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活动提振“正能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从教学目标看,《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规定是“完成思想教育任务”,所以除了与其他课程一样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之外还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学科尤其需要传递“正能量”。
  活动无疑是实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抓手。
  1.校园活动
  正能量是教育启迪、文化历练和生活养成的结晶。就其实质而言,乃是文化教化的结果。而思想政治课堂的价值不只是传播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内心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为此,教学中把学校组织的一些常规活动植入到政治课堂中,比如在学习《政治生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文化生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相关内容的时候,把学校组织的“爱心义卖”“公益远足”“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的场景在课堂上重现,因为这样的活动都是学生亲身参与过的,他们有着深切的感受,让他们重新回顾这样的活动,从中体味到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美丽的,能帮助他人、为社会服务是“光荣”的;主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不平凡”的。这也能激起学生对道德观念的一种认同。
  再譬如教学《生活与哲学》“人生的价值实现”内容时,我们利用学生拓展训练以及“成人仪式”这些活动,学生曾经在活动中感受到顽强意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体会到肩负国家兴旺、民族腾飞的重任,要用青春和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有为”应是当代青年应有的精神风貌。
  2.课堂辩论
  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勤劳、简朴、孝道这类的小德教育,也要懂得尊重生命、遵守契约等这类关乎社会的大德教育。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特意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面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流行的“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现象,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中国式过马路,可走?不可走?”的辩论,要求学生结合《政治生活》中有关公民、政府的相关知识展开课堂辩论。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据权威媒体报道,我国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计为2亿人的口粮,浪费现象也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于是在《文化生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学习的时候,结合《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关知识,针对“舌尖上的浪费”,课堂安排了“光盘行动,是有面子还是没面子”的课堂辩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认识同一个问题。
  这些辩题,其实多数学生在辩论之前已经有了答案,辩论,只是寻求学生平时生活习惯与正确观念和规则之间的一种心理冲突,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的思考,最终让正确的思想观念占主导地位,与其说是明辨是非,不如说是用另一种方法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摒弃一些错误心理和习惯,坚决地遵守规则,遵守道德。经过争论之后,教师播放一些关于“光盘行动”和“中国式过马路”的公益广告视频,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引领学生进入另一种境界,促进其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3.综合探究课活动
  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一大特色,《思想政治》教材每个模块正文中都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活动,目的是改变原来政治学科留给人们说教的印象,教师通过教材设置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如此,教材在每一单元知识结束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课。比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内容结束后,有一个以“正确对待金钱”为主题的综合探究课,学生在第一单元的知识学习以后,已经认识到金钱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但不能夸大金钱的作用,教材对探究活动作了详细的规划,从探究活动目标,到探究活动建议,再到探究路径,无论是过程还是准备的材料,不仅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鲜明地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价值标准。用好这样的教材探究活动,正确的价值观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705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