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苏州市农民培训状况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对苏州太仓、张家港、常熟、昆山、吴江、吴中、相城等四市三区1 351名农民的培训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了解苏州农民培训状况。总体来看,当前苏州农村非农劳动力数量大大增加,各地农民培训呈现出不平衡性,农民培训多以短期为主,理论培训多于实践指导,培训效果还有待提高。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各地应根据实际灵活开展农民培训,并致力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关键词】苏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调查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07-0051-06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其现代农业走在全国前列。但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农民培训,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已是摆在当前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为了全面了解苏州农民培训的情况,课题组于2014年7―8月开展了“苏州市职业农民培训状况”的问卷调研活动。问卷分为“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农民培训现状”以及“农民培训意愿与需要”三大部分。本研究选用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发放问卷,在苏州四市三区(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吴江区、相城区、吴中区)各调查200户农户,样本共覆盖17个乡镇、31个行政村,共计发放1 400份调查问卷,回收1 356份,其中有效问卷1 351份,有效率为99.6%。下面将结合对一些培训机构的走访调查,总结分析苏州市农民培训的基本状况。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性别、年龄及农业生产经营年限
  在本次调查中,被调查的男性占比58%,女性占比42%,男性稍多于女性。从年龄来看(见图1),近一半(48.4%)的调查对象年龄在40岁以上,20岁及以下的年青人占比极少,总体来说,同全国一样,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趋势在苏州同样明显。但是,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年数来看(见图2),选择“10年以上”的调查者仅占比28.1%,“6―10年”的调查者也不过22.4%,由此可以推断,调查对象中因各种原因从事非农工作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而后续对其家庭非农人口和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
  2文化程度与相关证书拥有情况
  从受调查者的文化程度看(见图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64.6%,高中占比15.47%,大专及以上占比18.95%,这一数据与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总体偏低的现状是一致的。
  当进一步对调查对象拥有相关学历或农业培训证书进行了解时,大多数调查对象选择了放弃填写本选项(见图4)。而在作答的调查对象中, 拥有的相关证书主要为农业中专或农业高职学历证书。在对相关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调研访谈中,了解到当前苏州在农业培训证书的发放还不够规范。主要有二类证书,即职业渔民培训合格证书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前者针对性强,含金量相对较高;后者的培训内容范围比较广泛,含金量相对较低。在中央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大趋势下,苏州各级地方政府在农民培训上有了一些新的尝试,但是,农民培训证书的发放和使用尚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来支持,在目前的情况下,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健全,在农民培训证书的发放和管理方面,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3目前从事的工作与今后希望从事的工作的对比(取前九位)
  调查问卷设计了11类工作以供选择。从图5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农民从业的主要领域仍然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二者占比超过43%,但选择意向出现下滑。而今后希望从事商业、农村基层管理和旅游业的调查对象比重明显上升。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势,其实是与苏州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特点有关的。比如土地流转力度大,土地的集中程度较高,因此,调查对象中本地种、养殖的比重相对较低;苏州农村经济相对比较活跃,新农村建设成果突出,因此,农民对于农村基层管理相对比较感兴趣;由于苏州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风景秀美,人们崇尚自然,观光农业、旅游业深入人心,因此,苏州农民对于商业和旅游业的从业需求也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42013年家庭收入情况
  从图6可以看出,选择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 000元以上的调查对象占比42.3%,选择家庭人均年收入在4 000―5 000元的调查对象占比17.7%,以1 000元作为分组区间依次往下的选择比例为14.5%、8.8%、11.3%和1.2%。
  据苏州统计局数据,2013年苏州农民以21 578元的人均纯收入居全国20个重点城市中榜首,但在盘点苏州农民四大块收入情况,会发现占收入大头的为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其次还包括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这一收入情况也在调研中得到了印证。当被问及“您家庭成员中有人从事非农工作吗”,有74.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有”,25.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没有”。当继续问及“您家庭中非农收入的途径有哪些”时,42.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打工”,34.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做生意”,此外,选择“投资办实业”“继承财产”的比例分别为达到8.4%和3.9%(见图7)。可见,调查对象家庭非农收入主要来自于务工和做生意,这种收入分布与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分布具有一致性。从图8中我们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家庭收入第一收入和第二收入来源也是做生意(28.8%)和外出务工(21.6%),其次才为养殖业(21.3%)和种植业(16.9%)。
