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及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从我们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思想宣传教育以来,经过了30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人口与计划生育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始终处于首要地位,其改革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改革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创新。为此,本文就宣传教育的理念创新作一分析与探讨,以求更加完善。宣传教育理念的创新涉及诸多方面,所以只能择其要而言之。本人认为,在宣传教育工作创新中,至少要确立以下几种新理念
  一、确立宣传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
  从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出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主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绝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发展,宣传教育的理念要创新,其核心就是要确立科学发展观。只有确立了这一全新的理念,方能在宣传教育工作实践中创新内容、形式等,营造一个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广大育龄群众确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加大依法宣传教育的理念
  依法宣传教育是依法行政的内容之一。过去,在计划生育系统,一提到依法行政,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政策法规部门,认为只有政策法规部门才涉及依法行政的问题,而宣传教育部门似乎与依法行政关系不大。事实上,这正是宣传教育理念需要创新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一章第二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法的形式将宣传教育确定下来,使之有了法定的重要地位,这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宣传教育不再是停留在计划生育工作经验的层面上,而是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是依法必须进行的。依法宣传教育,除了以上所说的宣传教育在《人口与计生法》中具有法定地位外,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宣传教育必须依法进行,宣传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以此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同时,为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而营造舆论氛围。这也是宣传教育理念创新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三、增强按需宣传教育的理念
  按需宣传教育,指的是按照群众的需求进行宣传教育。以往,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者习惯于向群众一味地灌输思想,“以我为主”,是“我要宣传教育”。这是一种脱离群众实际的宣传教育,自然达不到宣传教育的目的。现在,我们要在宣传教育理念上创新,就必须确立按需宣传教育的理念。概括地说,这一新理念就是要变“我要宣传教育”为“要我宣传教育”。“我要宣传教育”,是“以我为主”,或者说是“以我为本”;而“要我宣传教育”,则是“以群众为主”,或者说是“以群众为本”。我们必须确立按需宣传教育的理念,把“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估宣传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作为衡量宣传教育工作者成绩的最终标准。按需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必须切合群众的实际,满足群众的需求。宣传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等必须创新,必须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四、提高宣传教育服务的理念
  所谓服务,就是要在技术服务方面舍得投入,加大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建设,建立健全育龄群众避孕节育与生殖保健档案,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群众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广大育龄群众,需要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也需要享受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服务,需要获得计划生育宣传品。这就需要宣传教育工作者为之提供相应的服务。于是,要确立宣传教育服务的新理念,才能自觉地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宣传教育的优质服务,取得宣传教育的显著效果。
  五、加强宣传教育虚实结合的理念
  宣传教育的虚实结合,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宣传教育必须既务虚又务实,做到虚实结合。在关于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中,以人为本,从人们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利益导向机制出发,将宣传新的生育观念融入为群众办实事之中,便是宣传教育虚实结合的一种典范。二是宣传教育也有硬指标。过去,人们总是将宣传教育视为“软任务”,认为宣传教育就是“摇摇笔杆子,耍耍嘴皮子”,没有硬指标,也不能直接产生效益。这种宣传教育仅仅是“软任务”的理念,也是一种亟待更新的理念。宣传教育,虽说不能立竿见影,但其长远效益是毋庸置疑的。这种长远效益突出地表现在人们婚育观念的根本转变上。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给宣传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要有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与时具进地去发展、去开托、去创新。
  总之,我们应该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这项工作纳入党的宣传工作的大系统,统筹安排,确立与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全新的理念,以指导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实践。从而营造一个好的强烈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广大育龄群众确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推动社会主义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建设,最终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58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