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抗旱性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干旱是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逆境因子,农作物处于缺水环境下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其生长、发育、产量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玉米作物为例,对该类作物的抗旱性指标、研究进展以及防旱措施等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玉米;抗旱性;抗旱指标;生长期;基因组工程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033002
  干旱是指由于长期降水量较少造成的大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干旱会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营养元素的吸收代谢。做好玉米抗旱性研究工作,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干旱对植物的伤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玉米抗旱性研究进展
  1.1 玉米抗旱性
  玉米抗旱性是指玉米作物对干旱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即在降水量长期不足或缺失的情况下,玉米所受到的伤害最轻,产量降低最少的一种能力。
  1.2 玉米抗旱性生理指标
  玉米作物主要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主要为株高、茎粗、生育进度、叶片形态、叶面积、气孔密度、蜡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形状、输导组织、雌雄穗形态、开花受精、籽粒发育、干物质积累动态等;地下部分则是作物根系,是作物直接感受水分信号并吸收土壤水分的部分,主要研究内容为根冠比、根系发育情况、根层分布情况、根长、根粗以及根导管等。根据当前的研究及统计结果表明,玉米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参照:叶片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立体叶片抗脱水能力、气孔扩散阻力、蒸腾塑料、外渗电导率、脱落酸(AB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低、还原性酶活性等。
  1.3 玉米抗寒性研究进展
  1.3.1 玉米水分亏缺研究
  玉米生长水分亏缺可通过玉米生理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差值获取,活细胞要完成各项生理化活动,其细胞内的原生质水分含量应达到80%以上。玉米生长期多处于夏季,属于高温季节,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多。据统计,春玉米生长期耗水量达2985~3660m3/hm2;为满足玉米生长需求,全面降水量应保持在500~1000mm,而在生长期降水量最少为250mm,并且降水分布较为均匀才能满足玉米作物的生长需求。北方较为干旱,玉米水分亏缺量达到36.1~136.3mm,农田水分能满足玉米作物生长需求的达到了69.1%~92.2%,但降水分布不均匀,个别时期仍会表现较为严重的水分亏缺现象,影响了农作的生长和产量。
  1.3.2 玉米抗旱与生育时期研究
  玉米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研究表明,玉米在苗期可保持适度的干旱条件,以促进苗作物的根系生长;玉米处于营养生长期时,应保持在轻度干旱的条件,这时不会对最终叶面积产生不利影响;玉米在拔节期到吐丝期受干旱影响较大,此时干旱环境会对作物的产量造成直接影响。
  1.3.3 玉米抗旱性的基因组研究
  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兴起,使得玉米抗旱性研究提升到了基因表达水平层面上。Sun,et al利用cDNA微阵列技术对开花期的玉米进行深入研究,该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分亏缺时对殊杂交种果穗生长的影响;我国的王泽立等利用DNA芯片技术也做了类似研究。植物的抗寒性与多种因素有关,而用来转移的基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玉米抗旱性的提高仅靠一个基因的转变难以实现,需要一系列基因――基因组工程来提升作物的抗旱性。基因组学在植物抗逆研究刚起步,其相关的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为研究玉米抗旱性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1.4 玉米抗旱性研究的应用
  玉米抗旱性研究对于改善玉米生长条件,增强其抗旱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具有指导性意义。据研究结果,可采取保护耕作、节水栽培技术、化学调控以及选取优良品种等多项措施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以高抗旱性玉米品种选择为例,农作物在生长期间,为减少或避免恶劣环境对农作物的影响,需选择具有耐高温和耐干旱的优良品种。农作物品种可以是自交系,也可以是杂交系,要迎合逆境种植玉米作物,就应该建立相应的抗逆鉴定圃。如通过对农作物播种期的调节,使玉米幼苗在最敏感的发育时期遭遇高温和干旱恶劣环境的胁迫。为增强胁迫强度,还可在选育二环系的早代,采取高密度种植和减少灌溉量的方法增强作物品种的耐旱性。
  2 结 语
  随着水资源的不断缺失,为保证玉米作物持续稳定的产量,应对玉米等农作物的抗旱性进行研究。综合各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配套的防旱措施,以确保玉米等农作物在生长的各个阶段都能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
  参考文献
  [1] 丁淼.玉米抗旱性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2,(30):4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528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