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保证接发列车安全的建议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交通运输的骨干。铁路运输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实现运送人与货物安全快捷的到达目的地,充分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接发列车;安全;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U29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目前接发列车安全是铁路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也是日常生产中需要重点把控的关节环节,想要把握关节环节确保安全,必须深入分析哪些因素是影响我们在接发列车中的安全隐患,并对这些隐患进行预防排查、过程控制、事后分析总结,我们才能更有效的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接发列车安全。
  一、导致接发列车安全事故的因素
  运输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移动和固定设备故障引起的危险、行车人员错误操作导致的危险、不良环境造成的危险。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危险就会导致行车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以说,行车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哪里有生产活动,哪里就存在危险。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发生接发列车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行车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三是管理中的缺陷。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事故举例:
  1、××年××月××日,××车站,值班员(行车人员)准备Ⅱ道接、发车进路时,错按调车进路信号,造成××次列车站内Ⅱ道停车,构成一般铁路交通事故。
  2、××年××月××日,××车站,因施工方案和调度命令批准的接触网停电影响范围与实际停电影响范围不一致,造成××次电力机车牵引列车带电进入接触网无电区,构成一般铁路交通事故,并给现场作业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从以上事故我们分析来看,在铁路行业中,行车人员的不安全行是发生接发列车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也就是说行车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与失误都是通过事故表现出来的,其中也包含非正常行为。行车人员作为运输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在接发列车的过程中都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包含违章作业、故障处理不到位、规章理解不透彻等不安全行为。当然行车人员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娄发生事故,造成伤害。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具体我们可以参照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Law)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该法则意为: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行车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
  (二)行车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举例:
  1、××年××月××日,××车站,进行××次解体作业到第××钩14-2时,振动使车1号道岔处于四开状态,造成进路上的车辆后位台车进异线后脱轨,构成一般铁路交通事故。
  2、××年××月××日,××车站,在接发××列车过程中,因接发列车进路中有分路不良区段,值班员(行车人员)为确认该次列车出清该分路不良区段,盲目搬动道岔,道岔中途转化造成××列车脱轨,构成一般铁路交通事故。
  从以上事故我们分析来看,行车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是导致发生接发列车事故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图定的天窗时段内没有及时发现行车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就极易给我们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比如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直接反映就是“信号联锁失效”,极有可能造成信号错误开放、道岔中途转换,由此造成列车冲突、脱轨或挤坏道岔等行车事故。
  二、保证接发列车安全的措施
  (一)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来保证接发列车安全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中必须从基础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到一点不差、差一点也不行。
  1、注重培养行车人员安全意识养成。行车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工作始终只有起点,永远没有终点的理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持安全第一的位置不动摇,安全第一的导向不偏移,安全第一的标准不降。2、注重加强日常业务培训,提高培训学习的针对性,要结合日常工作实际,要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时期的行车组织方式的变化开展业务培训,实现行车人员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增强业务学习的实效性。在系统内部开展技术业务学习和应急演练活动,企业要制定具体的业务培训计划和月度具体实施计划,在熟知行车组织基本理论、运输生产全过程和行车有关部门之间的分工及协调关系、行车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所辖区段的设备和线路以及人员等情况以及各种行车作业的程序和技术标准等方面不断地加强培训。3、低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管理,震慑违章、事故危机的苗头蔓延。出现事故要算好经济账,让职工明确违章违纪的代价,认识到出现事故对个人、对集体的伤害有多大,从逼迫职工保安全变为职工自觉保安全。
  (二)通过有效控制设备不安全状态保证接发列车安全
  1、注重加强设备整治,把设备故障率降到最低限度。设备管理单位要加强日常保养、提高维修质量,建立设备保养、维修考核台帐,及时分析设备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积极消除设备隐患,把设备故障率降低到最低限度。遇设备故障时,尽快赶赴现场,真正做到故障原因查找不到决不放过,故障不排除决不盲目在上签认,设备隐患不排除决不把设备交于使用单位。2、加强设备质量考核力度。发生故障后为了杜绝相互推委扯皮,推卸责任,设备管理部门应按设备发生故障的性质和次数,对负责设备维修部门施以必要的经济处罚,用经济处罚机制来约束设备维修部门的违规行为,确保行车设备的正常使用。3、加大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设备管理部门应对现有行车设备积极进行更新改造,加大科技含量的投入,以满足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通过完善管理机制确保接发列车安全
  要加强接发列车安全管理的检查指导力度,将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及专项检查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加大对倾向性、关键性问题的检查监控力度和频次,实现安全自检、自查、自纠、互查、互检、整改完善闭环管理。1、制定监督检查标准。研究制定行车系统测评标准,细化监督检查指导的内容和标准,并进行量化评比考核,实现评比与职工清算收入挂钩。2、开展逐级监督检查。行业内部对各个行车部门要进行定期全面检查、日常抽查。按照确定的标准,对日常工作状态、设备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编制检查通报,限期整改,实行联挂联考、同奖同罚。3、加大专项监督检查力度。每季度、年度(半年)定期组织进行对行车单位的安全检查验收与考核,就安全生产管理、现场作业控制、职工队伍素质、行车设备故障率等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开展安全大检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专题活动,有计划、有重点的组织专项检查验收,确保各项安全生产专题活动取得实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9289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