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校校园危机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起,高校校园危机就一直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为了应对时有发生的高校校园危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危机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正确及时的校园危机管理也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环境。
  关键词:校园危机;校园危机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256-03
  一、高校校园危机概述
  1.校园危机的定义
  危机这个单词,通过词条的解释是:事件的矛盾积累在事件数量积累的基础上最终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事件可能处于本质变化状态或者本质变化已经发生但不稳定的状态,事件的本质变化将带来严重物质或精神上损害的现象称之为危机。
  校园危机的一种解释是指学校在没有预备的情况下发生某一事件,该事件或直接亦或是间接威胁到学校日常的运作规律,并产生不良的影响和恶性的后果,并且当时以学校的力量无法妥当处理。
  国内某些研究团队和高等教育研究学者则把校园危机定义为以当前学校的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难以妥当解决的紧急事件,且该事件是未知无预警的,突然爆发的,小范围或大范围造成极大的恶性后果。
  2.校园危机的类型
  ①群体性校园危机
  群体性校园危机是大规模涉及高校学生人身安全的重大校园危机事件。群体性校园危机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卫生灾害、群体性聚集和校园伤害以及公关危机。自然灾害危机指的是如特大暴雨、雷电、地震、海啸等非人为的,大自然所造成的校园危机,是不可抗因素的一部分;人为灾害危机指的是由人的疏忽,安全意识薄弱或者刻意为之所引起的校园危机,包括漏电、火灾、高空抛物、交通事故、高校实验室事故等;卫生灾害危机指的是卫生措施不当引起的校园危机,包括传染病交叉感染与流行、食物中毒等。这类事故较易在卫生条件差的中小学发生;群体性聚集危机主要指学生群体性的集中进行扰乱学校秩序或违法乱纪的校园危机,如学生集体示威罢课、殴斗事件等;公关事件危机指学生对校方或国家存在不满,进行规模性的扰乱校园秩序,侮辱国家、学校及教师等相关人员的行为。这种事件往往与国家政策或是学校规定有关,相关规定侵犯了某些学生的利益,引发学生的不满。只要有学生带头,这类危机就会爆发。
  ②个体性校园危机
  与群体性校园危机相对,个体性校园危机主要针对个人身心安全,但这种校园危机事件对其他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个体性危机事件包括学生出走、自杀、杀人行为以及学生个人的意外伤亡。学生出走、自杀、杀人等这类高校危机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该问题主要涉及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经济生活贫困、人际关系紧张、感情受挫等所造成的心理上的障碍与认识上的偏差。学生个人的意外伤亡是很难避免的,校方只能尽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并且具有一套高效的救援流程才能将损失降为最小。
  3.校园危机的特点
  对于校园危机的特点,学术界拥有各式各样的说法,一般具有危害性、突发性、阶段性、信息不充分性、不确定性和时代性等一般危机的共同特点,还具有人员密集性,主体活跃但不成熟,社会敏感性等特点。
  ①危害性。危害性指的是危机会从各方面危害校园环境,产生各种负面的影响,威胁到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是学生的个人前途与生命。
  ②突发性。突发性指校园危机的发生是意想不到的,十分迅速的。准备不充分的高校往往会措手不及,导致校园危机产生连锁性的破坏。
  ③阶段性。阶段性指的是校园危机的发生会分成不同的阶段。 国外著名学者Fink巧用医学名词,他将危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潜伏期、爆发期、后遗症期和解决期。解决校园危机可以根据危机所处的阶段对症下药。
  ④信息不充分性。它指当所处环境不太确定与不可预见时,人所掌握的信息不可能十分全面。此外,因为人是感性的动物,并非时刻处于理性,对于危机状况的预判也会随信息的充分程度而发生变化。校园危机事件的信息不充分性可能会导致事件处理不当,引发更多联锁问题。
  ⑤不确定性。校园危机的发生也是不确定的,它可能涉及各个方面。这个特性导致我们难以用唯一的一套危机处理流程来涵盖全部的校园危机,作为管理者也很难在各方面妥善处理好危机。
  ⑥时代性。处于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社会经常热议“80后、90后”。有些社会学学者的观点是“80后”的价值多元与自我徘徊,“90后”的实用主义倾向和自我价值的凸显。所以,校园危机管理要针对不同时代制定不同的危机管理体系。比如,许多“90后”是独生子女,他们内心深处有孤独感并且缺乏与同龄人交流。此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上中小学都是非住宿生,没有体验过寝室生活。上大学时,寝室生活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而产生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则是许多恶性校园危机的导火索。
  二、校园危机管理及其作用
  1.校园危机管理的定义
  所谓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是指保障学校教学秩序,维护师生安全的一种协作管理法。这种方法应指导教职工如何在有限时间内鉴别、面对和解决校园危机、如何恢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与抚慰学生受伤的身心。
