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无差异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权利,全面参与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过程。目前国内有关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但我国实际是城镇化发展速度、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僵局,导致农民工没能顺利地转移成为市民。在以往和现行政策条件下,农民工市民化在制度、人口素质、成本分担这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B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提出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让广大人民尤其是我们的农民能够充分享受到城镇化的建设成果。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向城市转移,实现了城镇非农就业。如何让农民工充分享受到城镇化的建设成果,关键是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因此,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相关研究理论综述
  在国外,绝大多数国家是没有“户口”一说的,所以,关于农民户口管理和农民市民化的专门的研究比较少,更多的是从人口转移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一)人口迁移规律的理论
  英国统计学家列文斯坦作为第一个研究人口迁移问题的学者,在他的《人口迁移规律》一书中,从距离、迁移阶梯型、迁移与反迁移、城乡、性别、经济发展、经济动机七个方面高度概括了迁移动机和影响因素。E.李在《人口迁移理论》中解释农村到城市的迁移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同障碍以及农业移民的反应。[1]刘易斯于1954年提出了随着农业移民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趋势不断发展,促进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模式将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由此将带来不同经济部门的工资、生产率的差异的逐渐缩小。
  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在《人口流动、失业和发展:两部门分析》中建立了模型,通过对农业移民的数量进行分析,揭示了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并对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尤其是城市失业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农业移民对城市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并主张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卫生设施、改善农村生活调节等措施,缓解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压力。[2]
  (二)乡――城移民经济学理论
  19世纪初,欧洲发达国家进入工业时代,迈进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乡――城劳动力转移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乡―城迁移的矛盾,就是农业转移人口通常难以进入城市比较体面的正规部门工作,而只能在收入低的行业里从事底层工作。但是,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数不断增加。斯塔克认为,迁移的动机不仅来自城乡两地之间的收入差距,而且也来自其他个人或家庭的因素。[3]布劳和邓肯在《美国职业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农业移民到城市里处于劣势地位,职业层次处于社会底层,而城市居民在此基础上自然就获得相对高一点的位置。如何把农村移民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平等联系起来,解决农村收入差异,让农村移民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和工作岗位,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综述
  (一)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含义
  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含义,我国学术界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姜作培在《农民市民化的对此选择》中指出,农民工市民化是指进城农民工彻底割断与农业生活劳动和乡村土地的关系,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取得与城市市民同等身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权益,改变农村生活的行为,具有城市生活行为的过程[4]。“中国农民工转移与农民市民化研究”课题组认为,农民工市民化是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定居在城市并逐渐变成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这个过程中会伴随着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变化。一方面,农民工市民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结果,在某一个时段上,它是一种过程,在某一个时点上,它又是一种结果;另一方面,农民工市民化必然伴随文化的交融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5]。赵立新认为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逐步向城市市民转化的过程,是从农民身份转化为城市居民身份。它包括:户口的变动,由农村户口变为城市户口;地域的转换,由居住在农村转向居住在城市;产业的转换,由从事农业生产变为非农业生产;文化的转变,农民的生活观念、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发生变化。[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1)研究进一步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概念: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在实现职业转变的基础上,获得与城镇户籍居民均等一致的社会身份和权利,能公平公正地享受城镇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全面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实现经济立足、社会接纳、身份认同和文化交融。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公共服务和社会权利均等化的过程。[7]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研究已取得较多的成果。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概念,大部分学者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意见,认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无差异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权利的过程,全面参与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过程。
  (二)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障碍分析
  在以往和现行政策的条件下,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概括来说,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制度、人口素质、成本分担这三点。对于这三点的政策分析上,有较多的学者都做出了研究。例如,学者侯小萍、李钦在他们的《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8]、《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存在障碍及解决途径》中认为,在户籍、土地、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上,其中以户籍管理政策为标志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是抑制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问题。[9]其实,这些年来,政府不断放宽农业移民和人口流动的限制,农民工选择进城工作的权利越来越多,不过,户籍制度现实让他们无法在城市扎根,只能成为一个“边缘人”的角色。同时,农业转移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的现实因素也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层次,以及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分担某种程度上也触动了政府、企业、个人的利益问题,需要有较大的推动力才可顺利实现。   (三)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研究
  学者薛洁认为,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户口登记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化的劳动就业体制,逐步消除劳动就业的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应积极推进立法工作,尽快出台《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农民工职业素质培训》等相关法律和有利制度,从法律高度对农民工的各项社会保障予以确定,使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有法可依,也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提升[10]。学者张国胜也从政府、企业、个人的市民化成本中进行各方面的核算,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四)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研究
  关于市民化成本的定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1)认为市民化成本主要是指“让农民工享有与本地市民相同的各项权利和公共服务所需的公共投入”,并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将政府支出的市民化分为六类: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成本;医疗保障成本;养老保险成本;民政部门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社会治理费用;保障性住房支出。其他还有一些公共服务的内容,但这六个方面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11]
  市民化成本的测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学者运用的测算方法,加上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内容认识的不同,呈现了不同的测算结果:张国胜(2009)从不同的经济区域的角度测算比较得出: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在东部沿海地区分别约为10万元与9万元,而内陆地区分别约为6万元与5万元。[12]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的研究已取得较多的成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有的学者认为市民化成本不但包括政府投入的成本,还包括企业和个人的投入成本;有的学者认为市民化的成本是政府的主要投入集中在公共服务上的成本。本文认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主要是政府集中在公共服务的投入成本,主要包括教育成本、社会保障成本、保障性住房成本等等。
  三、总结
  目前国内有关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来对我国农民工转移的问题来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出有利于推进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视角观点。但我国实际是城镇化发展速度、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僵局,导致农民工没能顺利地转移成为市民。虽然我国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理论有较多的研究,而且也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我们必须清楚的是,西方大部分的理论主要都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研究背景,而且这种迁移是不受任何制度所限制的,所以虽然我们国家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可以借鉴西方的一些经济理论,但却不能照搬照抄。
  [参 考 文 献]
  [1]王竹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4
  [2]陈迪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误区及主要影响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5(1):124
  [3]王竹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8
  [4]姜作培.农民市民化的对策选择[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1):100-103
  [5]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5
  [6]赵立新.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6(4):32-34
  [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农民工市民化成本8万元[EB/OL].新华网
  [8]侯小萍.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对策[J].金田,2015(4)
  [9]李钦.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存在障碍及解决途径[J].领导科学论坛,2015(2)
  [10]薛洁.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2015(3)
  [12]张国胜.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视角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1-140
  [责任编辑:王凤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715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