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科学课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小学科学课的认识
  小学科学课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该课程要求小学生在学习中能“以事实为准绳,不怕苦,不怕难,善始善终,在尊重他人意见的同时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科学课的学习中,通过合作、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自我的科学素养。因此,在小学科学课课堂上探索和试验如何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现状
  (1)教材内容生疏,教参介绍太过于简单。科学课教材的内容不够具体。有的知识点难度太高,教师都搞不清楚,深感有心无力。比如,六年级关于证明地球自转的实验,五年级关于摆的研究等。
  (2) 教学材料的不足与准备不足。目前,小学科学课上进行课堂实验的比例高达70%,这就要求我们事先要准备大量的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准备不是那么容易的,有时候因为某个材料没有准备好或者质量不过关,就可能导致一节课教学付之东流。当遇到有些实验材料需要自己制作时,老师的精力就更加无法保证了。所以,教学就只能回到讲授为主的方法来进行,当然,如此一来,教学效果的质量就完全没有办法保障了。
  (3)时间不足。科学课的教学时间安排不充足。根据调查,科学课的课时安排太少了。很多小学是每周2节,有些小学是每周3节。但是不管2节还是3节都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安排。科学课是需要做实验的,由于实验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所以很多时候是很难在2节课或者3节课就可以完成的。
  (4)师资不足。师资是制约科学课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科学课的综合性和实验性,它对授课老师有着很高的要求。从现实状况来看,能符合科技课授课条件的老师很少。这就要求一方面加大师资的引入力度,对新的师资提出更好的要求,另一方面,考虑到人才引进的难处,更多的学校选择内部培养的方式。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上好科学课的建议与对策
  (1)科学分组是基础。由于科学课程对于单个学生的能力要求太高,因此科学课程往往以一个小组为一个学习单位。那么具体来讲如何分组呢?一是人数要合理,以4~6人最为合适;二是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心理表现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三是小组成员的构成是动态的过程,人员是可以流动的。因为人的能力在改变,同时每一次的活动内容也在改变。因此组员的名单会根据组员能力的变化及其具体活动的一些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改变。
  (2)制定规则是保证。科学课有时候会出现很混乱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跟缺少课堂规则有关系。其实不同课程的课堂规则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发现科学课堂上有时候出现的热烈讨论或分组实验的场面,其实是一种假象。你只要稍加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有的小组被个别学生所主宰,其他人根本说不上话,也参与不进去;有的小组的汇报人汇报得很积极,但根本不能代表该小组的真正意向;有的小组所有成员都死气沉沉,保持着一言不发的状态。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制订出小组合作中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发言规则、投票规则、行动规则和决定规则。只有规则才能对学生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指导,才能发挥出每个成员的能力和智慧,才能真正起到锻炼所有成员的效果。
  (3)适当契机是关键。不同的课程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在老师相应的指导基础下,如果老师什么都不讲或者老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准备时间,这种情况下贸然开展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都是不恰当的。也就是说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是要把握好时机的,否则就会出现小组合作无效果或者小组合作浪费时间的情况。如此一来,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而且还很容易挫伤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是科学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实训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合适的时机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锻炼。
  (4)评价机制是导向。科学课中学生的评价需要构建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应该以过程考核为主,任务完成情况为辅,重点考评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和角色执行情况。评价体制的构建对于引导学生怎么做、引导学生在哪个方面下功夫意义重大。
  (5)能力培养是根本。安排科学课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科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因此无论该课程采取什么样的授课形式和方法,提高学生能力才是根本中的根本。因此我们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都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和回归点。
  (作者单位:重庆市彭水县第三小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18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