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牛病毒性腹泻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牛病毒性腹泻病主要症状为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降低牛群的生产力和经济活动,最后是免疫抑制症状。本文综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的现状及现有的诊断技术,以期为牛病毒性腹泻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BVDV的分离和鉴定
   BVDV的传播渠道多样,一般通过牛的腔道分泌物、血液、脾脏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进行传播,胎牛肾细胞和小牛睾丸细胞接种进行分离鉴定。
   2 血清学诊断
   2.1 中和试验
   在实验室常被研究人员采用,它可有效诊断牛病毒性腹泻疾病和黏膜相关疾病。于前3~4周采集病牛血液两次,血清稀释。如果第二次的效价高于第一次的效价的2倍以上可以确定为疑似疾病,4倍以上可以确定为阳性。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诊断局限性,检测到的病牛为阴性时,此牛可能为免疫耐受。因此,若要准确、高效诊断群体牛病毒性腹泻病还要结合其它有效方法。
   2.2 免疫琼脂扩散法
   简单可行,易于养殖场实验人员操作。通常选择溃疡或炎症组织周围的黏膜直接与BVDV阳性血清反应,检测抗原。用标准阳性抗原检测患病动物的血清也是可取的,但灵敏度低于中和试验。陈茂生等采用该方法检测BVDV抗体,并与微量中和试验进行比较。国外学者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在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免疫琼脂扩散法不能替代中和试验方法。
   2.3 蛋白A胶体金免疫电镜法
   快速、简便,可直接用于病原体或细胞的鉴定,观察病毒颗粒的形态。然而,它容易受到类似病毒粒子的干扰,特异性和敏感性低。观察病毒颗粒本身是很困难的,需要107个病毒/毫升以上。
   2.4 免疫过氧化物酶法
   准确可靠,是诊断牛病毒性腹泻病常用方法。目前,此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抗原的分布和抗体检测。在该方法中,感染BVDV的细胞通过检测单层细胞培养浓缩,且感染BVDV的细胞是无色的。现有研究发现,将用生物素标记的抗小鼠抗体-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连接的过氧化物酶检测系统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的特异性与精确度。
   2.5 免疫荧光技术
   一种新型技术,它将免疫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显微技术相互结合起来运用,能够快速地检测到病理组织中的病毒颗粒和受感染细胞培养物。
   2.6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
   一种很好的检测方法,在BVDV检测方面,可很好地检测BVDV的抗体水平。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ELISA方法的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准确率好。
   3 BVDV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3.1 核酸扩增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牛病毒性腹泻病诊断中的应用,核酸扩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实验室诊断。在诊断牛病毒性腹泻疾病时,主要的方法有体外循环(LAMP)等温扩增、一步RT-PCR、双RT-PCR、嵌套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等。这些技术可以区分不同基因型的BVDV菌株,从分子水平上检测BVDV,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
   3.2 核酸探针杂交
   核酸探针杂交技术应用广泛,相比传统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早期主要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探头,有放射性危害,而且稳定性不足。后来人们研制出来用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这种探针没有放射性危害,然而其特异性没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探针好。
   4 小结
   牛病毒性腹泻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广泛的传播,目前还无研究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高效的免疫方法,只有不断改善对牛群的護理工作和加强有效对症治疗,增强牛群机体抵抗疾病的力,促进病牛的机体康复与痊愈。为了预防继发感染,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生产可以接种不同年龄和品种牛的减毒冻干疫苗。接种疫苗后,牛在14天之后可以产生抗体并具有两年的免疫期。国外许多学者也致力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致病机制以及疫苗的研究,特别是E0和E2的研究,为诊断牛病毒性腹泻病技术的革新及新型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3796.htm