珍贵的事情。
  因为这份关注和理解,我开始反思自身的薄弱处,开始试着做出改变,慢慢摸索,甚至开始与同桌交流。他并没有我想象中的优等生那样难以相处,相反,他很善良,我经常问他一些不懂的题目,即使再忙,他都会先停下来耐心给我讲解。我有时也会产生挫败感,比如不想一直打扰同桌,跑去请教其他优秀的同学,大多时候都是会被无视或拒绝,灰溜溜地跑回座位偷偷抹眼泪。
  当时的我感到自己卑微得像是一粒尘土,被狂风吹着走,心悬在半空,迷茫和自卑的情绪化散不开,十六七岁的年纪却在日记里写满悲观的话语。我最感谢的还是同桌,他在那段时间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鼓励。他鼓励我开朗一些,也教我怎样疏解压力,还常常会主动问我哪里不懂,他微笑起来能让人感受到积极的能量。
  与此同时,亲情也起着很大的支撑。父亲平时的言语不多,也很少给我压力,他来学校看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再加把劲”。我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够努力,后来才真正明白父亲这句话的意思――人生是没有极限的,你其实可以比想象中更强大。
  我开始给自己制定目标和计划,暗暗下定决心。我也不清楚突然之间哪里来的勇气,总之就偏执地相信,我的梦想不该止步于此。我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再去刻意区分差生和优生,我只负责做自己。
  当时学校为舒缓压力,会给我们安排课间跑操。我和同桌并排,一边跑一边小声跟自己喊“再加把劲,再加把劲”,久了同桌也跟着我一起喊,默契如此,信心倍增。我记得跑操时最常播放的歌曲是《相信自己》,后来我升入大学,在一次期末考试后,大学广播也放起这首歌,一瞬间恍惚起来,不禁唏嘘时光飞快。
  高考时,在考场上发生一个小插曲,我不小心在答卷上写错题目,必须换答卷。当时所有同学都望向我,像在同情我,心里应该会说“这家伙完蛋了”。但我却出奇地平静,很淡定地示意监考老师,跟他们说明原因之后,事情便得到解决。彼时的我能做到坦然冷静,与高三一整年的磨炼和成长有关。我想我不仅在跟高考作战,也在逐渐地战胜懦弱的自我。
  3
  高考成绩公布,结果令人欣慰,我成为班内考上本科学生中的一员。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并没有太多的犹豫,因为喜欢文学和写作,便选择了汉语言文学。父母并未干涉我的决定,他们信任我,理解我喜欢的一切,这是我的幸运之处,也很感谢他们。
  父亲告诉我,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在哪里都能生活得好的能力。我懂他的意思,就像高中时,他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再加把劲”一样,言语间对我寄托着很多的期许。我知道这一切得来不易,大一那年,我给自己做了计划,参加感兴趣的社团,参加歌唱比赛锻炼自己的勇气。每节课都提前到教室,与老师交流,认真做笔记,闲暇时间就泡在图书馆看各种文学书籍,灵感来时就在文档里写下一篇篇故事,大学生活过得充实又幸福。   然而这种韧劲很快便消失,大学其实不像高中那么紧张,平时闲暇时间太多,诱惑也渐渐多起来。大二那年,我突然松懈下来,每天都把时间用到睡觉、淘宝、聚餐和逛街这些事上。旷课被点名成为习以为常的事,也不再到图书馆,不再勤快地写稿。生活变成了重复。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然后去刷牙洗脸,顶着黑眼圈又坐在电脑前,习惯了没事做所以才选择消耗时间。我曾经享受这安逸的一切,甚至还以为大学就该这个样子,青春也是如此。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大二下学期。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相约去登泰山,连夜攀登,只为赶上清晨的日出。夜晚的山上温度很低,很多次想放弃,都在朋友鼓励下再次起身。后来离着终点越来越近,每向上踏一步就多出一份自豪感,这种感觉很奇妙,好像以前的斗志又被激发出来。
  最终我们站在胜利的顶端,看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日出。那一刻我和朋友欢呼,之后相拥而泣。这种激动的感觉自从升入大学之后就很少再体会到,既熟悉又陌生。这次偶然的登山经历让我获得很多感受,更多的是对自己浪费掉时光的惭愧。其实爬山的过程,我又想起高中时的自己,以及父亲最常说的那句话,“再加把劲”。
  再加把劲,就能战胜高考;再加把劲,就能克服软弱;再加把劲,就能到达顶端看见日出……
  升入大三,大部分同学都在考研和工作之间纠结,我最终选择考研。我庆幸找回最初的状态,为着心底的写作梦,为着一点点存在的可能性选择继续奋斗,也想到更广阔的世界看一看。考研时我在日记中写下很多心情,有种重新备战高考的感觉。我还跟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我能找回当时的那股力量,考研必胜。
  事实上,我真的做到了。
  4
  这一路以来,尤其在高中和大学的时光里,自己过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遂,也险些就败下阵来,但我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自己走到现在。我喜欢把它称作最纯粹又略显贫瘠的梦想,一个看起来并不轻松的梦想。现在,很多高中生会跑来跟我抱怨学习的无聊,以及让他们喘不过气的压力。
  但我不会跟他们讲道理,也不想跟他们说闯荡世界有多么难,因为我可能还不够资格。在我慢慢认识到这个世界,对梦想多出一份理解,也不再妄论什么成与败之后,我会告诉他们一句话,就是别辜负自己的初心,坚持下去,努力下去。
  其实我在他们身上,很容易就看见曾经的自己。如果当初我在面对茫然未知的一切时,选择妥协和放弃,我可能真的会变成一个令自己讨厌的人。但庆幸的是,我并没有输给残酷的现实和曾经懦弱的自己。
  毕业时,我一个人去旅行,到过很多地方,最后一站停在云南丽江。它曾经只是我的高中地理课本上的一个名字,我对它一度痴迷向往。那个时候的我,想都不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真的来到这里。冰川雪山、碧湖森林、束河古镇,这一切都真实地摆在面前,用单反拍下的每一张照片都像明信片。
  如今我凭借自己的能力,用赚来的稿费,让自己来到喜欢的地方,朝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慢慢地靠近。我想等我老了,回想起自己在最年轻的时候,努力和接受过的一切,我想我不会后悔。我会微笑着跟自己说,我做得到的,我竭力做到最好;我做不到的,可能我永远也做不到。或许人生并不意味着成为什么,做到什么花好月圆,它原本就是这般地自在安然。
  最重要的是,梦想还在,初心还在,我没有成为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482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