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夷陵区教育局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大力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积极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创新队伍管理机制,全面激发队伍活力
  建立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出台《夷陵区中小学教师业绩评价办法》,从“学生评教”“同行公认”“学校评价”和“教学质量”四个维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绩效工资、表彰奖励等依据。五年来,教师节期间共筹资2000多万元,表彰奖励优秀校长教师6000多人次。“四位一体”评价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质量优先、乐教善教的良好氛围,成为我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助力器。
  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出台《夷陵区城乡教师交流管理办法》,暂停所有教师逆向调动,强力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办法》规定,每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的10%、高中专任教师的5%必须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2-3年。交流任教与教师职称评聘、晋升考核挂钩。2014年,将公办幼儿园教师纳入教师城乡交流范围,组建区级“启明星团队”到偏远农村学校任教。三年来,全区城乡交流教师达800多人次,覆盖了所有学段学科。教师动起来了,全区教育也活起来了。2013年,我区开始探索实施“教师队伍‘区管校用’管理改革”,将公办园教师编制全部上收到学前教育集团,由集团管理。近三年来,共招录公办幼儿教师108人,全部由集团管理,通过竞岗、交流、分配等方式,到各园任教。
  建立校长队伍管理机制。出台《夷陵区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和《夷陵区中小学校长业绩评价办法》,对中小学校长实行任期制、交流制,对校长业绩实行教师满意度、行政履职、个人教学质量和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职务任免、评先表模、职称评聘等挂钩。四年来,全区34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任职交流。
  完善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机制。建立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度。强化校本培训,面向全区中心学校和中小学校公开招标培训项目。2014年招标26个,全部由相关学校承担实施,受到了教师欢迎。同时,不断增加专项培训经费,2014年达390万元。成立教育文化艺术联合会。2011年在全省成立首个教育系统文化艺术联合会,专人负责,每年预算专项资金50万元,组织教师开展文体艺活动,每年举办教师素质展示活动和教职工运动会,搭建教师展示平台,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生活品位。目前,全区建立了11个文化工作站,组建了歌舞等6个委员会、合唱队等50个团体,教师会员达100%。
  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力促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实施学区制管理。2012年,根据区域位置和教育教学实际,撤销原12个乡镇中心学校,设立6个片区中心学校,按“五统一”要求(统一办公地点、统一工作部署、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考核管理和统一财务管理),整合区域资源,构建以交流合作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共享机制,以教育教学研究“共同体”为平台的管理联动机制,以责任目标评价为杠杆的片区考核评估机制。片区管理,全面盘活了区域教育资源,片区内教育整体水平快速提升。同时,将城区内四所优质小学分别与城郊结合部的四所薄弱小学合并,实行“一校制”管理,弱校提质增效加快,有效缓解了城区“择校”热矛盾。“片区管理”获得宜昌市第四届“教育工作创新奖”一等奖。2015年,进一步优化片区管理体制,由片区管理提升为学区制管理,由6个片区优化为5个学区,学区内人事、经费、制度、业务、评估考核等实行统一管理,教师编制上收到学区集中管理。
  实施学前教育集团化管理。坚持学前教育“公办公建公管”理念,将全区新建的所有城乡公办园与区直机关幼儿园组成学前教育集团。区直机关幼儿园作为集团总园,按照“高点起步,高位求进,高质一体”要求,负责各分园的人员调配、保教计划、预算编制、绩效评价以及民办园业务指导等。
  同时,我区正在探索实施高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全区三所高中组建成高中教育集团,实施集团化管理。
  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在全省农村地区率先建成教育城域网,加快了夷陵区教育现代化步伐。
  搭好教育信息化平台。2012年,引入市场机制,采用租赁服务的方式,投入1400多万元,建成全省规模最大、技术领先、功能齐全、方便实用、覆盖城乡所有60个教育单位的教育城域网,全部实现“互联网信息校校通、视频监控校园通、远程信息班班通”,完成硬件、网络、软件三大载体建设,学生上课每人一台电脑,所有教师一人一台电脑,黑板升级为“白板”,感应笔取代粉笔。2014年我区被确立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后,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迎来新机遇,启动智慧校园系统平台建设,小溪塔二小成为全市“智慧校园管理与应用系统”首批试点校,建成全市首个Ipad教室。全面更新改造了“班班通”设备,建成中小学图书管理网络平台,全区学校所有图书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强化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采取三种措施,建好三支队伍,提升全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一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培训方式,打造优质管理队伍,先后选送20多名校长到上海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专业培训,聘请省内外专家来讲座。二是组建区教育局、学区、学校三级教育信息化技术指导小组,建强技术服务队伍。小组成员持证上岗,每学期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评价。所有学校成立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管理处(室),明确1名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及职责,专人负责管理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工作。三是以培训促应用,以竞赛促提高,着力抓好高素质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现代化储备雄厚的师资力量。每年安排专项培训经费近30万元,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养、理论学习与应用竞赛、校本研训与网络远程培训相结合,实行全员培训、全员考核、全员过关,不断提升全区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运用水平。近三年来,全区大力开展各类教育信息化培训,全区教师100%完成了首轮教育信息技术培训。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有效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区教育局以教育城域网为平台,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益。一是创新教育管理模式。通过网站群、视频安全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对学校教务、课间活动、学生课堂、校园安全、学校食堂等进行全面监控管理,将管理握于“掌”中。二是创新教师研训模式。利用全区的55套云录播系统开展网上巡课、课例展播、网上集体备课等教学研究活动,全体教师足不出户,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节约了时间,缩短了空间,提高了效益。
  建立连锁配送机制,打造全省后勤服务管理标杆
  针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面广线长、安全隐患多、管理难度大等问题,2011年,区教育局创新食堂食材采购模式,全区所有学校食堂大宗物资实行统一集中连锁配送,严格把好食品安全源头关口,既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从源头上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又保证了边远山区学校食堂物资价格、饭菜质量、饭菜价格与城区同质同价。一是严格准入企业资质。按照“资格准入、学校使用、共同考核、动态管理”的要求,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供货商,建立供货商企业库,实行资格准入备案管理,制定相应考核细则。学校从企业库中选择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对企业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将终止服务资格。二是严格货物质量标准。制定食堂大宗物资采购配送服务标准,明确提出货物质量要求。建立索证制度,供货商每次配送大宗物资时,学校都必须向供货商索要齐全的票证。
  目前,全区所有中小学、公办幼儿园的食堂大宗物资、蔬菜食品全部实行统一连锁配送。以此为抓手,同时实施“舒心校园”工程、城区走读生午餐配送工程、“光盘行动”、“阳光厨房”工程等,学校后勤基本实现了配套设施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成为全省的示范和标杆,守护校园舌尖安全工作经验在全国推介。
  (作者系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 鄢志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519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