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541.6+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4-0032-01【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洋地黄、ACEI、B-受体阻滞剂、单硝酸异山梨酯、速尿),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40mg/d。结论: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关键词】螺内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以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灌注减少,以肺循环或体循环系统淤血为特征。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1]。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室重塑中起关键作用。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疗效,现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男性38例,女性30例,按照NYHR分类法,心功能均为2~4级,其中冠心病32例,高心病20例,风心病8例,扩心病3例,肺心病5例,病程3~30年。
  1.2 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以西地兰/ 地高辛,速尿,ACEI类药物,硝酸酯类及多巴胺或硝普钠等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40mg,每日1~2次,疗程4~6周,观察心率,血压,心衰情况,监测肝肾功及电解质,两组年龄,性别及基础心脏病等均有可比性。
  1.3 疗效判定:心功能改善2级者为显效,改善1级者为有效,心功能无改善或心衰加重者为无效。
  2结果
  2.1 疗效: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8%,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最常见的原因为冠心病和高血压,随着冠心病治疗水平提高,高血压有效控制, 及其他心脏病如风心病,扩心病及肺心病等的有效治疗,患者存活时间延长,心衰发病率日益增高。心衰的治疗模式从过去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改善血流动力型模式向神经体液综和调控型转化。心力衰竭时常伴有神经激素,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利尿钠肽的过度激活[2]。高儿茶酚胺血症和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症可加速心功能的进行性恶化。慢性心衰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激活,醛固酮水平升高,且不能 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抑制,即存在“醛固酮逃逸”现象。根据报道,单独应用ACEI对抗RAAS的激活,3~12个月即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3]。螺内酯为醛固酮拮抗剂,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其机制如下:①可有效阻断醛固酮对心脏血管的重塑;②可减少心肌胶原蛋白合成,抑制心肌纤维化,有利于逆转心脏及血管重塑;③增强心力衰竭患者的利尿作用。而螺内酯可防止醛固酮逃逸,从而抑制心肌纤维化和改善心室重塑。因此在治疗心力衰竭时除基础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酯类外,加用螺内酯能够改善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值得推荐的基础方法。
  同时指出,螺内酯与ACEI合用时,应注意高血钾的发生及肾功能恶化,应密切检测血钾及肾功能情况。
  参考文献
  [1]金兰.特发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中国内科杂志,2004,24(1)
  [2]钱志贤,傅国胜.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8):588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17~23
  
  作者单位: 116300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中医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31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