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水墨到新水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墨画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由先辈进行了无数次的探索与尝试。纵观近现代水墨画在与外来文化与科技发展的相融、联姻下,现代水墨的语言表达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绝对模式,从而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水墨时代。
  关键词:水墨画;新水墨;现代;多元化;发展
  引言
  提起“新水墨”,许多人会想到2012年中国嘉德开设的“水墨新世界”专场。其实在民国时期,林风眠、刘海粟等画家就曾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试图对中国画进行改造。新中国成立之初,李可染就非常肯定地告诉人们,“中国画在‘崭新的时代’到来之际已经成为‘遗产’,人民的需要已经发生了改变,中国画需要加以改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谷文达、任戟等艺术家在作品中引入西方现代艺术元素,提出对水墨画的当代语境进行思考与创新。这是首次明确提出水墨画要从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中反叛出来。
  一、一个世纪以来关于中国画的讨论
  汉末,印度绘画随着佛教而来,中国画受之影响,顿放异彩。到了唐宋,已是讲笔墨、讲气韵。自五代而宋而元,益加讲研,主神主妙,文人画兴起。到了明清之际,此风尤盛。传统水墨画的古典艺术价值是无法否认的。
  但近代以来,水墨画已不仅仅处在中国古今文化格局之中,面对古今中外文化的交织碰撞,水墨画必然要改变,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自我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打着科技救国的旗号来发展中国。谈及中国画,康有为曾说:“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敝极矣。岂止衰敝.全今郡邑无闻画人。其遗余二三名宿.摹写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笔数笔.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欧美、日本竞胜哉?”2“五四”前后,陈独秀等人把中国画与中国命运相关联,提出传统与现代、革新与保守等庞大而又沉重的主题。在1957年前后,以美术史家王逊和著名画家秦仲文为代表,其讨论的话题已由中国命运转到了更为具体的中国画笔墨问题――怎样画中国画,中国画的特点是什么?改革开放之后,在85新潮美术运动的推波助澜下,画家们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进行反思。以李小山的“中国画穷途末路说”为导火索,这次争论把中国画的创新问题从笔墨技巧的层面提高到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反思的高度。面对九十年代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吴冠中提出了的“笔墨等于零”,并指出失去的只是笔墨的旧时形式,当下该反思的是作品的整体形态及其内涵是否反映了新的时代风貌。
  数次争论从中国命运探讨到笔墨技巧,再由对中西文化的反思到作品的整体形态内涵,我们可以看出水墨画俨然成为代表中国文化观念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表达方式,水墨艺术的发展被赋予了关乎中国画未来的使命,特别是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更成为中国文化跻身世界文化之林的一种文化战略。
  二、西方文化对现代水墨画的影响
  当代中国画的探索,是在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展开的。从十九世纪末,李铁夫、冯钢百赴美留学,至五四运动前后,林风眠、李金发、陈角枫、司徒槐、司徒乔、李慰慈等留学生的大量归国,美术社团、展览会、出版物一系列新机制的引入,到陈师曾、李叔同、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等艺术家的赴日留学考察,均对当时的美术创作、教育、史论研究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掀起了学习西方美术,改革中国传统绘画的浪潮。
  徐悲鸿在美术教学和创作上提倡写实主义,把素描引入中国绘画教育中,这不得不说是美术教育上的一次革新。他在强调写生的同时,更为注重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主张为人生的艺术,笔墨技法服从于整体画面的形象塑造与主题性的统一成为基本的评价标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吴冠中的《绘画的形式美》引发了关于抽象美在理论和创作上运用的讨论。随着大量的西方现代哲学、文学、艺术书籍的引进,国门的进一步打开,西方人全新看艺术、看人生的角度迫使人们反思,也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价值参照系统。
  1985年11月,湖北美协举办了“湖北中国画新作邀请展”,被邀艺术家有二十五位。极力倡导或探索“形式美”、“抽象美”的吴冠中、刘国松,年轻艺术家谷文达、阎秉会等均在此列。他们的作品中引入了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西方绘画思想。这些表现手法与传统水墨体系相结合,在当时的美术界形成强烈反响。
  三、多元化发展的新水墨
  当代社会是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相互交织缠绕的多元现代性并存状态,多元化发展正是现代水墨画当下的状态,也是现代水墨画的所选择发展之路。
  (一)材料的多元化
  在科技的不断发展的今天,在追求水墨语言丰富性的同时,传统的水墨、宣纸,已不能满足画家们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语言来表现合适的绘画与题材,材料语言的意义性越大,人们对其的期望性就越高。
  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现代水墨画家可以定制出具有特殊属性的宣纸,从而产生特殊效果。如画家张羽的作品《指印》所选用的宣纸在接触水后,会产生一定的空间变化,使二维变为三维空间。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不少艺术家充分利用高科技和多媒体手段,在艺术形态上对水墨进行颠覆,使当代水墨开始从平面走向立体、静态走向动态、二维走向三维。它既改变了水墨艺术的展示方式,出现了诸如设计水墨、光影水墨、影像水墨这种无水无墨的当代新水墨形式。
  (二)技法的多元化
  对于任何一个画种来说,材料和技法都是密切相关的,材料的发展必然带动技法的变革。许多画家在技法的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生宣性棉,遇水易裂。这本是生宣的缺点,现代水墨画家仇树德却是利用了生宣这一特点确定了自己“裂变”这一风格。用毛笔蘸满清水在宣纸上画出线条,使其受张力而裂。随后把这些裂痕一层层裱在有颜色的大幅布面上。这些裂痕就是他画面的内容。
  在现代水墨画中揉纸、喷笔、无笔及掺入各种化学溶剂的也是画家常常采用的技法,现代水墨画家在弱化笔墨的同时,强调材料的自主性,技法仅仅作为一座桥梁,通过各种特殊技法的运用达到充分发挥材料本身的特性的作用。
  (三)内容的多元化
  中国古典文化在儒、释、道三家的影响下发展起来,中国传统水墨表现内容多为山川、河流、雾霭、人家。西方艺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感慨其色彩艳丽表现手法逼真的同时,也注意到其内容的多元化。绘画不仅仅反映真、善、美,同时也可以揭露虚假、恶、丑。
  现代水墨画家借鉴了西方的写实、抽象等表现手法,使我们表达更深层次、更宽范围的绘画题材成为可能。一些现代水墨画家,有感于现代人们在都市生活中的压抑与无奈、人性的虚伪等,创立了都市水墨。还有些画家关注于时间、空间等抽象的概念上,如画家阎秉会的《心壁》石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石碑,它暗指的岁月的流逝,是时间和生命的一种符号象征,一种精神的隐喻。
  现代水墨画表现内容的多元化极大程度的满足了现代人对艺术表现内容需要与时代同步的要求。也使得现代水墨的欣赏群体不断的扩大,这是传统水墨画所不能企及的,也是现代水墨画媒材多元化的最重要特征。
  四、总结
  汞布里希说:“一切艺术都源于人类的心灵,出自我们对世界的反应,而非出自可见世界本身。”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水墨画的发展与结合必须以反映现代人的精神内涵为原则,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笔墨形式。这也正是现代水墨画产生以及发展至今的宗旨所在。正如西方的现代艺术所呈现出的多姿多彩的局面一样,我国的现代水墨画也呈现出了其多元发展的艺术道路。现代水墨画的多元性发展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M].中州书画社.1917
  [2]吴冠中.笔墨等于零[N].香港明报周刊.1992
  [3]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中国美术年鉴[M].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1948
  [4][5]对立的的舆论[N].中国美术报.1986(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31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