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探索已开展多年,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研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系统的看法。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要注意依托教材资源,开发课外素材,用好现代技术,整合课程内外资源,开发课程资源要突出思想教育性。在实践教学中设法激活教师资源,挖掘生本资源,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新课程的改革和实践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历经多年,对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已形成了不同的见解,通过实践探究,我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系统的看法。通过查阅资料、交流学习、教学实践,更明确了课程资源的内涵。专家指出:“课程资源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 从广义讲,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而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而在现代教学中,凡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并反映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能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要素,都应是课程资源。”据此理论观点中,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在思索,除教材外,什么是真正适合农村学校思品教学中所适合的课程资源,怎样依托好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带着这样的想法,通过研究,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依托教材资源,开发课外素材
  国家课程教材是由专家编制和教材委员会评审认定,教材内容是科学的普遍结论和观点、原理,教材中的案例、图片、数据表格等资源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特别影响力。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不管课外资源如何丰富、特别,在课堂教学中均应紧紧依托教材资源进行教学,不能出现本末倒置,过多依赖课外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不同生源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层次和感知不一致,为更好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目的,需开发不同的课外素材作为教学课程资源的补充,以实现教学要求。在实践研究中发现,针对农村学校学生,课外资源最好的素材是身边的活课程资源、贴近农村学生日常与现实生活的素材资源,比如校园文化宣传、图书馆、古村落、乡村田野、文化场所和民风民俗等,从这些资源中挖掘出更加丰富的内容,让它有机地与相关的教学內容联系起来,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性加工,使理论的思品教学变得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所见所感,激发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从而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落实到教学的层面上,使学生从中受到相应的教育。从另一角度,教师在挖掘、开发课程资源中能去思考如何选择适合学生、适合自己教学的资源,使教师在教学思维、授课方式、师生交流等方面发生转变,激发教师创新思维、创新教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依托现代技术,整合课程资源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山区教师的意识和能力问题,“拿来主义”大行其道,有些教师在课程教学资源选择中没有注入教学者自己的教学思维,对现代网络、媒体、教学资源库所提供资源利用过于简单,在下载、播放、讲解过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没有真正发挥现代技术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21世纪是信息时代,学生的视野、视觉扩大、掌握的信息更丰富,但对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还较弱。新课程中,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知识面广、知识点的内涵丰富。因此,在研究中发现,对课程资源的利用,要运用现代技术,将教材篇幅中的“想一想”“相关链接”、漫画、插图等和最新时事政治资源整合。如,在讲授《人民当家作主》一课中时,节选运用“两会”召开的视频和画面,让学生由情境推理中直观感受“人民如何当家作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等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媒体技术对课程资源“想一想”“相关链接”的整合,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能鲜活直观、具体地理解抽象的理论观点。
  三、注重课程资源思的思想性和实效性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要注重思想性、实效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最基础性的目标,就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特殊的学科属性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要突出思想教育性,体现思想教育、政治意识为主题,以影响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为导向,选择适合国情教育、党性教育的素材资源,如选取本区域爱国爱乡典范人士故居、事迹、《市民公约》、《村民公约》等能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品质提升的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四、激活教师资源,挖掘生本资源
  教育规律启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教育教学的效果关键取决不在于课程资源,而在于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领悟。所以,教师本身也就是一种教育资源,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课程资源转化为良好的教育资源,实现教学效果关键在教师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改进,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研究中发现,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教师要运用自身的睿智、知识、阅历、人文情怀渗透到课程资源中,使课程资源更有吸引力。如,在讲授《未来道路我选择》一课中,将教师自我经历与梦想结合教材设计成“树枝模型”表格插入课程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依据自身的知识与技能、能力发展状况,设想未来,将学生自己“未来选择”填写完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见解、问题、困惑甚至错误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在这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学生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和学习的状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可开发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参与进来了,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性和生命力。这是课程资源开发中挖掘生本资源,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助力于教学效果提高。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素材广、方式多、内涵丰富,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条件对课程资源的运用不同,不同教育者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理解不同,开发和利用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实践运用效果也不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5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