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日本不惜重金打造航天侦察系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立华 张 程

  2007年2月24日,一枚H-2A型火箭搭载着日本全球情报处理系统的一颗卫星,从日本种子岛发射升空,随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一颗雷达卫星,可以自动发射电波,然后根据地面反射回来的信号合成黑白图像,分辨率南北方向为1米,东西方向为3米,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也能照常观测。由于该卫星属于侦察卫星,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其主页上详细介绍卫星的大小、重量、外观和搭载的设备等信息,只是称这颗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正常工作后,日本全球情报处理系统的4颗卫星将全部就位。这样,经过将近10年的努力,日本已经成功建立了一个可以侦察全球任何地点的间谍卫星网络。
  
  频频发射侦察卫星,重金打造太空“千里眼”
  
  侦察卫星由用照相机拍摄照片的光学卫星和即使在夜间、雨天也可以通过电波获取画面情报的雷达卫星组成。由光学卫星和雷达卫星组成的侦察卫星以两颗为一组的方式运行。
  早在1985年,日本就开始为研制军用卫星造舆论。1996年5月,日防卫厅提出独立发射侦察卫星,以加强对近邻各国军事形势的情报搜集能力。1997年,日本防卫白皮书提出把用于通信、导航、侦察监视的卫星系统作为“特别关注”的重点加以发展。1998年,朝鲜发射远程弹道导弹“大浦洞”后,日本便提出为了监视朝鲜的核研发及导弹发射,决定着手研发能够同时对朝鲜核设施及导弹基地进行连续拍摄的、不依靠美国的独立侦察卫星系统。当年年底,日本内阁便做出了引入卫星的决定。1999年4月1日,日本专门设立了“卫星信息搜集委员会”,以解决研究、研制、使用侦察卫星带来的相关问题。2001年4月2日,日本又成立了侦察卫星办公室,以推进日本的侦察卫星计划。2003年3月,日本全球情报处理系统的首颗光学卫星和首颗雷达卫星就顺利升空并投入使用。尽管日本政府声称卫星的任务是监视军事设施和掌握灾害情况等,但却以“安保”为由,拒不公开所收集到的情报。同年11月,因H-2A火箭6号固体燃料推进器出现故障,导致准备发射两颗卫星的计划失败。12月,又因H-2A火箭发射的二号卫星爆炸,致使这次发射计划再次遭到失败。此后,日本虽计划再次发射,但因卫星缺陷而推迟了发射时间。2005年3月28日,日本发射了一颗光学侦察卫星和一颗雷达侦察卫星,其中光学侦察卫星的分辨率为1米,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直径为3米,并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侦察和一定的识别伪装能力。日本全球情报处理系统的第三颗卫星于2006年9月升空。
  此外,2009年,日本将发射性能超出现在侦察水平的第三代侦察卫星。日本政府还准备推进性能更优越的四号卫星的开发,该侦察卫星将于2010年内发射,它所装载的高精密度照像机将直接指向朝鲜,而且还可以同时并连续对朝鲜的导弹基地及核设施进行拍摄,其解晰精度可达50厘米,所拍摄的图像可以精确地识别地球上任何一处直径为50厘米的物体。日本政府表示,为了研制该型卫星,政府在2005年财政年度内,就拨款69亿日元的研发经费。由此推断,将于2010年发射的卫星应该属于第四代侦察卫星。
  过去,日本一直是利用本国的民用对地观测卫星、气象卫星和购买外国的商用卫星图像进行情报分析,并直接利用美国提供的导弹预警信息为军事服务。但这样容易受到有关国家的限制,以及容易暴露日本所关心的领域和内容。所以,日本一直在酝酿研制部署专用的军用航天系统。日本为研制本国的侦察卫星已经投资约2500亿日元。预计到2010年前后,日本将具有自主的军用侦察和军用通信能力。
  尽管日本宣称发射侦察卫星是为了加强对朝鲜导弹发射情况的监控,但日本的侦察卫星系统可以对全球事态进行监视,而且重点是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朝鲜半岛、俄罗斯和日本本土。目前,日本运行的这4颗卫星各司其职,分别对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每天至少拍照一次。侦察任务除了搜集“可能对日本造成国家安全威胁”的信息外,还将包括周边事态信息,用于“危机处理”等现代军事斗争领域,使之从传统的陆、海、空扩展到太空。
  
  打造侦察预警系统,构建立体军用航天体系
  
  日本从伊拉克战争中看到,美军之所以能速战速决,系得益于军事太空侦察的优势。日本航空自卫队一直将提高空中侦察预警能力作为其建设的重点。目前,日本拥有预警、侦察、电子干扰、救护飞机约75架,主要有E-2C预警机,PF-4E/EJ战术侦察机(26架),EC-1电子干扰机,YS-11E(L)等。航空自卫队已装备4架E-767空中指挥预警机,均部署在东京附近的滨松基地,主要担负首都的防空警戒任务。为加强日本全境的预警能力,日本将在未来几年内再购买6架预警机,力争在2010年前后形成实战能力。航空自卫队装备的13架E-2C预警机主要负责北部、中部和西部空域的警戒巡逻任务,紧急情况下担负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任务。为增强其完成临时性任务的能力,日本将投资12亿美元,对现役的E-2C型预警机进行大幅度改进。为提高对隐形飞机等小型目标的探测能力,航空自卫队还于2002年采购了J•FPS-4型雷达。
  2006年,日本防卫厅决定在新一年度预算中拨款2.6亿日元,研制滞空型无人驾驶间谍飞机。该滞空型无人驾驶间谍飞机可以连续36小时观测地球上的某一目标,而目前的侦察卫星一天只能对地球上的某一目标拍摄一次。自卫队装备这种间谍飞机后,可以任意连续观测别国的军事设施,追踪公海上的外国间谍船。这种飞机能在距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超高空飞行,可避免被地对空导弹击中。飞机上除装有在阴雨天也能拍摄的光学照相机外,还装有雷达、紫外线探测装置等。飞机翼展46米,是类似波音767客机的大型无人驾驶间谍飞机,性能将超过美国目前生产的“环球鹰”间谍飞机。日本防卫厅从2003年度就开始实施这种飞机的系统设计和机翼风洞实验。到2007年底,日本将投入19亿日元,以收集有关研制与装备的必要数据。为了侦察所谓海上“可疑船只”和可能不明国藉的飞机接近日本的领空,航空自卫队准备以美军在阿富汗使用的“掠夺者”无人机为蓝本,开发日本自己的无人机。 日本现在执行海上巡逻任务的是海上自卫队巡逻机P-3C。该机在空中摄影时必须与目标的距离在500米左右,否则容易受到对方防空武器的攻击。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技术本部正在研究多功能小型无人机。航空自卫队下一步计划将空中发射型无人机改装成为陆地起降型,并装备GPS导航系统;飞行高度为数千米;速度不到1马赫;机载传感器和摄像设备能将实时图像传向地面工作站。
  到2020年前后,日本将建立和使用包括侦察监视、通信广播、导弹预警、导航定位和气象预报在内的种类齐全、功能强大的军用航天体系。日本自卫队已初步建成以三军C4I系统为基础、以防卫厅C4I系统为核心的指挥控制体系,基本具备了全境和全手段立体通信能力,并且可对日本超高空、空中、海上、水下进行24小时的不间断监视与监听,预警范围为3000-4000公里。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31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