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日本艺伎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特点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日本艺伎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者,在几个世纪的发展变迁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体系。它与茶道、花道、武士道、相扑等成为了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本艺伎在举手投足间影响和改变了其和服、头饰、妆容的设计。由于日本艺伎文化的独特性,其背景影响下设计也呈现出多样的特点。文章将以艺伎的生活为基础,通过对艺伎和服,头饰,妆容的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出日本艺伎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特点。
  关键词:艺伎文化;服饰设计;妆容设计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8-0029-03
  The Design Features of Japanese Geisha Culture Background
  ZHANG Shu-jing(Academy of Arts and Design for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After centurie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geisha not only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culture, but also formed its own cultural system. Geisha, among with the tea ceremony, ikebana, bushido, and sumo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s of the Japanese culture. Geisha had been influencing the design of their kimono, hair accessories and makeup through out history. This paper will summarize the design features of Japanese Geisha culture background based on geisha’s daily life.
  Key words :geisha culture; costume and accessories design; makeup desig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日本艺伎文化简介
  日本艺伎形成于德川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经过二百多年的逐步发展,成为了合法的公开的宴饮助兴职业。日本艺伎是从事艺术表演的女性,她们的工作内容除了服侍客人餐饮之外,大多是在宴席上以跳舞、弹奏乐器等方式助兴。艺伎是多数日本男人心中完美妻子的典范,她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体现高雅与稳重。被称作“艺伎道”的行为规范,已经成为现代日本女性的一种典范①。可以看出,日本艺伎文化不仅继承与发扬了传统文化,同时已然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成为了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日本艺伎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特点
  由于日本艺伎文化的特殊性,其生活、表演中所需的服饰、妆容等的设计也表现出来别具一格的特点,可总结为“顺乎自然”“无即是有”“追寻物哀”。
  (一)顺乎“自然”
  日本人一直对自然充满敬畏之情,日本设计灵感与设计思路也始终不能脱离“自然”二字。日本艺伎的服饰设计就体现了顺乎“自然”的设计特点,这其中的“自然”二字可被解释为两方面的内涵:第一是指设计灵感源于对自然界生命形态的深刻感悟;第二是指设计思路与方法顺应人、事、物的成长与发展的自然规律,保持事物自然本真的状态。
  从江户时代至今,艺伎基本上保持了古典的传统形象。艺伎所穿的服装为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装式样,有点像我国唐宋时期的服装。而为艺伎设计的和服与普通的和服是有所不同的,它是众多和服种类中最为华丽、最为考究的。艺伎的和服选用珍贵的绸缎制成,上面印有各式各样华美绚丽的纹饰。设计制作和服的匠人通常根据季节时令的更迭对和服的纹饰进行设计,这些纹饰往往直接来源于对自然事物颜色形态的临摹与刻画,从而突出设计者对自然界生命形态的感悟及对大自然的尊重与崇拜。同时通过对花鸟树木自然姿态的描绘,让艺伎的和服具有别具一格的美感,使得这样的美感传递地更加直观,从而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和服上对于樱花纹样的描绘,并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更倾向于赋予大量吉祥与美好的含义,而是简单的根据其自然形态在图案上展示。因此,你常能看到艺伎们根据季节时令更迭,选择穿着不同纹饰的和服。例如春季选择水仙花、樱花、紫藤花图案的和服;冬季穿着雪花图案的和服等。当然,艺伎的发饰设计也同样如和服设计一样,延续了第一内涵的对自然深刻感悟说进行设计与使用。花簪,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簪子,舞伎等职业的人经常佩戴,花簪上的花朵根据四季的不同而产生形态设计的不同。如一月的松竹梅,三月的菜花,四月的樱花、六月的柳叶,十一月的枫叶等等(图1)。
