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工程,但是由于年龄小、经历少等原因,大学生中时常出现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应发挥各方力量,尤其激发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能量,对于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本文提出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指出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及不足;根据辅导员的不足之处提出增强其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优势;不足;对策
  一、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报道时常出现,如曾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等等,究其原因是其心理出现了问题。在一份对于东北农业大学2000名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有16.5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诱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对于环境的不适应、自身的学习压力、家庭的经济压力等。另一份对于重庆交通大学3423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发现597名学生心理异常,占总人数的19.7%。可见,大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不占少数。
  除了比较严重的杀人、自杀、暴力等心理问题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涉及许多方面,主要包括适应性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就业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是指大学新生在适应新环境时,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以至于产生许多困惑甚至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主要存在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不管哪一种关系出现了问题都会诱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离开沉重的高中生活后,迎来的是相对轻松的生活,许多大学生寻找感情寄托,但由于心智未成熟,使大学生出现也许多关于恋爱的心理问题,尤其在失恋后不懂排解痛苦,导致悲剧发生。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多次受到打击,产生了心理恐慌、自我否定,甚至怀疑人生的意义。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其对于、学业、情感、就业等问题的信心,引导其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
  (一)辅导员的亲近优势
  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到,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大多是刚毕业的研究生,经历完校园学习生涯不久,与大学生有许多共同话题,也十分了解大学生心里的想法。作为“过来人”的辅导员们可以很好的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走进大学生的内心,可以在其出现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时,积极伸出援手,以朋友、学长学姐的身份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这种较为亲近的谈话方式使有问题的大学生没有负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对于辅导员的开导工作提供了不小的便利之处,也更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二)辅导员的专业优势
  目前高校对于辅导员的选聘和配备遵循了辅导员到与其专业背景相近的院系任职这一原则,也就是理工科的硕士毕业生多数情况被分配去的是理工科学院,文科硕士毕业生被分配到文科学院。如此一来,辅导员相对了解本学院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在学习、择业、就业等方面提供较好的指导,并且针对其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心理辅导内容和方法。除了针对性的对某些学生做心理辅导以外,对于其他的大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也同样重要。辅导员可以作为指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充分利用学校、院系、年级、班级等各种力量,选择讲座、班会、互联网等各种平台,将心理辅导融入大学生平时生活中,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把握其心理动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辅导员对于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不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面十分广泛,不仅包含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而且还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与心理辅导工作相关的技能和方法。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心理辅导,作为一门十分注重专业性的科学,辅导员还不能游刃有余的应用。高校在选取和录用辅导员时,一般选择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因此大部分刚刚上任的辅导员没有系统的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也没有正统地接受过专业得心理辅导培训,所以对于心理学知识多半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说能很好运用。除此之外,辅导员自身也承受工作、生活等压力,有时会疏忽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从而也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效果。
  (二)辅导员混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同属于意识类教育,但是两者也存在不小的差异。第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辅导员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的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因此辅导员与学生的地位不平等;而开展心理辅导时,辅导员是扮演学生朋友的角色,站在大学生的角度,为其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多是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难;而心理辅导则是侧重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包括思想、生活、情感等深层次的问题。第三,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很可能把谈话内容当作学生入党、评定奖学金的标准;而心理辅导的目的比较纯粹,只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已,因此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辅导员不仅要给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而两者又极具相似性,因此,辅导员任务繁重且经常混淆这两种工作,这就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增强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辅导员应加强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培养心理辅导技能
  辅导员对于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心理辅导技能的培养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然而,现实中的绝大部分辅导员在入职前没有学习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接受专业的心理技能培训,很多辅导员常常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这就更加说明了高校应重视辅导员的心理培训。首先,应组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向辅导员教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学基本技能,鼓励辅导员自行报考心理咨询师。其次,咨询教师可以和辅导员进行模拟的心理辅导,在实践中学习技巧,同时也可以提高辅导员参与心理辅导的自信心,激发其积极性,启发其新的心理辅导思路。最后,在与学生辅导时,应认真倾听,给予学生温暖;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后,应及时做好记录和反思工作;在学生下次寻求帮助时,及时进入角色,使心理辅导的效果大大提高。   (二)辅导员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会在新生入学时让其参与心理测评,根据结果则会发现轻度的心理疾病学生和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学生,轻度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学业、情感、就业、生活的共性问题;而重度的心理问题就涉及到自杀、他杀、暴力事件等。测评过后,大部分的高校却没有建立面对所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只是关注少数几个严重问题的学生,忽视一些轻度患者,换而言之,没有很好地做到预防工作。高校辅导员应抓住新生入学这一有利时机,及时了解每一位新生,并结合其日常生活表现和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尽可能的详细和完整。当然,建立档案后,还应根据定期的谈话和测评结果及时更新和补充档案内容。
  (三)辅导员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在大学生中被广泛应用,并且能熟练运用网络技术,而高校辅导员多是年轻一代,也善于利用网络手段与学生进行沟通,因此,通过现代网络手段可以很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应用广泛这一特点以外,网络还有隐蔽性的特点,可以使自尊心较强的学生主动通过QQ、ESN、微信、博客等方式向辅导员倾诉,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处境,同时也方便了辅导员,不用可以找时间和地点进行谈话教育。首先,辅导员应经常关注学生的QQ或微信动态,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其次,辅导员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大学生建立一个富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处理心理问题技巧的系统,大学生碰到困难时,可以自主学习,这样有利于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心理问题的严重化倾向。再次,建立一个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QQ群,与群里的学生就关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进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敏、于威.20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心理健康,2009,06:31-32.
  [2]袁炜.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山西青年,2013,02:71-72.
  [3]曹蓓蓓.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42-144.
  [4]马向真.关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高校德育建设,2003,02:40-41.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01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