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病变样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比较3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胆囊息肉2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4例,胆囊腺瘤6例,小结节型胆囊癌8例)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结果:恶性病变组(小结节型胆囊癌)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血流十分丰富,其CDFI下的血流显示阳性率、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阻力指数(RI)与良性病变组(胆囊息肉和胆囊腺瘤)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以V>20cm/s作为判定恶性病变的指标,其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3.54%,准确性为89.74%;若以RI>0.6作为判定恶性病变的指标,其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98.5%,准确性为94.7%。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种类、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胆囊息肉;胆囊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是指胆囊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是一种影像学诊断,可在4%~7%的接受腹部超声检查的成年人中发现。我国健康成人中PLG的患病率约为5%。PLG包括良性腺瘤或腺癌等肿瘤性息肉,也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以及腺肌样增生等非肿瘤性息肉。多数PLG为良性病变,但也有少部分为恶性或癌前病变。现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3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3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男28例,女11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2.6岁。其中胆囊息肉2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4例,胆囊腺瘤6例,小结节型胆囊癌8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2方法
  患者禁食8h后用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平卧位,必要时改变体位,清晰显示胆囊腔,观察病灶的大小、位置、形态、内部回声、基底部及局部囊壁情况。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病灶内血供,并用脉冲多普勒(PD)确定其血流性质,测量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视被测血管粗细设定在2-5mm,血流与声束的夹角<60。。胆囊多发结节以最大病灶为观测值。CDFI血流信号判定按Adler半定量法进行分级。0级:无血流信号;I级:有闪烁的点状血流信号;II级:有稳定的棒状血流信号;Ⅲ级:有片状、条状或树枝状血流信号。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二维超声表现不同胆囊隆起性病变的灰阶声像图特点见表1。
  表1  不同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
  病变类型
  例数
  病灶平均
  直径(cm)
  回声
  基底
  病灶与囊
  壁关系
  胆结石
  胆囊息肉
  21
  0.79±0.33
  强
  窄且
  有蒂
  分界清
  4
  胆囊腺肌增生症
  4
  1.39±0.81
  低
  宽
  病变处囊壁
  明显增厚
  0
  胆囊腺瘤
  6
  1.52±0.35
  高或中等
  宽
  边界欠清
  3
  小结节型胆囊癌
  8
  1.81±0.61
  低或混合
  宽且不规则
  边界模糊、中断或增厚
  7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不同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病变类型
  例数
  CDFI血流分级
  Vmax(cm/s)
  RI
  0
  Ⅰ
  Ⅱ
  Ⅲ
  胆囊息肉
  21
  17
  3
  1
  0
  13.8±2.2
  0.54±0.05
  胆囊腺肌增生症
  4
  4
  0
  0
  0
  未测得
  未测得
  胆囊腺瘤
  6
  2
  3
  1
  0
  16.9±2.8
  0.58±0.04
  小结节型胆囊癌
  8
  1
  0
  3
  4
  27.2±7.3
  0.72±0.12
  恶性病变组(小结节型胆囊癌)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血流十分丰富,其CDFI下的血流显示阳性率、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阻力指数(RI)与良性病变组(胆囊息肉和胆囊腺瘤)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以V>20cm/s作为判定恶性病变的指标,其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3.54%,准确性为89.74%;若以RI>0.6作为判定恶性病变的指标,其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98.5%,准确性为94.7%。
  3.讨论
  PLG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1、2],是胆道系统常见疾病。随着超声检查普及应用于体检,小的PLG检出明显增多,对小的PLG治疗尚存争议。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在二维超声获得胆囊息肉样病变大体形态学信息的同时,从病变的血供特点上帮助鉴别诊断。由于肿瘤组织能释放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刺激肿瘤组织产生新血管[3],而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的物质基础。胆囊癌患者由于肿瘤内血管增生,血供增加,胆囊动脉及其分往往增粗、扩张,血流量增加,形成胆囊癌CDFI的病理基础。RI为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差值与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由于使用流速的比值,故不受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的影响,因此可信度和重复性亦较高,相互比较时比较客观。综上所述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种类、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务华,何小东,张振寰,等.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333―335.
  [2]王秋生.胆囊息肉样变的诊疗策略[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312―314.
  [3]徐秋华,燕山,龚雷萌.胆系肿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7,13(6):526―5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80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