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π式种植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借鉴圆周率(π)在自然科学上的应用,对19个玉米主导品种依据其株高,利用圆周率确定其种植行距。研究结果表明,行距等于株高与两倍圆周率的比值,与生产实践行距基本一致。总结出目前的大多数品种的种植行距应为40~45厘米较为适宜,确定了株高与行距的π式种植关系,做到了“量体裁衣”“量株定距”,对农业生产实践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圆周率;农业;株高;行距
   1 圆周率概念及意义
   圆周率,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常数,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它被定义为圆的周长(c)与直径(d)或半径(r)之比,一般以π来表示,即:π=c/d=c/2r≈3.14。
   圆周率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生产过程中精准运行和精确管理是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因此发展数字农业对实现种植适度规模化、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至关重要。在栽植玉米时,当品种种植密度确定后,接下来要确定的就是作物种植的行距问题。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选取
   从农业部2013年和2015年发布的主导品种中选出19个玉米品种进行研究以示说明。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植株视为一个被弯曲的有效圆,即化方为圆,并定义株高(H)为圆的周长、行距(w)为圆的半径。根据圆周率概念,将其代入π=c/d=c/2r,得出行距w是植株高度与2倍圆周率的比值,即:w=H/2π。
   行距范围界定说明:行距≤42厘米范围,设定行距为40厘米;43厘米≤行距≤47厘米设定行距为45厘米;行距≥48厘米设定为50厘米。
   调查方法:选取全县6个乡镇六个地块进行种植并进行调查,西五家子乡种植行距40厘米,株距70厘米,种植密度3300株/亩;清风岭镇种植行距40厘米,株距70厘米,种植密度3300株/亩。六家子镇种植行距42厘米,株距45厘米,种植密度3500株/亩。七道岭镇种植行距50厘米,株距38厘米,密度3500株/亩。尚志乡种植行距45厘米,株距45厘米,种植密度3300株/亩。木头城子镇种植行距50厘米,株距39厘米,种植密度3400株。
   调查结果:π式种植法品种种植行距所占比例为,行距在40厘米的占63.16%,行距在45厘米的占31.58%,行距在50厘米的占5.26%(见表1)经验种植法品种种植行距所占比例:行距在40厘米的占50%,行距在45厘米的占25%,行距在50厘米的占25%。结果表明,新式种植法40厘米行距和45厘米行距较经验种植法行距种植比例分别提高了24.4%和49.6%。
   3 结论与讨论
   3.1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232厘米<株高<270厘米的种植行距应在40厘米;270厘米<株高<295厘米,种植行距应在45厘米;株高>295厘米的种植行距在50厘米。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主导品种的种植行距应在40~45厘米,并以種植40厘米为主要推广行距。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进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适度规模经营的地块,可以采用一机一种,多机同播,条带式种植方式,既解决了更换不同品种带来的费工费时问题,又解决了一地一品所带来的种植风险。
   3.2 讨论
   圆周率解决了古人“化圆为方”问题。应用圆周率开展玉米生产实践指导,在确定株高与行距关系上,如何做到“量体裁衣”“量株定距”,解决当下玉米种植中的“老少一礼”“千篇一律”的现象,对高棵作物育种栽培有指导意义,对其他矮棵作物,如小麦、水稻等其他作物生产是否有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3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