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生资助育人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方针下,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资助育人建设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更好地让国家惠民惠生政策得到切实落实,让受资助学生拥有健康的成长心态,这一问题已经日益凸显。制度与实践“两手”都要抓,政策制定与参与个体之间的协同发展,将是推进学生资助育人建设的有力抓手。
  关键词:政策制度;心理健康
  一、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资助体系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难问题已经逐步得到有力解决。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经历了从无偿资助到有偿资助再到无偿和有偿资助相结合三个历史阶段。2004年,国家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进行了重大修订,使学生助学制度进一步完善。
  制度本身是理想化的,是对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有积极作用的。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诸多现实障碍,学生资助分配过程和结果的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首先,分配不均。1.地区发展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名额浪费,而很多地区学生却因贷款名额少,无法正常上学。2.重点高校学生获得资助的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点高校学生。其次,从最终分配结果看,多种因素影响分配。1.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会影响学生获得资助的机会。2.女性与男性相比获得了更多的资助3.口才好的学生比口才一般不会表达的学生更容易在师生相互不了解的情况下获得资助机会。
  二、关于学生资助制度的改进意见
  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具体的对策思路,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学生资助制度,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首先,完善国家奖助贷制度,从而达到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奖助学金相结合的学生资助制度。其次,针对不同收入群体,可采用不同的资助方式。面向全体学生的,可采用奖学型资助;如果资助对象是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采用助学型资助。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资助方式或多种资助相结合。
  综上所述,学生资助育人建设需要一个完善的学生资助制度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除此之外,在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实施主客体的体系建设,注重学生、学校以及社会个体的协同发展,更好地推动学生资助育人建设的深入改革。
  三、针对学生资助育人的启发与思考
  (一)个人层面
  学生应正确面对自身情况,积极乐观面对自身贫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克服自卑等不良情绪,用知识充实自己,并将自身贫困处境转化为自身的动力,认识到后天的勤奋可以改变现在的情况,用自己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学校层面
  1.加强诚信教育,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学校定期开展诚信教育讲座,无论是对学生评定助学金或是后期的助学贷款的还款都有重要意义。
  2.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引导正确的心态。贫困生在大学期间在追求独立自主和发展期间,由于客观条件的约束,承受着如学习、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很容易造成心理异常,因此学校层面要加强思想引导,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3.营造校园文化,评选自立自强先进典型。营造和谐校园文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国家、社会对贫困生的资助是关心和帮助,学生要学会感恩,自觉将这种爱通过自己再传递出去。同时学校大力弘扬贫困生自立自强精神,发挥贫困生示范作用,让优秀贫困生成为榜样,让同学们都学习他们勤奋刻苦,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三)国家层面
  1.坚持公平原则
  公平首先是规则公平,制度公平,使人们在这种规则制约下公平竞争;其次是分配公平,即同等条件的人获得同样的待遇。同等质量的学生享受同样质量的教育,使得学生都能有机会接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
  2.增设学生资助渠道
  学生资助除了国家,政府资助外,还可从社会不同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社会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的子女上学提供资助。(1)制定勤工助学计划。学校适时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并多多创造条件,让勤工助学在学生资助制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企业单位也可给予一定资助与扶持。(3)建立必要的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管理机构,加强对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的引导和管理。
  3.加强学生资助的法制建设
  学生资助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庞大的社会公益事业,许多方面除了道德层面约束外,需要用法律来规范和制约,尤其是借贷关系更需要有法可依,更需要法律来保护。
  综上所述,如何更加深入地推进学生资助育人建设,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需要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一个惠民惠生的教育工程,除了有完善的制度保障,还应有实事求是、诚信守则的实施体系来落实。宏观规划,微观入手。制度、实践“两手抓”,做到合理衔接、优化推进的良性循环,才有学生教育事业更好地明天。
  参考文献:
  [1]林琳,柯晓扬。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构想[J]教育探索,2013(2):125-126
  [2]杨可瑞:《制度分析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反思》,《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作者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47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