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评价机制便可能产生相应的的学习热情和行为方式,为此,“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既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小组评价的借鉴作用。因此,要让评价发挥出它的多重功能,注重小组合作中的评价。本文旨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来论述其具体要求。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评价目的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71-02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教师以学生小组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指导小组中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小组整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的目的。评价是合作学习的指挥棒,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评价也培养学生成员之间的评价。因此,研究和掌握有关合作学习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目的
  1.促使学习目标的达成
  评价不仅仅是老师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评价。培养学生在以下四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是汇报的知识是否正确,第二是站姿、声音是否洪亮,第三是小组配合是否默契,第四是这个小组有哪些不足提出建议,以便下次改进,教师侧重在点拨和引导。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老师的及时点拨,不仅有利于知识性目标的达成,而且也有利于过程性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许多时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种捆绑式的学习模式,组员都会以组荣我荣,我为小组的荣誉尽力。这样就自然会出现互帮互学、互补互进的学习热情。这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难看到的一种学习氛围,通过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切实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3.增强学生个体的自信心
  由于小组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每一个人的学习成绩都与小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评价不仅仅是针对个人,也包括这个小组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平时学习中不善于发言或者学习相对薄弱的同学在这样的团体中也会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即使遇到困难的问题也能得到组内其他同学的帮助,所以学习的自信心会随之增强,自尊心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重心已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群体合作达标。这样就更注重团队的整体效果和战斗力。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沟通、学会了理解,更学会了合作,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无形中得到了培养,一小组汇报完毕,先由其他小组成员根据汇报内容进行汇报。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方式
  评价语言的力量是不可小看的,好的评价会让学生得意洋洋,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让课堂真正充满活力。因此在评价时给学生制定评价模版,为了灵活地使用评价模版,我觉得教学中可以耐心地教学生运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去评价他人。评价的范围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学生的倾听、合作、展示、质疑等都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来评价。例如:在组内合作交流的时候,鼓励不善于发言的同学开口说话,只要他们尽自己的力量完成组长安排的合作任务,或者能简单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就可以让组员及时评价,给予正面的表扬:“你在语言表达方面进步了,说的不错,为我们小组曾添光彩,我们期待你更精彩的表现!”同时我还会特别关注这些同学在组内的表现,在他们讨论交流的同时及时跟上,靠近学生身边进行指导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你今天表现非常好!你不但完成了组长交给你的任务,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真了不起!继续努力吧!”还有在汇报员展示汇报完后,教师会引导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站起来评价,再由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对他的评价给予肯定:“我觉得他汇报得很到位,刚才评价的同学听得很仔细,评得真诚,我要向他们学习!”接下来由各组组长对本组组员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最后我会对学生在整个课堂上的表现做出综合性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教师会侧重对小组群体合作、展示能力等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反复的、多层面的评价方式使课堂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学、情感交流、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也是有一定的原则可遵循、有发展空间的,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补充、完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傅永曙.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严先元.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902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