  校园危机管理计划(crisis management plan)是对有可能发生的校园危机而制定的一种行动流程。一个优秀的校园危机管理计划应具备物质上的考虑和人文上的关怀。物质上的考虑是如何能减轻学校各方面的经济损失,而人文关怀则是考虑学生身体与精神状况的。
  2.校园危机管理体系的特点
  校园危机管理体系应具备如下特点:观察能力、沟通作用、引导作用、明辨是非作用、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总结作用。
  ①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发现校园危机前兆的能力。无论是集体危机还是个人危机,危机发生之前都是有前兆的。该能力主要由处于第一线的辅导员以及心理委员所体现。辅导员是密切接触学生的,一名合格的辅导员要能从工作压力中走出来,及时观察和学生的各种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指的是:言语上的征兆、行为上的征兆和环境上的征兆。通过观察学生的这些变化可以有效的掐灭校园危机的“火苗”,而不是去一味的当“消防员”。   ②沟通作用。沟通作用不仅仅是与学生沟通,还包含与领导沟通、与学生家长进行及时交流以及与其他同学群众沟通。及时沟通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事件全貌,为有效合理解决校园危机获得条件,还可以让整个危机管理体系协调运作,从而达到最大的效率。
  ③引导作用。危机管理人员最需要的就是引导危机发展的能力,整个危机管理体系能否有效也取决于此。管理人员应该把握校园危机的不同特点,有方向性的进行引导,让危机事件按照自我预期的方向发展。最终起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效果。
  ④明辨是非作用。鉴于校园危机事件突然性,倘若事件发生,有些老师与学生会陷入手忙脚乱的境地,特别要指出的是,校园危机的副产品之一就是舆论的失控。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体系的领导者应该稳而不乱。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清醒的头脑,用自己明锐的洞察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去将校园危机事件掌控在自己的范围,向所有人解释清楚目前的情况,并且不能存在隐瞒与欺骗的行为。
  ⑤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有两方面,其一是管理体系的调节能力,其二是管理人员的心理调节能力。
  管理体系说白了还是一个团队,团队都是需要默契与磨合的。在人员的变动下,可以使新成员很快的适应其所在的部门;对专业性不强的成员进行培训;成员怠惰时能及时纠正、督促等都是管理体系的调节能力。当然,这需要制定管理条例和互相监督。接着,谈及自我调节能力。总所周知,校园危机管理的第一线成员是辅导员。辅导员是一个高压力的群体,从工作强度和工作性质上都可以证明该结论。如果辅导员自身都无法调节压力,那就好比让一个病人去给另一个病人看病,病看不好也就算了,搞不好还会传染。所以,校园危机管理体系的成员也应该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⑥总结作用。高校学生的校园危机事件数量也并不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校园危机管理者应该善于调查研究,总结归纳手头的校园危机的资料。通过学习这些资料,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对于自己学校发生过的危机,更是要特别关注,避免重蹈覆辙。对于资料的处理要理清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实际需要的各种环节,做好总结和预案。只有如此,才能防范于未然,及时学生的危机事件发生,预案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三、校园危机管理的实施
  1.校园危机管理的过程
  危机管理既需要一套合理科学、完整有效的校园危机管理策略,校园危机管理者又要考虑体制、环境等因素进行适当改善。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美国联邦危机管理局就已经建立了一套危机管理体系。该危机管理体系的适用性与普遍性较强,可以分为舒缓、准备、回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学者Mitoff又完善了该项理论,他认为危机管理可分为危机信息预判、危机的准备、学习、危机危害的控制、总结工作等五大步骤:①危机信息预判:管理者应尽可能早的发现危机的前兆;②危机的准备:准备一套较详尽的危机处理流程,并且管理者应合相关的条件(如环境因素、体制因素)来进行判断,起到强化弱项的作用;③危机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实战和演习中完善危机处理流程;④危机危害控制:积极进行损害的控制并制定计划进行恢复;⑤总结工作:结合以往经验,修正危机处理流程;
  2.校园危机管理策略
  校园危机管理策略可以分为如下:调整策略、统一策略、协作策略。
  ①调整策略。调整策略是指学校管理者考虑校园危机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具体的方案与计划,保证各部门各成员能根据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
  ②统一策略。它是指统一管理体系功能不同的各个部门及其成员,使所有部门能在校园危机发生时尽到其应有的职责,使整个危机管理体系能统一起来。
  ③协作策略。它是指在整个危机处理过程中,没有任何部门可以独享所有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必须与其他部门进行协作。
  3.校园危机处理原则
  校园危机处理能分为五大危机管理原则,其具体内容可以总结为:危机管理体系在处理危机时应遵循积极主动、责任承担、有效沟通、速率高效、运行稳定五大原则。
  ①积极主动原则。积极主动原则指的是若校园危机发生时应主动干涉,积极的履行自身应有的职能,最终起到减少损失甚至化解危机的效果;
  ②责任承担原则。责任承担原则是在危机发生后,勇敢主动的承担责任,不逃避责任,相关责任人应履行安抚群众、损失赔偿等职能;
