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心理学角度管窥化学实验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引导学生由好奇心理向探究心理转化
  好奇是人的天性,化学实验形象、直观、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但学生的好奇心往往易停留在实验现象的好玩上,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而对其他知识不再深究。这时,我们就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多思、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设法利用实验生动、直观、引人入胜的优势,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然后再使学生跟着我们的实验设计,层层深究,从而使学生的好奇心理自觉转变为探究能力,最终达到开发智力潜能之目的。
  如按教材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学生会被那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所吸引,产生好奇心理,但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环境污染问题很容易忽视。所以,可让两个学习组的学生上台演示硫在空气中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两个实验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同学们闻到了什么气味了吗,这种气味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如何处理这种气体;如何改进这套实验装置?这样层层深入的探究、解答,既使学生主动、准确、全方位地获取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利用模仿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品质
  模仿是人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初中生模仿能力较强,也爱模仿,但他们的模仿往往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实验操作过程,至于为什么这样做,却很少考虑,对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等,往往思考不足,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的这种机械模仿心理,我们要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提高实验要求、补充相关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等方法,使学生在模仿中变通,在变通中创新,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心理品质之目的。
  例如,我们可将质量守恒定律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两个组做教材上的实验:1.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2.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混合实验。另两个组做两个补充实验:3.磷在敞口锥形瓶中燃烧,4.大理石和稀盐酸在锥形瓶中混合反应。然后各小组汇报本组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1.为什么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衡定律;2.有些化学反应表面上不守衡的真正原因;3.我们在做质量守衡定律验证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等。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帮助学生寻找实验代用品或自制仪器来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如酒精、鸡蛋壳的主要成份鉴定,家庭餐具的去污等,这将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心理品质。
  克服实验中的畏惧和浮躁心理,培养学生从容不迫的心理品质
  学生对化学实验既存在好奇、跃跃欲试的冲动,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这可能与教师对药品毒性、腐蚀性的反复强调,对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的过分渲染有关,也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心理素质不强有关。
  畏惧心理使一部分学生想做实验,但不敢放手大胆做实验;而由于浮躁,一旦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失误,学生很容易丧失继续实验的兴趣和信心。这种纠结心理,既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创新潜能的发挥,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演示时做到规范、准确、熟练,密切关注不同小组的实验进程,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对照实验方案,检查实验装置,重新实验,直至成功。同时,教会学生面对各种危险的应急措施,使学生掌握一套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事故的方法,消除学生对实验的畏惧,以增强学生实验时的自信、稳定心理。
   (作者单位: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中心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669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