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利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吡格列酮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餐后血糖、HbAl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糖尿病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并且大多于中年后发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2型糖尿病的治疗关键是改善胰岛B细胞的损伤及其功能衰退,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稳定血糖的治疗目的[2]。盐酸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它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我院近年来采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自愿的原则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35―72岁,平均(56.3±6.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7-75岁,平均(55.8±7.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WH01999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并且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肾、肝等脏器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停止使用降糖药物,进行常规的饮食和运动治疗。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口服二甲双胍片,0.25g/次,3次/d,均于餐后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治疗:口服吡格列酮片,0.03g/次,1次/d,早餐前用药。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个月。检查治疗前后身高、体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C-肽、血脂,计算BMI,用稳态模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并取其自然对数值。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bAlc测定采用低压液相法,胰岛素和C肽测定用化学发光法,TC及TG测定用氧化酶终点法。HDL-C及LDL-C测定用免疫比浊法。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结果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病人的FPG、2hPG、HbAlc、HomaIR、TC、LDL-C均有显著下降;治疗组TG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对照组BMI显著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MI和对照组TG及HDL―C则无明显变化。其中治疗组2hPG、HbAlc、HomaIR及对脂代谢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糖、I-IbAle、Homa―IR、血脂、BMI的比较(x±s)
  组别
  例数
  FPG
  (nmol/L)
  2hPG
  (nmol/L)
  HbAlc
  (%)
  Homa-IR
  TG
  (nmol/L)
  TC
  (nmol/L)
  LDL-C
  (nmol/L)
  HDL-C
  (nmol/L)
  BMI
  (kg/m2)
  观察组
  21
  治疗前
  7.9±0.7
  10.9±1.6
  8.0±1.2
  2.8±1.9
  1.89±0.34
  5.8±0.8
  3.2±0.8
  1.18±0.23
  24.8±1.5
  治疗后
  5.2±0.4
  7.8±1.2
  6.6±0.9
  1.6±1.2
  1.48±0.21
  4.7±0.4
  1.9±0.5
  1.63±0.17
  25.0±1.6
  对照组
  21
  治疗前
  8.0±0.6
  10.8±1.7
  8.1±1.0
  2.9±1.9
  1.88±0.36
  6.0±1.2
  3.2±0.9
  1.23±0.38
  25.1±1.3
  治疗后
  5.7±0.5
  8.7±1.6
  7.2±1.1
  2.0±1.3
  1.79±0.23
  5.1±0.8
  2.4±0.6
  1.18±0.31
  23.4±1.4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低血糖以及严重的脏器损害等。观察组患者中1例发生腹泻,1例发生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对照组患者中2例发生腹泻,1例发生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1例发生水肿。
  3.讨论
  糖尿病为内分泌科见的慢性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B细胞的异常引起[3]。目前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为控制血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为糖尿病常用的治疗药物,能够起到显著的降糖作用,但是其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效果不明显。吡格列酮为高选择性的胰岛素促进剂,能够显著改善胰岛素的抵抗[4]。本组实验也证明了上述观点。综上所述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建新.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48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77.
  [2]张莉.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9):40.
  [3]姜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153-155.
  [4]蒋云芹.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3,3(10):167-1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80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