  二、农民参与培训的情况
  1参与培训次数
  由图9可见,整体地看,从未参与培训的调查对象占比一半以上(58.3%)。详见表1。
  但是,通过对各个市、区的调查数据来看,这种培训次数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总体来说,太仓的农民培训情况最好,昆山次之。通过调研了解,这种农民培训表现出的地区差异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方向;第二,当地政府对于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当然,这种重视程度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无关系;第三,当地农民培训机构和培训资源的完善程度。   当进一步问及“为何没有参加培训”的原因时,调查对象的选择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多选择性,11.6%的调查对象“没有参加培训的原因”不止一个,进行了多项选择;二是空白值很多,许多调查对象对此题项进行了忽略(23.9%),可能是调查对象认为此问题具有敏感性。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处理,总体而言,认为“当地没有培训”的占比最高,为39.3%,认为“无时间”和“无信息来源”的分别占比19.0%和6.1%。由此可见,今后的农民培训当中,应该关注如何让农民获得培训信息以及合理地安排培训时间(见图10)。
  2已参加培训的农民对于培训的相关看法
  在调查问卷中,课题组设计了一系列问项针对参加过培训的对象进一步调查。
  (1)获取培训信息的主要渠道。调查表明,在已经参加培训的农民中,培训信息来源主要渠道为“村委会”(44.3%)和“乡镇政府”(32.0%),其次为“亲朋好友”(12.4%)和“新闻媒体”(5.5%),这一结果与政府主导农民培训的模式是比较相符的。
  (2)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调查表明,在已经参加培训的农民中,54.2%的农民培训目的是为了“提高技能”,22.1%的农民培训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此外,为了“获得学历或证书”“获得政策扶持补贴”和“组织要求的”分别占比7.94%、4.3%和1.1%。事实上,农民通过培训提高技能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加收入,因此,总体而言,当前农民培训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收入。
  (3)参加培训的主要类型。调查表明,在已经参加培训的农民中,参加“非农技术技能培训”的比例最高,为38.3%,参加“种养殖技术培训”的比例为30.7%,此外,参加“经营管理培训”“学历教育”和“党和政府的政策、法律培训”的比例分别为14.9%、10.4%和5.0%。这一比例分布情况可能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相关。
  (4)参加培训的时间。调查表明,在已经参加培训的农民中,培训时间为“2―5天”的比例最高,为27.8%,其次为“15―30天”(18.9%)、“半年”(16.9%),而“半年以上”的比例最低,为3.5%。农民培训时间以短期为主。
  (5)参加培训的地点。调查表明,在已经参加培训的农民中,培训地点主要为“乡镇”(37.1%)、“本村”(30.2%)和“县市”(20.3%),赴“农业院校”和“在外省进行参观学习”的培训则比较少,分别为5.3%和3.0%。
  (6)培训的方式。调查表明,在已经参加培训的农民中,培训方式主要为“室内集中理论授课”(48.5%)和“现场示范”(34.4%),此外,“按照不同季节进行现场问题指导”和“技术人员的一对一指导”的比例分别占11.8%和3.9%。
  (7)培训的组织者。调查表明,在已经参加培训的农民中,培训的组织者主要为“企业”(43.9%)和“政府”(31.1%),此外,“农民协会或专业合作社”以及“学校”的比例分别为12.6%和9.4%。在政府主导农民培训模式下,这一结论看起来似乎比较矛盾,但是,这一结论与前述所参加的培训类型这一选项看(“非农技术技能培训”占比最高),又反映出这可能是合理的。事实上,在当前政府组织的许多培训中,政府常常通过委托别的相关组织来开展培训。
  (8)培训的费用负担主体。调查表明,在已经参加培训的农民中,农民自身负担培训费用比较少。其中“自己承担小部分费用”占比42.7%,“组织单位承担全部费用”占比40.7%,“自己承担大部分费用”和“自己承担全部费用”的比例分别为8.7%和7.1%。
  (9)培训后跟踪指导或服务情况。调查表明,在开展农民培训中,认为具有后续的指导占比达到65.9%。
  (10)培训效果情况。调查表明,在已经参加培训的农民中,认为培训“效果一般”的占比最高,为55.9%,认为“无效”的占比24.4%,认为“十分有效”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8.9%和0.5%。
  (11)当前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表明,在已经参加培训的农民中,认为培训“不方便”的占比50.7%,这种不方便包括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方便。认为“理论多、实践指导少”“内容不切实际”的占比分别为16.8%和5.7%。
  三、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与期望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民对于培训的需求,课题组设计了一系列问项,了解调查对象对农民培训的期待。
  1接受培训的意愿
  在回答“如果有培训的机会,您是否愿意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时,认为“没时间抽时间也要去”的农民比例为10.8%,认为“有时间就去”占比最高,为73.1%,“无论有无时间都不去”的占比10.5%。这反映出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并不是十分的强烈。针对不愿培训或培训意愿不坚定的人员进一步了解其不愿培训的原因时,不方便因素(“本地无培训班”和“无时间参加”)以及有用性(“培训内容不需要”)是影响选择的主要因素(见图11)。
