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长是学校文化形成的重要使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校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特质,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速度,也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品质。因此,培育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在上海市嘉定区叶城小学“勤”文化的培育实践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校长应该是学校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传承者、提炼者、示范者、传播者、激励者和坚守者。
  传承
  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是骨子里的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校长,唯有做一名传承者,了解、融入学校正向的精神,才能够在这所学校中立稳脚跟。
  了解是传承的前提  了解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首先可以通过外显的文字资料去了解。其次,通过查阅学校的一些档案资料去了解学校。再次,通过观察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的精神状态,倾听师生的心声等等,来了解学校现状。
  融入是传承的基础  传承学校文化,融入是基础。首先要有一双欣赏的眼晴,发现学校的亮点;其次要有一副倾听的耳朵,聆听员工的心声;再次要有一个聪慧的大脑,分析学校的现状;第四要有一张赞美的嘴巴,激发员工的热情;第五要有实际的行动,呵护员工的尊严。
  提炼
  一所老学校的精神文化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这是需要有一个提炼的过程的,而在此过程中,校长就要扮演好提炼者的角色。
  提炼,基于校情,依靠群众  提炼学校精神文化,校长首先要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家长,用他们敏锐的眼晴去发现学校现有个体中呈现的正能量,然后将大家的意见汇总在一起,进行适当提炼、选择,使学校的精神特质能体现民意、尊重民意。
  提炼,凝聚智慧,依托科研  提炼学校精神文化,校长要有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要发掘校内外智力资源,凝聚众人的智慧去诠释学校的特质文化。此外,还可以通过教育科研的方式,让学校精神文化的表述更规范、更严谨、更有张力。
  示范
  勤是最好的示范。勤劳淳朴,用爱心与奉献诠释生命的意义。勤学勤练,用目标与执着提升生命的内涵。勤思勤研,用智慧与行动编织生命的梦想。“勤”不是埋头苦干,一味地埋头苦干可能会迷失方向、降低效率。勤是智慧,是一种自我奉献,追求卓越的智慧。
  传播
  营造环境,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  笔者从校园环境建设着手,亲自参与设计与决策,使广大师生员工能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学校的精神文化。
  媒体宣传,让每一段故事会传扬  笔者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身边的勤勉故事,使学校“勤”文化的影响力得到持续和延伸。
  课程教学,让每一个孩子受教育  结合学校“以人为本、以勤笃行、以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笔者引导广大教师将“勤”文化培育与基础性课程教学相融合,组织各教研组通过团队合作,梳理出各年级教材中的融合点,并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以落实。
  激励
  作为管理者的校长应扮演好激励者的角色,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激发广大师生的内在潜能,从而形成自觉的行动。
  目标激励,让每一次行动有方向  学校根据《嘉定区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结合学校培育校园“勤”文化的实际,制定2011―2015年学校发展规划,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各年度的目标中,明确每个部门分年度的重点任务。
  制度激励,让每一次付出得肯定  笔者鼓励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制定了一系列与“勤”相关的常规管理与绩效奖励制度。制度的建立使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学校凝聚力得到增强,也营造了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
  情感激励,让每一名教师受尊重  笔者充分利用值勤校长、教代会校务公开等制度,凝集教工智慧,实施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凝聚人心;充分依靠信息技术,使之成为与教职工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充分了解教职员工的发展需求,努力增加教职工成长机会,搭建教职工专业发展的平台。
  奖章激励,让每一位学生获成长  笔者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开展勤勉人格培育与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整合的行动研究,从勤学、勤劳、勤练三个角度,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纬度入手,构建小学生勤奋人格培育的分层目标体系与分级激励评价体系,探索学生勤奋人格培育的途径、方法与策略。
  坚守
  由于社会转型、价值多元,在培育学校精神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种质疑或挫折,此时,校长就必须做一名学校精神文化的坚守者。
  坚守,要依靠校内力量。当校长相信学校教职工群体的主流是好的、是具有正能量的时候,就一定能依靠多数教育少数,依靠多数制约少数。
  坚守,要依靠校外力量。要依靠专家,用理论来阐述;要依靠领导,用政策来说明;要依靠同行,用实践来证实;要依靠家长,用行动来支持;要依靠社区,用笑容来肯定。
  坚守,要依靠自身力量。要用辩证的思维来面对问题;用阳光的心态来面对挫折;用宽容的态度来谅解冲撞;用宽广的胸怀来接纳质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542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