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防治脑血管疾病思想理论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目前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应用西医手段,有时往往不能取得较好效果,在本研究中,从中医的角度,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医;脑血管疾病;思想理论;探讨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识码】B
  社会进步与工业发展,促进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生存时间的延长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衰老性疾病,其中比较常见的便是脑血管疾病,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几率增加,这就增加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1]。在对脑血管疾病的西医治疗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不能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不能有效的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控制。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早在《素问》中就提及到养生的重要性,防病于未然[2],注意平时生活的规律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本文中就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防治方法从中医的角度进行阐述。
  1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机理
  在中医学里,脑血管疾病属于中风的范围[3],发病原因主要是过度劳累、身体虚弱、情志内伤、饮食失调、起居紊乱、内伤积损等。中医学里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天地的阴阳与人体的阴阳是相对应的,会对人体阴阳的变化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人体不能与天地相适应,就会导致人体内阴与阳的失调,肝肾的阴虚,肝阳旺盛,肝风在内乱动,脏腑功能失去协调,进而引起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去协调,使得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不能及时的排除体外,病理性的产物亦在体内堆积,如淤血、气滞、痰浊等,这些生理性代谢产物与病理性代谢产物在体内相互冲撞,相互作用,致使痰气内结于肺,痰气与淤血相互纠结,风痰阻窍,痰气与淤血将脉络阻塞,导致气与血不能在体内正常运行,这就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形成。
  2 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法
  2.1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素问》[4]中提及人的饮食要有节制,日常的起居要有规律,不能过度劳累,这样才能形与神俱,使得天年得以尽终,寿命得以延长。这就提醒我们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要注意养生,学会养生,使天地阴阳与人体阴阳达到和谐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体内各个器官及组织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日常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也要与天地的阴阳对应起来,季节有春、夏、秋、冬的交替,饮食起居也要根据四季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调节,注意季节变换的养生,才能使五脏六腑正常的运行,气与血的生成源源不断,人体的各项生理处于和谐状态。
  2.2 防病于未然
  在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是可以预防的,一般疾病在发生之前,都会早期征兆,如早期发现,积极处理,使其不能进一步恶化,会使身体恢复到良好的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在中医思想里,有一种思想是治未病,防病于未然,这对于预防脑血管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脑的血液循环要保持顺畅,就需要全身的新陈代谢处于正常状态下,如肾精要充足,心气要充沛,肝气要调达,肺气要通调,脾气要健运,只有这样才能使全身代谢处于良好的状态,如不生痰浊、不成淤血,使脑血管通畅无阻,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就会显著下降。由以上情况可知,在人体处于亚健康的情况下,要进行积极的调节与治疗,经过活血、化瘀、平肝、熄风、滋阴、潜阳、清痰火、化痰浊等,恢复脑血管正常的弹性功能,使脑血管抵抗强血流压力而不发生破裂。如此,血液循环正常,人体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就会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血液处于稳定状态,不会粘稠,就不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不会造成脑梗死及脑缺血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五行相生相克的制化思想在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秉五常,以有五脏。在五行理论思想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藏象学说,《尚书・洪范》中提及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根据五行生克制化思想对人体进行调治,使的机体处于制约、被制约的相对稳定状态,以此来保证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机能的正常运作,进一步达到气、血、津、液的生化有源,气机条畅,痰浊不生,血流通畅,肾精充足,神明得养,五脏安和,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五脏调和,痰浊不会形成,进而血流得以通畅,不至于导致血管的粥样硬化、阻塞、溃破等,使得脑血管具有很好的弹性,这就大大减少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保证机体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
  2.3 脑血管疾病发病后治疗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五脏六腑互相滋生,互相制约,使人体处于正常的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的状态被打破,疾病就会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一般较急,多由瘀、痰、火、风等病理性因素在肝肾阴虚基础之上形成的气血逆乱及阴阳失调,最终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疾病发生后,就要根据阴阳平衡理论对疾病进行治疗,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如果是由脏腑中的闭证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就要应用通腹、泄热、息风、清火、豁痰、开窍治疗,如使用安宫牛黄丸、桃仁承气汤等制剂。如果由内闭外脱引起,则使用扶正、固脱、醒神、开窍的方剂进行治疗。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要辨证的进行,因人而异,根据具体体质、临床特点、疾病进展阶段进行区别治疗。
  综上所述,祖国医学在脑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后期康复中都做了相应的阐述,作为继承人的我们,要将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思想精髓发扬光大,在临床中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使中医治疗方法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姜文清.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医中药.2014,10(1):254-255
  [2] 任安静.1000个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药的统计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0,29(8):583-585
  [3] 杜 薇,孙忠人,张秦宏,等.艾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2):153-156
  [4] 李 强,韩组成.中医思想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理论探讨[J].光明中医.2014,29(2):215-2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70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