  顺乎“自然”的另外一层含义便是人、事、物的成长与发展的自然规律,保持事物自然本真的状态。艺伎和服在形态设计方面也表现这一特点。制作和服需要用整匹布料,讲求最大程度地保留布料的原有形态,只是稍加修剪便裁制成衣。因此如将和服拆开来看,用来制作和服的布料依旧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艺伎在正式出道前是实习艺伎,也被称作舞伎或半玉,随着其不断学习与成长,在出道之后成为正式艺伎。舞伎与艺伎在服饰与妆容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不同,这样的不同揭示了设计在艺伎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方面的探寻。艺伎的发饰是随着艺伎的成长而变化,当舞伎不满一年的花簪下面会有垂饰,当艺伎的时间越长,花的形态就越大,并且会去掉垂饰(图2)。艺伎的衣领也是如此,随着艺伎级别的增高,衣领会变得越来越素雅。初级舞伎的衣领多为红色,并附有华丽反复的纹样;二、三级舞伎的衣领只会有少量红色纹样,衣领前白后红带金色刺绣,而级别最高的艺伎,衣领则是全白的。艺伎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次经历“更领”仪式就意味着艺伎又一次的成长。舞伎与艺伎的和服在很大程度上也展现出不同,舞伎和服的腰带带子较长,花纹华丽复杂;而艺伎的和服腰带在背后打成短结。舞伎多穿振袖(茶道表演时除外),袖子长度到达脚部,颜色鲜艳花纹繁复;艺伎穿着留袖,袖子长度到达臀部,颜色较为朴素,花纹较少。除此之外,艺伎的妆容设计也努力追寻艺伎的成长规律,艺伎的红唇是其妆容中重要部分,随着艺伎等级的增高,红色所占嘴唇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但都会略小于嘴唇,初级舞伎一般只涂抹下嘴唇或上下各占一半,艺伎的嘴唇则被涂成全红色。(图3)   (二)无即是有
  禅宗佛教是12世纪通过印度经中国传到的日本。禅宗佛教吸引了武士阶层,逐渐成为“武士的宗教”,并迅速融入到日本民族的文化中,禅宗“对日本文化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极深的影响,这可以说是意义深远的事实”。禅宗崇尚天地万物皆与人同根一体,主张“无”的意境,达到了“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这种超越意识的美的幽玄世界。日本的禅宗美学深深融入到日本人的血液里,而艺伎作为迎合日本男性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产物,同样在妆容设计等方面体现了禅宗的这一精髓。
  艺伎的脸上需要涂抹一层厚厚的雪白的粉,嘴唇也需要涂抹成白色后再用红色画出樱桃小口(图4)。妆容设计中利用极致无暇的白色与脸上大面积的留白,营造出神秘的美感,这样的美感使得坐在艺伎身边的人们心中对艺伎充满好奇与神往。这如面具般的白色妆容引导看客通过艺伎手部细微的动作与暗示联想揣摩出内心感情。从而让人领悟到一种“无即是有”“少即是多”的禅宗境界。
  除此之外,白色的底妆需要覆盖整个面部、胸口和脖子,唯独在后颈的位置留下两三处空白,这一块裸露的皮肤呈V型或W型,被称作“二本足”或“三本足”(图5)。与西方人直白袒露的审美观念不同,日本人更喜欢的是含蓄且能让人产生联想的美。然而正是这块通过艺伎有意向后倾斜设计的后领中显露出来两三块自然肌肤,引导观者进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艺伎的装扮设计就是有意利用留白与暗示这样“无”的表象,带领观者走进“有”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暗示而不揭露内涵。低调涵蓄,避免直接。”
  (三)追寻物哀
  物哀,与空寂、闲寂一起组成了日本人审美意识的主体③73。“物哀”是客观对象(自然物、人)与主观情感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美的情趣,是对客体抱有一种朴素而深厚感情的态度作为基础的;并且,在此基础上所表露出的内在情绪是非常静寂的,它交杂着哀伤、怜悯、同情、共鸣、爱怜等感动的成分……③85。
  不难看出艺伎一直都是“完美”二字的坚定追随者,她们的头发被梳理得光洁整齐,容不得一丝凌乱,为了保持好发型甚至要睡在特制的高木枕上;她们的服装极度奢华美艳,为了长长的和服不触地,她们穿上很高的木屐;她们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经过严苛的训练……但在这“完美”的追寻当中又存在一些对“哀”与“弱”的刻意追求,也正是这些为了“哀”与“弱”而生的设计,才使得艺伎成为不可复制的独特存在。
  日本审美理念中对物哀美有着锲而不舍的追寻。日本艺伎文化影响下的设计也有拥有了追寻物哀美的特点。设计者意图通过对艺伎服装、妆容、发饰的设计,体现出艺伎不完美、缺陷、病态、脆弱等方面,引起男人心中怜悯、爱怜等情绪。例如,为艺伎设计的高木屐。作为花魁(一个区域中最有名望的艺伎,图6-7),出行会穿上比平常高很多的木屐,穿上这样的木屐在我们看来是无法行走的。但正是因为穿上了这样高高的木屐,花魁就必须以极小的步子前行,这样的行走方式在旁人看来是很美的,因为它看起来是病态的,是小心翼翼的,会让人心生怜悯与疼爱。与此同时,艺伎发簪上长长的垂帘也是追寻物哀之美的物件(图8),花簪在艺伎小步前行的时候轻轻晃动,如同中国古代头饰“步摇”,给人带来脆弱易碎的感觉。艺伎通过这些物件体现出的“弱”与“哀”,使得观者心生喜爱、可怜、同情、怜悯、感动等诸多情绪,这悲哀与同情等情绪中所酿出的美感充分彰显了艺伎独特的魅力。
  三、结语
  研究分析艺伎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特点得知:文化与设计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艺伎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以及文化本身的建构者,与其相关的设计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一方面,艺伎的生活需求促使形成了独特的设计形式,为设计提供背景与方向;另一方面,设计本身的特点也影响了艺伎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艺伎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特点是多样的,也正是因为多样的设计特点,使得艺伎文化深入人心,从而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传承传统文化并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体系。(指导老师:王渤森)
  注释:
  ① 沈中琦.艺伎――日本的浮世佳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1.
  ② 铃木大拙.禅与日本文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4.
  ③ 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3,85.
  参考文献:
  [1] 沈中琦.艺妓――日本的浮世佳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邱紫华.日本名族的艺术美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
  [3]史悦.浅析日本歌舞伎的服化语言[D].吉林:吉林艺术学院,2013.
  [4]黑川雅之.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4.
  [5] 田中梨子.艺伎[M]. 青岛:青岛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649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