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鄯善县某减压站供电系统更新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建设项目地质现状、水文条件等分析,对项目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评估、预测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
  [关键词]减压站 地质灾害 危险性 避免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359-1
  0引言
  减压站供电系统更新项目工程场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西南区域,距离鄯善县城约120km,项目区附近有西气东输埋设管道以及简易公路,对外交通条件非常便利。该项目工程为35kv输电线路工程,由南向北线路全长约10.605公里,杆基、塔基共计75基。新建输电线路主要工程为新建输电线路、更换现有减压站柴油发电机等附属设施,外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站内发电机实现PLC远程控制。该项目利用西气东输鄯善压气站的1路35kV外电源同时给减压站供电。运行方式为正常运行时,市电主供;当市电停电或变压器故障退出时,柴油发电机组自动投入,提供站内全部负荷用电。
  1地质环境特点
  1.1地形地貌
  评估区位于砂砾石戈壁和缓倾斜丘陵边缘,拟建场地地形开阔,总体地势南高北低,由觉罗塔格山向吐鲁番盆地倾斜,高程约为788-865m,地形坡降南部略高于北部。评估区为缓倾斜丘陵地貌和戈壁景观,无植被发育,评估区内有输气管道以及沿输气管道的简易公路在评估区南部穿过。
  根据现场调查,评估区内无常年河流,评估区大部分区域地形平坦开阔,起伏小,评估区局部地表发育有近南北向展布宽浅冲沟,总体宽度50-100m不等,下切深度5cm~30cm;评估区北部为缓倾斜丘陵,由北向南缓倾斜形成砾石戈壁,在野外调查点8号点附近有一小边坡,基岩出露,产状为226°∠62°,该边坡坡度约60°,高度约5m,宽约10m,坡顶为缓坡地形,表层基岩较为完整,稳定性好。
  1.2气象水文
  评估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降雨量稀少,大风频繁,气候年际变化不大,日差较大,无霜期长。评估区位于吐鲁番盆地鄯善县西南部,地貌类型属砂砾石戈壁和缓倾斜丘陵边缘,地形平坦开阔,无常年河流,局部发育近南北向分布宽浅冲沟,属季节性冲沟,总体宽度50m-100m不等,下切深度5cm~30cm,为降雨和融雪季节汇流形成,暴雨时有少量地表散流。
  1.3地层岩性
  评估区地表出露的地层为前第四系的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和新生界第三系(Q3)、第四系(Q4),均在鄯善南部觉罗塔格山地区有分布。
  1.4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评估区大地构造单元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Ⅱ)觉罗塔格裂陷槽(Ⅱ2-7),木扎尔特-红柳河板块缝合构造带(Ⅱ4-3)与塔里木板块(Ⅲ)哈尔克-萨阿尔明早古生代边缘海盆(Ⅲ1-1)之间。南部为库鲁克塔格地块(Ⅲ2-4)。评估区内无断裂构造通过,总体上,评估区属构造简单区。
  评估区在由早--晚泥盆世火山岩建造和早石炭世火山岩、碎屑岩组成的晚古生代构造层。至石炭世初转入汇聚,晚石炭世中后期固结,二叠纪起转入稳定。
  1.5工程地质
  评估区内工作区岩土工程地质类型分岩体和土体两大类。岩体主要有坚硬块状以花岗岩为主的侵入岩及变质岩岩组;坚硬―较坚硬片状以片岩为主变质岩岩组;坚硬―较坚硬块状、层状以碳酸岩为主岩组;坚硬―较坚硬块状、较坚硬―软弱、较弱互层状以砂岩、砾岩、泥岩为主碎屑岩岩组。土体工程地质类型主要有:砾类土、砂性土和粘性土。
  1.6水文地质
  评估区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在鄯善县南部接受微弱的大气降水;主要在觉罗塔格山接受大气降水、冰雪(川)融水的补给,以蒸发、泉水、河谷潜流的方式排泄,直接补给与其接触的低山丘陵缓倾斜平原地下水。评估区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2地质灾害危险性总体评估
  该减压站供电系统更新项目35KV线路建设工程位于鄯善县西南部戈壁丘陵地带,现状条件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不发育,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评估区所处区域年均降水量约为17.8mm,蒸发量3216.6mm,经调查,评估区内现状条件下,洪水灾害危害程度小。
  3防治措施
  设计阶段:设计前进行详细的勘察,设计杆基和塔基位置时应充分考虑在建设场地地形较高处,各类建(构)筑物应避开冲沟,同时设计时还应考虑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施工阶段: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必须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合理放坡或边坡支护,避免因基坑壁失稳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工程开挖土方严禁乱堆乱放,按相关技术要求堆放,其高度、坡角须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以避免引发新的地质灾害,并及时用于回填及场地平整,填方剩余土方在塔基四周,整平压实,使其略高于原始地表,起到保护基础的作用,以防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发生洪水、泥石流灾害。
  运营阶段:建立地质灾害巡查检查和预警机制,汛期(融雪及雨季)设专人传讯、监测天气及洪水情况,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准备充足防洪物资,防止极端天气条件下发生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对工程设施的危害。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建设工程属一般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不发育,其他灾害(洪水灾害)危害程度小,现状评估为危险性小。预测评估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工程建设不易遭受上述地质灾害的危害,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根据综合分区原则,将评估区全部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面积24.84km2。评估区范围内,建设场地适宜级别为“适宜”,建设场地内适宜工程建设活动。
  4.2建议
  (1)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其开挖深度和坡度按设计要求施工。
  (2)工程建设活动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3)在运营及管理过程要注意在融雪和降雨季节,及时排出积蓄在评估场地内的积水。注意雨季及融雪季节爆发洪水的危险,群防群测,做好预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911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