  ③有效沟通原则。有效沟通原则指的是能将信息有效的传达给公众,以避免公众的误解而产生更大的舆论危机。相关责任人应诚实、真诚地向公众说明情况,不能隐瞒实情,欺骗公众;
  ④速率高效原则。速率高效原则指的是遵守 24 小时法则(危机发生后的 24 小时是化解危机最有效的黄金时间)。危机发生后,迅速动员危机处理体系的全体人员,根据制订的危机管理计划,开始进行人力、物力资源调配和准备工作。管理决策者要立即亲赴危机事件现场,亲自指挥现场进行工作,展开全面的危机处理行动,及时、果断地处理危机;
  ⑤运行稳定原则。运行稳定原则指危机发生时,危机管理体系应能正常稳定进行运作。个成员要保持头脑的冷静,按危机处理流程稳定展开各自的工作。切勿乱成一团,互相推卸责任,从而导致危机事件恶化。
  四、目前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缺陷
  近几年,高校危机管理的确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对于上世纪,无论是专业人员的配置还是处理流程的制定都有改善,可是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缺少一套校园安全相关的法律。
  我们可以不妨借鉴一下西方的危机管理部门,取其所长。在美国,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公共危机,该机构名为FEMA,是美国总统卡特于1979年设立的。其拥有许多配套的管理法规。此外,美国的法律指明与落实各个部门与单位在校园危机管理中的责任,从而建立起“人人有责”的危机管理法治环境。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本人呼吁能有一部属于国人的校园安全管理法规。法规可以作为保障校园安全的法律依据,还有利于中国的法制化进程。   2.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不强
  辅导员是站在高校危机处理第一线的人,但目前高校绝大部分辅导员的专业背景都是与心理学或管理专业无关的。辅导员自身知识不足严重影响了校园危机干预工作的展开。在面临一些危机产生的征兆时,如学生发生心理问题,有些辅导员显得束手无策,有的把危机干预工作当作聊天,有的甚至只是一味的说教,这都是不可取的。此外,辅导员多数只是经历简单培训就立刻上岗,对相关知识只停留在表面,很难实现专业化。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造成人员频繁流动也是难以职业化发展的原因。建议社会与高校应重视辅导员相关专业的发展,从而对校园危机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3.校园危机管理过于重视理论,没有实践经验
  目前,大多数的高校校园危机处理流程都是根据现有学者的理论经验制定与设计的。这些危机处理流程只是主观的设想危机发生时的全过程,并没有经历实战与演习的考验。实战的机会很少,毕竟校园危机不是连续与经常发生,但是通过演习来模拟校园危机还是可以做到的。通过演习可以模拟校园危机的实际情况,可以检验管理者所设计的危机处理流程的实用价值,可以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有危机处理流程的不足之处。可是,为什么连演习的机会都没有?缘于演习会消耗人力物力,学校也不愿冒险去兴师动众,避免因演习而发生其他的校园事故。此外,也说明了管理者对危机处理流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愿花费精力和财力去研究一套很完善的校园危机处理体系。
  4.校园危机管理缺乏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
  高校校园危机管理其主要的管理群体是高校学生。高校大学生与中小学生不同,一方面他们有空余的时间精力,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一定的财力,是社会上最能展现自身活力与性格特点的人群之一。目前的高校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不同,他们的出生条件与社会背景都优于往届学生。不同的出生时代导致不同年代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70后追求物质效用、80后追求形式表达、90后追求内涵表达,可以形象的用三部不同的电影(《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来展现三代人的巨大差异。当然,这些评价都来自网络,虽不能代表所有人,但可以体现三代人目前的社会地位、社会价值以及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不同,他们的心理问题与价值判断也会不同,最终导致有“代沟”的不同校园危机。所以,危机管理体系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一概而论,要以当前在校大学生的视角去分析潜在的校园危机问题。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参考文献:
  [1]漆小萍.大学生危机事件管理[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郭济,高小平等.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中国行政管理,2006(10):6-9.
  [3]刘陈陵,郭兰.美国校园危机干预模式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8(12):102-105.
  [4]徐宝林. 浅析高等院校校园危机的预防[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9(2):119~121.
  [5]武宇清,王余丁. 高校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研究初探 [J]. 中国高教研究,2007,5:66~67.
  [6]史铁成.对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思想的理性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72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