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课堂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素养已成为社会评判人才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也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信息技术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和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学校应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我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出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核心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及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及终身发展的品格以及关键的能力,综合体现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以及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蕴含了文化修养、社会参与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计算思维、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庞大,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学习并牢固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力,明确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为学生将来步入信息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课堂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信息的敏感度以及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同时还影响着学生对于信息的认识、兴趣、需求以及理念等。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就能够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快速、准确地辨别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能够正确地辨别信息的新颖性、准确性等,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初中生对于网络十分感兴趣,在课余时间经常会从网上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但他们尚未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例如在教学《信息及其特征》时,教学目标是了解信息及其特征。教师结合武夷山本土文化,向学生展示了武夷山茶叶的有关信息,通过《乔家大院》视频片段展示武夷山茶叶的发源及运输方式;通过茶园及制茶流程图片,向学生展示茶叶的生长环境及生产过程;通过数据向学生展示武夷山茶叶的品种及销量,让学生知道信息可存储的特征。在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查找参考资料、上网搜索资料、写读书笔记,之后再让学生分组运用各种信息载体查找“武夷山茶葉的功效”,在探究过程中感知信息的可处理、可传递、可利用、可共享、可识别等各种特征。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信息及其特征,还培养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计算思维原本是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个概念,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生活、生产活动当中,逐渐成为信息社会下人们必备的一种思维品质。计算技术围绕“人”展开,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主体部分。计算思维能够让人们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实中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计算机技术代替大脑处理繁重的计算工作,在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教学中,计算思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利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 策略、方法、技术等解决真实信息系统问题的一种内在思维品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层面的知识,还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立一定的任务,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感受电子表格魅力》时,教师可先教导学生掌握单元格、行、列的基本操作技术以及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后,教师再提出一定的任务,如“制作班内期末考试成绩表”,发给学生一组数据,让学生尝试独立制作表格,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行列的布置原则,随后还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每位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以及全班各科的平均分和总分的平均分等。这种方式十分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能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三)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在学生通过选择并使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和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资源的过程,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以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本身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尽量只讲解知识和技术类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用这些知识、技术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教学《制作电子板报》时,教师可让学生以“我的家乡”为主题,通过小组合作或自主探究的形式设计电子板报。教师只需将板报的基本结构如“报头、导读栏、报眉、标题、正文、装饰图案”等告诉学生,尽量不要为学生提供案例,也不要在版式、风格上提出过多要求,以免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自由运用各种字体、花纹、图片等,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进行板报设计,这样一来,学生的作品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比如有的作品可能侧重于文字描述,有的作品可能侧重于照片展示,有的可能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文字框等等。比起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同工作、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感
  “信息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行为自律、道德规范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应尽的责任。信息技术在为社会成员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也赋予了人们一定的社会责任。首先,人们应当负责任、合理、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其次,信息行为应当符合社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当将信息社会责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认真地对待自己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如此才能保证学生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共同营造良好洁净的网络环境。
  初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出现不良的网络行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对一些初中生容易出现的不良网络行为进行重点防范,如沉迷网络游戏、随意转发信息、浏览不健康网页以及痴迷网络购物等,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学生很容易被影响,从而对自身的身心、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教师要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态度,如教师可通过开展“文明上网,从我做起”的主题座谈会系统性地讲解安全健康上网的注意事项,还可以搜索一些青少年不良上网的典型事例,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印刷,并在活动期间发给学生,如:(1)天津市塘沽区某少年因上网玩《魔兽世界》成瘾而跳楼自杀;(2)北京某17岁少年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该少年投案自首。(3)四川德阳女医生因泳池起冲突被网络媒体错误报道,不堪网络暴力而自杀等。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人民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类似于上述案例中的事件已然大大减少,但这些不良的上网行为依然会为我们或他人的生活带来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教师要向学生详细透彻地说明这些不良上网行为的危害,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行为产生的危害,从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上网行为习惯,形成强烈的信息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当中,信息技术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一个要求。初中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更新速度快、总量大的网络信息往往不知道怎样辨别和使用。因此,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对于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搜索、整理和加工信息资源,并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形成强烈的信息社会责任感,成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新时期人才。
  (责任编辑 林 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7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