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复杂性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复杂性与复杂性科学,学习以教育这一特殊的复杂系统,其复杂程度远非物理系统、化学系统及一般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可以比拟。以"复杂性"来研究教育是教育复杂性的本然要求。本文从何为复杂性、教育复杂性的内涵、教育复杂性基本特征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育复杂性   复杂科学    模糊评价
  一、教育复杂性初认
  教育本身具有复杂性,问题的复杂首先来自思维的复杂。人的复杂性的根本来自精神,即人的意义性。桑塔费研究所创始人乔治.考温认为复杂性是:“二十一世纪的科学”![1]
  同时教育本身具有复杂性,与“复杂性科学”联系紧密,提到“复杂性科学”,就不得不提到新三论和老三论。顺着这个思路,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我发现教育本身就是个复杂系统,教育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随着复杂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实践活动所蕴含复杂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许多学者正尝试着用“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探讨教育系统中的复杂性问题。
  二、何为复杂性
  复杂性一词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打开新世界之门的意义不言而喻,人类构建的大多数甚至全部的学科都可以被冠以“复杂性”, 依据复杂性理论,“复杂性”既存在于自然科学领域也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然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作为无机系统( 物质、材料) 、有机系统( 生物、生命) 和社会系统( 社会的组织、结构、制度、文化、意识等) 的混合系统更具有复杂性的机理和特质, 而置于其中的教育系统更是从要素、结构、过程、功能、目的、方法等方方面面显示出了复杂性的特点。一言以蔽之, 教育现象本身的复杂性, 尤其是教育作为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的统一性, 决定了复杂性理论和复杂性研究的适用性与合理性。
  据美国记者约翰・霍根在其《科学的终结》中所讲:“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塞思・劳埃德(Set h Lloyd)通过电子邮件向他提供了一份复杂性定义的清单,他统计了一下有45种之多。”[2]这也是目前对复杂性定义罗列最全面的资料。
  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s),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称“21世纪将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 最早明确提出探索复杂性方法论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他在20世纪80年代,复杂性研究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敏锐地提出要探索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他认为研究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必须采用新的方法,即他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后来发展成为综合集成方法的研讨厅体系。成思危教授曾指出:复杂性科学是指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科学,目前虽处于萌芽状态,但已被一些科学家誉为“21世纪的科学。”
  复杂科学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简称“老三论”)和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简称“新三论”),以及相变论、混沌论、超循环论等其他新的科学理论。
  三、教育复杂性内涵
  叶澜曾说:“教育是联结人和社会的重要纽带,而且它还连结着人类文明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更新性再生系统。从这个角度看,它可能是人世间复杂 问题之最。”[3]
  教育学因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也成为典型的具有复杂性的学科之一。事实上, 在教育系统内部存在着影响目的选择、过程实施、结果实现的多因素、多样态和非线性、不可逆的基本特征, 这一切都使得“复杂性”成为教育系统中的本然存在特性和基本存在样态,循此出发, 对复杂的教育现象进行研究, 就绝不能单一地运用简单性、单向性和线性的思维模式, 而应充分借鉴和应用复杂性研究的思维模式与研究思路。
  在教育科学刚刚脱离哲学母体开始演变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初, 正是自然科学迅猛发展、方兴未艾之际。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为代表的示范性学科的发展成就,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广度与深度, 并深远地影响了教育学的发展进程。
  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教育的主体复 杂多样,系统内部纷繁变化,还体现在与教育系统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多 变上。因此,研究教育有必要从复杂性的视角来审视。[4]
  经过查阅资料和溯源,我发现“复杂性”来源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复杂性”能否运用于其产生范围之外的领域就有疑问。“复杂性”能不能运用于教育研究之中,有一个边界逾越的问题。
  我认为教育系统(不管是其过程、结构、功能)是“复杂”的,并非“复杂性”之外的领域。既然从自然科学出发,研究发现“复杂性”存在于一切领域,而教育系统具有复杂系统的一般特征,那么,自然也可用复杂思想及其理论和研究方式来研究教育问题。把教育作为“复杂性”研究也是教育本身复杂性出发的必然。
  既然教育系统是复杂系统,教育过程、教育活动是复杂性的,那么以“复杂性”来研究教育是教育的本然要求,在这一研究过程中以所有“复杂性”科学研究中所共有的思想、范畴、共同的理论原则和共同的研究方法来观照教育。实际上也就是要以“复杂性研究范式”来研究教育的复杂性,而不是简单照搬自然科学领域的复杂性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复杂性”之于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方法论的指导和研究思路的启迪。
  既然源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科学”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教育领域,以复杂性科学研究范式来统领教育研究,就必须实现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
  正是基于对教育系统复杂性的认识,人们提出将复杂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教 育系统的研究中,从复杂性角度来理解教育系统及其复杂性,转变学习概念,重新设计与复杂性相适应的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从复杂系统中涌现出的新的思维 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最终达到增强教育系统效能的目的。
  对于教育复杂性的表现,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如教育本质 的多样性,教育目的双重性,教育功能的相对性,教育评价的主观性.[5]以及教育活动组成因素的多样性和可变性,教育活动结构与功能、系统与部分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性和教育结果的不确定性。[6]
  教育复杂性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非均衡性、非逆转性几大基本特征,对于其基本特征的研究将进行再探。
  参考文献
  [1] (美)米歇尔.沃尔德罗普。复杂[M].陈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2]约翰・霍根.科学的终结[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1997.
  [3]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6.
  [4]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5]杨全印,王江.复杂性教育研究初探[J].开放教育研究,2001,(1):30~32.
  [6]李伟胜.用复杂的思维方式研究学校教育活动――兼从方法论角度反思二十余年中小学整体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12):9~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823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