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新品种紫麦19不同播期播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紫麦19是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的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13001。2014年6月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紫麦19小麦新品种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紫麦19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前后,基本苗在20万/667m2左右,获得的产量最高。
  关键词:紫麦19;配套技术;播期播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42-0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本试验设在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试验田中。该田块地势平坦,耕层厚度26cm左右,土壤为沙姜黑土,肥力中等,前茬为大豆。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紫麦19。
  1.3 试验设计 采用2因素不同水平裂区试验。以每 5d为一时间间隔,共设5个播期(代号L)。其分别为:10月5日(L1)、10月10日(L2)、10月15日(L3)、10月20日(L4)、10月25日(L5)。以6万/667m2基本苗为基本单位,依次递增分别设6个播量(代号H)。水平处理,其分别为8万/667m2(H1)、14万/667m2(H2)、20万/667m2(H3)、26万/667m2(H4),32万/667m2(H5),38万/667m2(H6)。每小区12.06m2(6.7m×1.8m),重复 3次,共90个小区。小区排列采用三裂式裂区设计。采用人工条播,行距20cm,播期,播量按 试验设计进行。肥料运筹按5∶2∶1∶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基肥25%;氮、磷、钾复合肥50kg/667m2;壮蘖肥11月15日、11月25日、12月5日、12月12日,12月28日各叶龄4.5叶期追尿素10kg/667m2,拔节肥在各处理的2.5叶期追尿素5kg/667m2,孕穗肥尿素10kg/667m2,在各处理倒0.5~1叶期施用。灌水:10月 12日喷灌L1、L2,10月21日喷灌L3、L4,10月26日喷灌L3、L4、L5,以保证全苗、壮苗。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测定各处理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农艺性状、生育进程、群体动态等指标都要按时记载。每小区12.06m2,成熟期测产,收获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播量对紫麦19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2.1.1 不同播期对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全生育期总叶片数L1H1为12片,以后每推迟1个播期叶片少1片。抽穗期和成熟期随播期推迟有所推迟,全生育期缩短。本试验初步得出:在淮北平原区,小麦新品种紫麦19适宜播期为l0月15日前后,基本苗为20万/667m2左右,易取得较好的产量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表1 不同播期下紫麦19主要性状汇总
  2.1.2 播期、播量对紫麦19产量的影响 从图1可看出,同一播期、不同播量处理,其产量与播量呈抛物线变化,并随着播期的推迟,最高产量出现位置随播量的增加而后移。L1处理的最高产量为H2;L2、L3、L43个播期处理均以H3产量高。L5处理的最高产为H5。这与播期推迟播量必须相应增加的理论是一致的。不同播期条件下,产量与播期的关系也是呈抛物线变化。
  图1 不同处理对紫麦19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10月5日至10月15日,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10月15日后则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紫麦19的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前后,对应的适宜基本苗为20万/667m2。
  表2 不同处理条件下紫麦19的产量表现
  3 结语
  为做好该品种推广工作,更好地指导农民使用该品种,我们将进一步对该品种进行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为我省小麦品种结构调整,小麦增收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晁林海.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选育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9):2571-2572.
  [2]何流,张鑫,刘萍等.超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紫麦1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6):17-18.
  (责编:张长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25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