  如果说因为培训时间和地点的安排不当可能会导致农民参加培训不方便,那为何部分农民会认为“培训内容不需要”呢?原因可能有二:第一,这可能与当前农民培训效果比较一般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如果农民参加培训得不到实际的帮助,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时间的浪费;第二,可能与当前农民所采用的农业技术来源仍然是比较传统的途径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农民所采用的农业技术和知识来源是多样化的。问卷分析表明,当前农民所采取的农业技术和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仍然是比较传统的,即主要来自于父辈或朋友、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等(见图12)。因此,当进一步问及“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吗”,有43.9%的调查对象认为“基本能”,27.5%的调查对象认为“完全能”,而认为“说不准”“有些差距”“差距非常大”的选择率则分别为10.9%、10.8%和4.1%,应该说,这一意向明显地影响着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对培训内容的期望
  调查表明,目前农民对于培训内容需求最多的为“养殖技术”(22.8%),其次为“经营管理”(18.6%)、“种植技术”(16.5%)、“文化知识”(12.2%)、“党的政策”(7.7%)和“法律知识”(5.9%)等。这一调查结论与前述调查对象家庭收入主要来源(除做生意和外出务工外,最大比例的农业类收入为养殖业)和今后从事工作的期望(从事农业基层管理工作的比例上升很明显)是比较一致的。
  3对培训时长和培训地点的意愿
  调查表明,由于农作要求和生活压力,调查对象对于培训时间的选择多在一周之内(54.5%),其中,27.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4―5天”,14.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1―3天”,选择半年或一年以上者比例最少。在培训地点上,大多数调查对象选择了“村委办公地点”(39.6%)和“农田”(29.9%),表现出就近原则和熟悉原则。
  4对培训方式的期望
  由于培训方式对培训效果的影响很大,在此特别比对了现有的培训方式与农民期待的培训方式,从图13可以看出,农民对于现场示范等实践特征比较明显的培训方式仍然表现出青睐之外,还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农民对于室内理论授课的方式需求明显下降;第二,对农民培训方式的创新性需求明显上升,主要表现为“多种方式结合”和“其他”两个选项。
  5对培训组织者及培训费用负担情况的期待
  调查表明,一半以上(54.2%)的调查对象希望由政府来组织农民培训,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24.4%)调查对象希望企业单位能组织培训。在培训费用的负担方面,同样超过一半以上(53.3%)的调查对象希望政府承担全部的费用,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29.9%)愿意自己承担小部分费用。
  6调查对象对于农民培训的相关建议
  在最后,课题组设置了一项开放式的题项,征求调查对象对于农民培训的建议,此题项的答题率不高,综合来看,调查对象的建议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培训实效的建议。这是建议最多的一项,希望农民培训能够根据农民的生产实际来开展,特别是在教学形式上,许多人提出要转换教学形式,多进行现场指导;第二,对于培训频率的建议。许多的调查对象希望能有经常性的培训。此外,还有调查对象希望政府能多为农民着想,为农民办实事。在培训时,能合理安排时间,能免费为农民进行培训,等等。
  四、结束语
  1农民素质与农业发展需求不相符
  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苏州农村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农业收入已经不是农民家庭的主要来源,这与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比较活跃的现实是相关的。但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目前苏州农民的文化水平仍然偏低,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如何通过政策的引导,为苏州农业和农村发展培育一支有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2各地培训状况不同
  从培训情况来看,目前苏州各县市区的情况是不同的,其中以太仓和昆山较好,课题组分析,这与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地区发展战略导向以及培训资源有很大的关系。
  3已有的农民培训的情况
  具体来看:
  (1)目前农民所采用的农业技术来源仍然具有传统性,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农技推广也已经成为农民农业技术的重要来源之一。
  (2)培训信息的获取来源主要为基层政府组织,这与政府主导农民培训的模式是比较相符的。
  (3)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技能和收入。
  (4)在培训类型上,非农技术技能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此外,则为种养殖技术培训。
  (5)培训时间上多以短期为主(2―5天),但也有一些时间较长的培训。
  (6)培训地点一般放在乡镇和本村。
  (7)培训方式上,室内理论集中授课比重大于现场示范比重。
  (8)培训的主要组织者为企业和政府。
  (9)在培训的费用负担上,农民负担较少。
  (10)培训后跟踪指导服务情况总体较好。
  (11)培训效果评价大都认为一般,甚至有部分认为无效。
  (12)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训组织方式和培训内容方面,培训不方便和培训内容理论过多等问题比较突出。
  对于今后的农民培训,调查对象有如下期待:培训的组织方式应该考虑到农忙的时间安排以及地点的方便性,培训时间以短期为主;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苏州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集中于养殖技术、经营管理技术和种植技术培训;在培训的方式上农民期待更多的各种形式的现场指导,以加强培训的实效性;在培训的组织方面和费用负担上,农民希望主要由政府来组织和承担,并且能经常性地开展农民培训。
  总而言之,从课题组的调查表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开展卓有成效的农民培训,培育一支职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年轻化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已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谁来种地”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3.
  [2]刘天金.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中央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讲话)[Z].2014.
  (编辑/樊霄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584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