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俯向大地的身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这些年来,我的笔下总是很少提到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与母亲般配的文字,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由于担心技术水平达不到,而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开采。
  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我从定远县东部的小镇岱山下车去豆村,沿途的田野,该收割的已经收割了,眼前的每一块赤裸的土地,就像产后的孕妇似的,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见不到一个来打扰它的人,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
  一个老妇人的背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青衣青裤,头上扎着时下很少见到的那种黑色的包巾,右手握着一把小锄。举起,落下,举起,落下……在锄头偶尔停顿的间隙,从翻起的泥土里捡起一点什么,随手丢进身旁的篮子里,再继续翻着泥土。当我走近,才认出是母亲。
  我小声地叫了一声妈,她愣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急忙丢下手里的锄头,想立即站起来,可是挣扎了几次,最后还是在我的协助下才完成了那个简单的动作。母亲的两个膝盖处沾满了泥土,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替母亲轻轻地扑打,扑着扑着,眼泪就出来了。
  母亲是一个惜粮如命的人。她三岁就跟着外婆讨饭,至今她的左腿还有当初被恶狗咬伤
  留下的疤痕;七岁下地给东家割麦子,饿极了就搓生麦粒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的两个女儿相继被饥饿夺去了生命。粮食在母亲的眼里比什么都金贵。记得小时候,我家的粮食总
  是不够吃,为了能够从工分以外多获得一点粮食,母亲请铁匠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每到秋天,当队里的花生、红薯、胡萝卜起获之后,她就叫我到地里翻找遗落的果实。虽然如今的生活早已改变,父母的生活费用也由儿女们全包了,可母亲依然是一个拾穗的人。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母亲总感叹道,人哪,最容易忘本,只要三顿饱饭一吃,就记不得挨饿的滋味了。
  前年秋天,父亲打电话说母亲病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到豆村,只见瘦弱的母亲睡在床上蜷作一团,我上前握住她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父亲唠叨着,他说牛喘气
  那块水稻田你是知道的,烂泥深得连牯牛都拔不动腿。我叫她不要去拾(稻穗),她非不听……
  母亲微微地睁开眼,下意识地剜了父亲一下,父亲便不再吱声了。这时我发现母亲的床边码
  放着一堆稻子,我一下全明白了。
  母亲托人把拾来的稻、麦拿到镇子上去卖,再把卖来的钱放在一个小木匣里,就等着过年了。母亲喜欢过年,过年时儿孙们就像归巢的小鸟,一个个都从很远的地方飞回来了,这时母亲会打开那只木匣子给大家发压岁钱,发一个,说一句,这是地里拾来的。当我的儿子
  接过压岁钱时,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我想,儿子的头,既是给母亲磕
  的,也是给土地磕的,尽管他离土地已经很远了,但他的生命里却流淌着土地的血脉。
  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朦胧中,她佝偻的身影离土
  地似乎更近了……
  (选自《俯向大地的身影》,有删改)
  【阅读练习】
  1.结合文义,说说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1)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
  (2)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
  2.第二段“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中的景物体现出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3.文章最后为什么再次写到母亲的“身影”?
  4.本文采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母亲。试选取其中的一种手法,对刻画人物的效果做简单探究。
  第40期3版参考答案院
  《朴素原来最有力量》
  1.第②段和第③段之问。理由:因为第②段句末提到了“包装”,这段承接第②段。这段
  话中的“外在”冶对应第③段中的“隐内”,一为反面论证袁一为正面论证。
  2.具有一颗童心,不要包装,平静朴素,追求内在与外在的统一,尤其追求内在的修养。
  3.“原来”一词,与霍洛维茨说的话“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相照应,写出了认识变化的过程。
  《紫禁城的“海底总动员”》
  1.文章以“海底总动员”为标题,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噎噎总动员”等影片,引发读者的思考。
  2.作者尧藏于故宫的缘由尧特点。
  3.乙。
  4. 用幽默的语言警示人们要注意保护海洋生物。
  《心灵之痛》
  1. 本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开车轻按喇叭提醒小女孩注意安全反遭咒骂,心中震惊而追寻原因的故事,从而挖出小女孩心灵之痛的根源。
  2.问题:一个不过上三四年级的小女孩,怎么能说出这么脏的话呢?答案:有车族的炫耀在小女孩心灵上划出了一道伤痕。
  3.内容上概括了小女孩咒骂“我”的原因,点出了心灵之痛;结构上由叙转议。
  4.将家长接小孩时“有车”与“无车”的情景进行对比,将国外富翁行为与中国富裕阶层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社会成员彼此之间疏离与隔膜之深,从而解释了“心灵之痛”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清除这种社会病的渴望,为下文具体揭示病态的根源做了铺垫。
  5.含义:心灵之痛既指小女孩因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阶层的差异而感受到的伤害和痛苦,也指作者面对这种社会病时产生的心灵上的痛苦。作用:新颖奇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示了文章呼吁人们换位思考,去关爱他人,消除隔阂与伤害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厌恶病态社会,渴望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第40期4版参考答案:
  《渡荆门送别》
  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的位置逐渐变换尧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尧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奔腾而去。
  4.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683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